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十义 > 第五十五章 太子的算计

第五十五章 太子的算计

“殿下忍了这么久,为何这次却不忍了?”杨阁老不解的问眼前的得意门生。

此时二人已换了轻便衣裳,担心宫里耳目繁杂,便惯常那般到了太子奶娘家宅里相聚,虽说不比宫里金碧辉煌,却也是庭院幽幽,轩明几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安全。

太子端坐,轻描淡写道:

“我也是昨晚才改的主意,霍连山和我那两个叔叔背地里做的那些勾当人尽皆知,恐怕只有我父皇还相信什么兄弟情义,父皇就是太仁慈了,这次和亲本就是个笑话。霍连山打的什么主意我不知道么?老可汗死了,后边辈的那些胡酋压根不买他的帐,北境乱了,如果朝廷出手,他和胡人勾结,私贩马匹、坐地分赃、黑吃空饷、指使逃兵入藩的那些事可是一件都兜不住了,桩桩件件都得要了他的命!”

说到这里,太子有些情绪了,压着声音继续:

“所以,他压根不敢打也不会打,合着胡人演这么一出归顺的戏糊弄鬼,一来掩饰宣府镇的坑,二来逼着朝廷要钱再发一回财,这一石二鸟的计可真是高明啊!原本以为郡主跑掉了,会闹出点动静,可霍连山胆子大了天,竟然说服父王拿宫女顶替,即便是这样,我也不想这么快修理他,但他太自以为聪明了,竟然打着胡人献贺礼的名义,上奏折要求朝廷出钱买马填他的窟窿,国库有多少钱?父皇会自己掏腰包?算盘都打到苑马寺了!我还能忍吗?!”

太子目露凶光咬牙切齿的说完。

一席话听得杨阁老脊背发凉,难怪太子今天早朝那般直接,这霍连山真是聪明到头作死了。

大明虽大,可天下多的是用钱的地方啊,户部管着国库,这些年虽说风调雨顺的,税收尚可,实际还在填补先帝后面几年掏下的洞,压根没多少盈余,再就是皇帝的宫库了,不到万不得已时断不会有先动之理,东宫用度,光靠詹事府调拨的那点俸例也就够个衣食了。

若是逢上些喜事,东宫需要散钱的,便只能去借了,国库不能借,宫库不好借,只能向有闲钱的地方借了,满足条件的只能是苑马寺了,这得感谢太祖朱元璋的定下的祖制。

朱元璋灭了大元以后,心里依旧不踏实,时刻担心北边的骑兵再给打回来,中原的马匹储备有限,为了保障战略需要,便设了苑马寺专司养马事宜,开国之初即存了大把银子在里面,谁料常遇春那些开国老将太生猛,连着几战打得那些蒙古残军胆战心惊,那些银子竟也派不上用场了。

所以打从朱高炽开始,苑马寺便顺理成章的成了东宫的备用小金库,到了朱瞻基这会,自然也承袭下来。

霍连山以为自己聪明,却是动了太子的金库,储君,储君,毕竟还差那么一步才是君,没有钱的皇帝还有权力,可没有钱的太子,拿什么争取权力?!

“如此,真是难为殿下了,可老臣还有一事不明,殿下又是如何突然知晓此事的呢?”杨阁老更是不解。

太子耐人寻味的笑了笑,“杨先生可曾注意到退朝时那栏杆下站着的失意人?”

杨阁老恍然大悟,抚掌也笑:“原来如此。”

师生二人相谈甚欢,直把备战的诸事细细谋议的清清楚楚了方才散去。

太子胸有成竹,他不是朱高炽,也从不相信仅仅靠着仁慈就可以让天下咸服,不然他皇爷爷朱棣当年的皇位怎么来的呢?

忍了这许多年,汉王和赵王,这两个居心叵测的叔叔差点就真的相信自己是个懦弱的人,直等着朱高炽驾崩好趁乱起事,再来一场“靖难”的戏码。

这些年里,太子银子没少花,事情没少做,九大边镇尤其霍连山那里,基本都渗透了自己人,他要的不仅仅是预备不测的力量,还有将来自己睥睨天下的绝对资本。

太子这边兴奋着,宫里的陈公公也是兴奋的,早上得了未来天子一顾,心里扑通扑通直跳,锦衣华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情景他都想象出来了。

自打当年自己倚仗的老李公公被现在的红人陆公公斗败,整个宫里的太监都变了脸色,连些嫩崽子都开始不大瞧得起自己了,陈公公每日每夜里都在咂摸着当年得意的滋味,就如同冰天里舔着蜜汁刀口的熊瞎子,越痛越舔,越舔越痛。

对于权力的渴望让他癫狂,他一直惦念着向东宫示好,可循丝扒缝的搜罗,也不曾得到什么拿得出手的大料,直到昨夜,陆林儿的一个小小失误,方才让他如愿以偿。

他缩在阴暗的寮房里门窗紧闭,独自沉浸在想象的幸福之中,兴奋着,也暗自嘲笑着陆林儿的愚蠢。

殊不知,这只是陆林儿设下的圈套,他只不过是做了一回信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