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十义 > 第二十九章 户部尚书被吓瘫

第二十九章 户部尚书被吓瘫

次日早朝,百官奏事。

李承瀚整肃衣冠,揣着奏折时刻准备着。

眼瞅着大殿里侍立的陆公公才拖着调子唱完流程,一个老御史居然率先跳出来截了胡。

“臣有事启奏!”

那老御史清了清嗓子,努力让声音洪亮,把付荃参的人神共愤。

不等李承瀚接着来,第二个老御史又跳出来了。

这回声音更洪亮,骂的也更惨。

紧接着第三个,比前两个还夸张,不重样的把付荃用舌头钉的死死的。

然后李承瀚就懵逼了。

这是闹的哪一出?自己还要不要跟着参了?李承瀚打开自己的折子看了看,忽然觉得跟那些老家伙骂人的本事比起来,自己的确还有点差距。到底是老御史,人家骂了一辈子,已是化境了。

徐阁老不动声色,杨阁老亦是沉着气一语不发。

皇帝大概是听得有些累了,也着实气到了,龙椅的把手都挨了几下巴掌。

陆公公是个伶俐人,赶紧附在皇帝身边耳语一番,皇帝反应过来:

“诸位爱卿如此秉直正言,朕心甚慰,国事繁多,还有奏本可退朝后呈,所言之事,朕必细察再议!”

“退朝——”陆公公立马宣布。

李承瀚只好跟着其他同僚将本子递给在角落侍立的老太监,随着人流缓缓退下。

徐阁老和杨阁老则被陆公公召进了内廷赐食,皇帝气的着实不轻,两位阁老吃完茶点见到朱高炽时,他还在气喘。

一番讨论的结果,君臣三人达成一致,先等付荃汇报完辽东盐政的事再说了。

付荃早早已经进宫候着了,怕一会面圣内急,一个多时辰里硬挺着连口茶都不敢喝。等得口干舌焦望穿秋水的时候,终于有人来通知他了,付荃兴奋的整了整官袍,迈着小碎步就急不可耐的去见皇帝了。

三跪九叩完,皇帝忍着阴火给赐了座,先照例答话。另一边一墙之隔的屋里,户部温尚书领着一干侍郎排成一列端坐在小案几旁等着核对账簿。

陆林儿带着一个小太监将贴着封条的小木箱子抬了进来,当着众人的面开箱验视后,趁着小太监分发账簿的功夫,陆林儿佝偻着腰假装整理剩下的账簿,悄悄将藏在衣袖里的手卷混了进去。

第一拨账簿核对完,到了第二拨的时候,一个侍郎忽然抬头脸色骤变,顾盼左右之后,又将自己桌上的一本册子若无其事递给了旁边的同僚,那个同僚阅完亦是脸色大变,而后默不作声的传给下一个,直到递到温尚书的手上。

温尚书才翻开便赫然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还都是比自己官还大的人物,那一串名单后面标注的事儿看的他是心惊肉跳,竟一时愣住了,几个侍郎都扭过头将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该死的,你们递给我,我又该递给谁?!

温尚书心里骂道。

虽说户部里杨阁老门生故旧居多,可平素也只是顺水推舟向着杨阁老处理一些事情,这会如果将这本行贿手卷递到皇帝跟前,那一定是要被上面载着名字的人直接记恨的,头一个惹不起的就是徐阁老。

温尚书头上的汗都急出来了,那些侍郎们等着头儿发话,见其青着脸一直低头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嘈杂了一小会,文人终究是文人,一番你推我挡之下,最终达成合议:

一起去汇报,温尚书负责递东西。

付荃察言观色的功夫确实不一般,眼看着进门的时候皇帝不大高兴的样子,硬生借着汇报辽东民生事儿的机会,拿出说书般的功夫劲,把皇帝逗乐了。

这会君臣几个还在笑着,温尚书领着一帮人捧着手卷跪了过来,朱高炽有些不明所以,问道:

“这是何意?”

跪着的几个人都不敢大声应话,温尚书抬头充满期待的看了一眼旁边侍立的陆公公,小心翼翼的回道:

“臣等核对账簿,发现有一本内容出入较大,不知真假,还请,请圣上明鉴。”

付荃眼尖已经注意到温尚书手上的东西了,那熟悉的轮廓一下子击中了他的膀胱,裤裆里顿时一股暖流划过。

“有出入就有出入嘛,你们不能先记着么,非要朕现在看个什么?!”朱高炽抱怨道,抱怨归抱怨,毕竟在外臣面前,怎么样都得显示自己乾纲独断的威严的,事儿还是要处理的。

陆公公接过手卷之后,温尚书立马垂手匍匐在地,像是扔掉了一只搁在掌心的开水壶。

皇帝没说话。

皇帝还没说话。

皇帝依然没说话。

皇帝终究没有说话,但是,付荃的脸上开始流血——朱高炽瞪着被怒火烧红的双眼,一把抓起跟前的紫檀镇纸赏给了付荃,将他的酒糟鼻砸歪了。

朱高炽急火上心,将那记录行贿的手卷扔在两位阁老面前,唤人将付荃拖去了诏狱后便被陆公公扶去寝宫歇着了,两位阁老看完手卷都一言不发,气氛颇有些尴尬,温尚书战战兢兢的从地上爬起来小声的问道:

“皇上走了,咱们是不是先退了?”

“徐大人,你说这可真是巧啊,早上才有人参了付荃,这会就出这档子事,本朝太祖以来还是头一遭。”出门的时候,杨阁老意味深长的看着徐阁老感叹道。

“是啊,大概是我活得太久了,这等奇事也看的到,杨大人,您这白发也不少了,咱们还有多少安生日子呢?只怕这天底下的奇事怪事还会往眼皮底下撞,您就等着瞧吧!”徐阁老眯着眼似笑非笑的回道,转头又对跟在杨阁老身后的温尚书一瞥:

“温尚书真是立了大功啊!”

温尚书不敢直视,低尴尬的咧嘴笑了笑,身子不自觉的向后退了一步。

杨阁老拍了拍温尚书的肩膀不再搭话。

站在不远处屋檐下的陈公公拢着袖子端立,望着他们行走在宽阔的御道上,眼里满是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