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试练东汉 > 2、星夜潜渡

张易看告示,眼睛余光却发现有个士兵忽然盯着他看,就知道自己看告示时脸色有异,服装也不搭,被这小兵注意上了。

这时候当然走为上,张易想到就立刻转身,拍着手,蹦蹦跳跳地离开了,虽然还是诡异,却能很快离开。

他现在是孩子,就要像个孩子,实在不行,就装成傻孩子。

莫名其妙穿越到这里,莫名其妙缩成一米一左右,现在又多了莫名其妙的年号,这里处处透出诡异,还是先观察观察,不引人注意才好。

快速绕了两个建筑后,张易又猛跑一阵,等那个小兵想找自己都找不到了,才顺着大街,低头匆匆前行,手里摸出一枚五铢钱仔细看。

张易读书时,见过汉五铢实物展览,不可能认错,这就是汉五铢,可以说特征完全一样。历史上,本初元年是有汉五铢的,唯一可疑的是二十七年。

难道这个空间里,本初元年的惨案没有发生,推动历史往岔道行进了?或者是其他时空,某个皇帝也用了本初这个年号。

可这汉五铢不可能也一样吧?

如果这里真是东汉,本初真是汉质帝的年号,汉质帝现在就还没死,本初廿七年换算成西元纪年,现在就是西元170年,张易熟知的历史上,西元170年是汉灵帝的建宁三年。

刘缵没死,创下最多后宫记录的桓帝,已经被长寿的刘缵耗掉,东汉末年的桓灵二帝不在了,自己熟知的历史也就没用了。

张易很想弄清楚这里面的内情,但这种事情是无法问人的,这种小城里,应该也不会有人知道。

通过告示标注的日期,张易还知道,现在也不是深秋,而是隆冬,再过半月就是春节。

历史上的东汉,这时候还没进入小冰河期,冬天还没那么冷,考证党根据典籍记载,推算出当时比后世温暖很多。也佐证现在确实可能是东汉。

张易之前的时空也是即将过春节,正逢百年未遇的大雪,姑苏城里的积雪足有膝盖深,因为天气很冷,无法去后花园练拳,张易才在房间里学习打坐。

闲逛时张易脑子没有停顿过,来这里的原因,已经有点头绪,应该和打坐的木头平台有关。

随云苑前主人叫祝随云,据说是走街串巷,替人算卦的老道,其实身怀绝技,在战争年代,带着师傅劫夺了不少东隐入侵者的财物,战争结束后,就建起这座小园林,后来才送给师傅。

随云堂是祝老道的练功室,中间有个刻着八卦的木圆台,现在看来,圆木台可能是时空之门,张易第一次上去打坐,就被无声无息送到东汉来。

这里人说的是江南土语,难道这里是东汉时的吴郡?这个只要看看周围的山头,就能知道。

还有,自己能来,祝老道当然也可能到这里,这个错乱的历史时空,说不定就是祝老道推动的。

老道把随云苑送给师傅后,一直在老家归隐到老死,说明他还能回去,那么自己回后世也是可能的。

在没找到回家的办法前,不妨就在这东汉时空里多逛逛,这经历比长途旅游难得,也有趣很多。

在不考虑其他解释,作为历史系学生,到了东汉末年,能做的事情很多,至少不能让大汉再分裂成三国,然后内战不断,耗尽元气,最后被北方游牧民族从容入侵。

现在想这些有点远,当务之急还是先让自己安定下来才行,救世总要先入世。

穿越后的正确打开姿势,是先弄个经得起查验的身份。

凭空冒出来的人是无法在朝廷里立足的,因为政敌是会摸清你所有关系,在天灾都要人背锅的世道里,任何让人起疑之处都是污点,来历不明就是张易的硬伤,所以最先被人记住的地方,绝不能是城里。

几天时间,张易像个幽灵一样在城市里游走,也摸清了城市的格局情况。

这里确实是吴郡首邑吴-县,因为曾经当过都城,虽然城池格局很小,却是城垣高大的坚城,大约有三百名城防军,和两百左右的水军,张易最先见到的,就是吴郡的水军,在水门上巡逻。

现在的吴郡郡守叫许浩,都尉叫朱康,听说都是宦官家的平庸之辈,张易也记不得历史上有这两人。

城外不远就是震泽,据说震泽深处有很多股水贼,他们能守好城池,不被水贼进城肆虐,就算守土有方。

城池管理很严格,到了晚上,主要街道会进行宵禁,白天路口也有士兵值守。因为穿着成年人的新衣服,穿在身上很不搭,张易已经把新衣服裁短了,过街口时,还特意跟着成年人一起走,才没被他们注意。

不过,城里不是久留之地,短头发就是硬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汉代没人会剪短发,幸亏是虎头帽,不过虎头帽很显眼,上面的刺绣也很特别,一旦被失主发现,麻烦就大了。

在城里严格的保甲制度下,来历不明的人都会被当成震泽水贼的探子。想堂堂正正活在阳光下,只能去震泽中寻找机会。

张易用馒头引诱,带着几个小孩子,一起爬上西城墙,根据城外几座山的特殊形状,确定这里就是后世的姑苏。

两千年没让狮子山有多大变化,城外的广阔水泽却和后世完全两样。

根据太平,灵岩,狮子山方位定位,张易也就清楚知道后世自己家的位置,因为祂就藏在烟波浩渺的震泽里,这个时候应该是土人或者水贼占据吧。

既然吴郡管不了城外,那么震泽里的马迹岛上,就不会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岛上土人窝里多个孩子,长大后再出山,以后谁能查出不妥?

上城墙时,站岗的士兵没理他们,等孩子在城墙上打闹开了,巡逻的队长就冲过来管了,老远就开嗓怒骂:“小兔崽子,快滚下去,这么高城墙,掉下去还得老子去捡。”

张易混在孩子中,也不惹事,和那些孩子一样,惊叫着从城墙上,蹦跳着跑下去。不理其他孩子冲着城墙上做鬼脸,张易很快就从街道跑远了。

只要准备充分,离开城墙并不难,当晚,张易就用买来的细麻绳,穿在墙洞里,双股溜下城墙,再把绳子抽掉,没留一点痕迹就离开城市。从这个位置出城,是看中狮子山脚下那片竹林了。

城北不远就是狮子山,夏季涨水时,狮子山就变成深入湖面的半岛。

这个时候震泽湖面要比后世要大很多,但再怎么变迁,湖中的岛屿方位不会变,张易无法雇佣到船只,只能自己做一个竹筏,趁夜划回马迹岛上。

这个世界里,民众地位悬殊,不是弄到几个钱,就能随心所欲的,没有户口,什么都做不了。

出仕就更难了,汉代是举孝廉,不仅要有大人物举荐,还会有人到家乡查验风评,真要没有跟脚,一点机会都没有。

汉朝沿袭秦朝制度,升阶级最快的办法是军功,三国不少名将生年不详,只有死去的年代,就是因为他们出身贫贱,本来没有户口,是靠军功才出人头地的,凭张易的身手,走这条路最稳妥。

竹林里白天不是没有人,不过都是在甲长带领下,来竹林里挖冬笋的。

一个孩子,在城里乱跑,是没人注意的,如果在城外竹林里乱窜,就显得不寻常,张易不想惹麻烦,只能躲着他们。

竹林深处,有的是毛竹,锋利的匕首可砍可削,只要拉到湖边,做出竹筏就可以送自己回家。

张易后世的家,后山就有竹林,从小就学会用竹子做竹椅竹床这些生活用品,能渡湖面的竹筏更加简单。两天的努力,他就搭出一个长梯形双层竹筏,为了省力,上层筏面还连着一个竹凳子,可以坐在上面摇两根竹浆,再备一根长篙,就万事齐备。

竹筏准备停当,等天色刚暗下来,张易就推筏下湖离开。竹篙就卡在筏后拖在水里,既能做舵稳住方向,又能让竹筏前端稍稍翘起,关键时还能迅速抽出来撑船。

竹筏很怪异,是张易临时设计的,可以说连后世都没人见过,做这么复杂,实在是因为现在是冬季,有下层竹筒的浮力,上层竹筒就能浮空,行进间水花不会冒上来,也就不会沾湿布靴。

竹筏在两侧支架上安装的交叉双桨,是学自北方小船,摇起来虽然比竹篙慢,却非常省力,双手还不用沾水。

冬天夜间渡湖,最大的敌人是寒冷天气,只要不沾水,划船时是不会冷的。

张易把竹筏设计得这么精巧,是当成结交岛上土人的礼品。

竹筏不值钱,上面互相锁住的扣槽设计,却是后世人发明的,张易有一根麻绳却揣在怀中不用,竹筏上不见一根绳子,只用竹钉就能坚固耐用,江南这里竹子多,这种制作简单,在冬季还能载上人横渡湖面的竹筏,由不得土人不动心。土人想学会怎么做,就得接纳张易。

在其他能力无法施展情况下,制作竹器就是混迹土人群里的资本。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才能隐藏在土人中。

从吴郡城到张易家乡的岛上,直线距离不到五十公里,竹筏虽然不如船快捷,却比人走路要快得多,今晚星光灿烂,虽然看不清湖面,张易却能通过星体位置指明方向,如果中间路过的几个岛上,没有人拦截张易,摇摇歇歇情况下,明天白天就能划到家乡的岛上。

想不引人注目,只能夜渡,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晚上下来,已经深入湖面,远离官兵控制区域,再遇到拦截,张易总会有说辞。

张易方位感很好,坐在竹凳子上,不紧不慢摇着双桨,累了就坐着休息,拿出干粮和竹筒里的清水补充体力,却一刻也不敢打盹,毕竟是隆冬季节,真要犯困栽倒进水里,不被淹死也要冻死。

湖面上没什么风,一直在摇浆,也不觉得冷,到天明时,已经看见乌龟山,张易一眼就认出来。

乌龟山是属于南溪地界伸到湖里的半岛,特征很明显。

原计划是避开这里的,细微的风还是让他偏离了航向,飘到这里,倒是没有绕远,想避开只是不想惊动山上的人。

这里没有城市,更不会有官兵,张易要躲的是那些平时打渔,偶尔客串水贼的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