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宋王朝再出发 > 第二十一章 北上赴任

第二十一章 北上赴任

完颜宗弼在得知赵构得到赵桓的禅位诏书一事后,便晕倒在地,卧床三天后才能下床走动。这一日来到衙门,本想处理一下多日积累的卷宗,顺手打开昨天的廷报,上面的大概意思是——宋朝的皇帝是有大金皇帝册封的。而赵桓颁布的禅位诏书根本就是擅权,赵构还接下诏书,并视为正统禅位,实乃对大金皇帝的侮辱,希望皇上派兵教训。完颜宗弼看完,大骂一声蠢货。急忙赶到皇宫内,拜见皇上。

金熙宗完颜亶见到完颜宗弼后,问道:“太保身体还未恢复,急忙来见我,是有什么事吗?”“皇上,臣今天才看到廷报,说有人奏请出兵宋朝。”“是的,怎么你要领兵?”“臣不是来请命领兵出征的。而是来劝说皇上此时绝非出兵良机。”完颜亶一愣,“太保一向主张对宋用兵,今日怎么....”

完颜宗弼回道:“赵构之所以在宋军兵临汴京时,召回岳飞等人,只是担心一旦迎回赵桓自己的皇位不保。但此时赵桓的稍微诏书却完全打消了赵构的顾虑,可以使其全力备战。此时不但宋朝皇帝,而且他们的将领也一定士气高涨。反观我朝不明真实情况的大有人在,认为是我大金和宋朝签定和约才送回赵桓的,这样一来士气会低落。所以臣以为此时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而且一旦用兵,宋朝答应的岁贡可能就没有了。所以至少等宋朝将岁贡送到,到时再刁难一番在借机出兵也为时不晚。”

完颜亶想了想,“而且第一批岁贡送到日子也不远了,到时候送到也好,没有送到也罢,总会借口出兵的。““正是如此。”

金廷的如意算盘究竟是否会打的响,宋朝现在可是一点都顾不上了。赵构先是答应了赵桓南下的请求,也同意征调兵马,意在保护太上皇的安全。可是钱却没有给多少。登基大典,金朝的岁贡这两件事都是要用钱的。不过说过前的多少都无所谓,所以赵桓也很快答应下了,并称大典之后就走。

其实在听到赵桓要去琼州的时候,赵构就知道是这是韩孝天的主意,至于韩孝天是真想把人送到那不毛之地,还是半路杀之,都于自己无关。现在就主要的是登基大典和岁贡的事。

渭州地处宋、金、夏、吐番各部的交界处,一直是战火不断。而韩孝天之所以选择这里而不是其他地方,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里距离哪一方都很近,更主要的是只要这里还在宋朝的掌握只下,对于自己的大计可谓好处多多。

赵构将渭州一小县的县令调往别处,亲自写好了圣旨,让韩孝天拿着,虽然没有皇上亲自下旨调任县令的事例,但一个小小的县令还不足以,引起大多人的注意。除了秦桧。

韩孝天在那天晚上从皇宫出来,就被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烂了下来,“请问是韩孝天,韩少爷吗?”李洪文早看到这个过来,就抢先一步挡在两人之间,等着眼,问道:“你是何人?”“小的是秦相的管家,我家想也请含少爷过府一叙。”“秦相倒是个急性子。本想明日再去拜访相爷的。也好。”韩孝天对那管家笑了笑,“请管家带路吧。”

不多时,便来到相府。管家将韩孝天三人带到门房,说:“还请少爷稍侯,小的去回禀一下老爷。”“您自便。”管家快步穿过庭院,来到秦桧的书房门前,敲门进去。“老爷,韩孝天,韩少爷到了。”“嗯,请他进来。”“是,”管家犹豫的没有马上走,秦桧放下手中的笔,问道:“怎么了?”“老爷,刚才小的在皇宫门前遇到人等时候,韩少爷说,本打算明日来拜见相爷的。这....”

秦桧听了,笑了,“我知道了。你去把人请来。”“是”管家这才出了书房,去清韩孝天。秦桧重新做在椅子上,“韩孝天,朕不亏是大商号的东家。”

李洪文、马志超依然被留下了,只有韩孝天被管家带这,来到相爷的书房前。“老爷,韩少爷到了。”“请他进来。”管家这才把路让开,往门边推了一步,“老爷有请。”“劳烦管家了。”说着再也没有理会他。推门就进了屋。看到秦桧,单膝跪地“小的见过相爷。”秦桧忙走过来扶起了韩孝天,“快快请起。你是大宋的恩人,老朽那里当不起你这一拜呀。”说着上下打量着,“果然是少年出英雄。小小年纪便将太上皇救出虎口,实属不易啊。”“相爷言重。小的也是一时运气才侥幸就太上皇。太上皇自是洪福齐天,福星高照。”

“哈哈哈,孝天过谦了。”

本身韩孝天就不是很喜欢这种虚伪的客套,“不知相爷这么晚了,找小的来,是有什么事吗?”看韩孝天问起,秦桧也就没有再绕圈子,“是这样,皇上和太上皇,今日刚刚相见,你却为何要全太上皇在酒宴之上血毒诏书呢?”“相爷,这件事,小的在宴会都说过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即皇上虽然已经登基,但是不和规矩。没有徽帝对位诏书,也没有太上皇的禅位诏书。可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有了诏书,登基为帝,,自然是名正言顺。所以小的才....”

秦桧听了,也是深深的叹口气,“唉,说起来,自从皇上代办国事以来,一直饱受战乱之苦。甚是幸苦。希望从今往后可以安宁下来啊。”“这还要辛苦相爷。没有相爷,现在的安宁也就无从谈起。以后相爷帮皇上处理国事肯定会更辛苦。”秦桧眼里精光一闪,心说:“大胆的小贼,竟然暗讽于我。”面上却带着带这笑容,“一国的宰相,职责如此。倒是韩小少爷受了不少苦啊。”

韩孝天摆摆手,“哪里哪里。家父曾经教育小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小人也只是尽了份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