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重庆阳光 > 59. 3500条短信

59. 3500条短信

专升本的最后一学期注定很不平静,130+个女同学和13个男同学的故事还有很多可以说。

才开学,尚哲看到我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说我无法发短信给我....好像他还真有什么急事一样。我拿出依旧还是不太习惯的手机,看着里面短信已满,无法储存的提示,其实我是知道的,里面有500条无舍不得删除的短信加上几条10086的骚扰短信,就已经挤满了Nokia3610孱弱的储存空间,我删掉那些10086,尚哲的短信才姗姗来迟,根本不是些要紧事儿,顺手也一并删掉,有返回去看那500条短信,意图删掉一些,给这个装置更多的缓冲,好让它能够完成任务,但我却发现很难动手,这500条已经是从3500条精简过来剩下的了,这些短信,每一条都因为其不可重现性,变得弥足珍贵,除了这个,还有更重要的理由,让我没法删除他们,所有的短信都来自于同一个名字,阎言。

在这个假期中间大概一周的时间里,我和阎言发了3500条短信,虽然并不确切她是怎么想的,反正对我来说,这算是一个创举。如果单说和女同学聊天,这个数字没啥特别的,一直以来我都是个话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聊天超过3500句甚至35000句都有可能的女同学,4年的初中,她坐在我前面整整2年,我印象最深的救她每天都梳的很美的麻花辫子,恰逢那时候流行郑智化,听到那首麻花辫子,搞得我有点情窦初开的样子。

结果就是每天都在找她说话,而她好像也很享受和我聊天,哪怕上课的时候,顶着被老师扔粉笔头的风险也是乐此不疲,如此话唠的的我好像从来也没有让她厌烦过,就这样上课聊下课聊,自习聊,到最后放学路上还要一起走一段,接着聊,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话。

比较搞笑的是,我聊的太高兴了,竟然高兴的忘记了自己情窦初开的初衷,就是单纯的享受和她的每时每日的相处,回想起来真的有点奇怪,她绝对是我那个时期最好的朋友,超过所有的男同学.......这不常见,至少在我那个时代,是绝对少见的。

说这么多,就是说我先天可能不太招女孩烦,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倾听和参与讨论和扩展八卦的能力,所以能和女孩子聊3500句天,应该也没什么特别的。但短信就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了,首先落笔成文的东西,其实远比说话来的要更为坎坷,很多语言上顺势而来的东西,落到了文字上就完全的失去了魅力,甚至会出现些显而易见的不符合常理的情况,成为文字的东西,总是要更精炼和慎重,总是要言之有物才有存在的意义。

再来就是时间的限制,其中一部分来自于技术的限制,短信的来回那时候还是不那么方便的,延迟动辄就是以分钟记,3500条短信在一个星期之内,意味着每天500条,加上延迟和思考的成文的时间,我算数不好,但那个时候,几乎是除了吃饭,睡觉,我不是拿着手机在读短信就是在写短信或者在想着怎么写,导致我大概提前了近19年进入了如今才有的全民全时间对着手机划的状态,现在各位是见怪不怪了,但19年前如果一个人整天对着一个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Nokia砖头机,那就是脑子有毛病,或者谈恋爱了...二者绝不冲突,脑子有毛病是谈恋爱的必然结果。

那个时候是不是在谈恋爱,我自己不甚明了,但在我老妈看来,这几乎是一个坐实了的事儿了,估计她有点小雀跃,作为一个一向聪明睿智的家长,她没有干涉,甚至连大张旗鼓的刺探也没有,她就是每天把饭做好,衣服洗好,让我心无旁骛,专心发短信。

短信的的特别还有第三条,就是价格,在2002年,短信的价格是0.1元/条,500条就是50块/天,而我和阎言的月工资应该十分接近,部队的工资一般就只和一个东西有关,就是年资,而且那个时候这个差距真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我们一般都不讨论工资,不是因为什么隐私,而是实在没啥好讨论了,你看到一个老哥,工资可能比你多200,一个弟弟,估计少50,实在没啥好聊的,我们那个时候的工资在1500上下,还是刚刚从800调整过来的,算是一次大涨,但这相当于我们每天就赚50块,转手全部都交给中国移动了...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这500/天的短信,对于我也可能是我们的意义非凡。如果那时候有现在无处不在的云技术,如果Nokia3610手机能把短信备份出来的功能,如果那我不是那么容易丢手机,而没有把那只手机丢掉的话,我真的可能把全部3500条短信,或者说至少是我保存的500条短信,复制黏贴在这里,绝对可以拯救不少我为了回忆和加工这些短信所累死的千千万万的脑细胞,最重要的是,也许还可以多多少少的找回一点那时候的感觉,来回味一下,来满足一下,来悼念一下。

如果那些短信还留着,大概是这样的,

“好饿,来几道西安美食尝尝“

“凉皮,肉夹馍,大盘鸡”

“大盘鸡也是西安美食吗?忽悠我没学问所”

“你不是饿吗?饿的时候,第一个就想起大盘鸡”

“诶呀,更饿了,你要负责”

“那好,我现在去煮方便面,给你留口汤哈”

“恶毒!这个点吃面,一定胖死”

“干吃不胖体质,气死你不偿命”

“已死,饿死”

“一路走好,汤就不给你留了,好吃,好满足”

又或者是这样的

“我要学英语了,不要打扰我”

“好的,多久不打扰”

“怎么也要50分钟吧”

“会不会太久,5分钟怎么样”

“要有faith,坚持坚持”

“已经5分钟了,学完了吗?”

“你很讨厌你知道吗!”

“哦?那就再5分钟吧.....”

“已经超过5分钟了,你怎么不发信息过来”

“没有吧,我定了闹钟的,明明才3分钟而已”

“什么鬼,我说5分钟就5分钟,现在8分钟了!”

“发信息也算,不太好吧”

“我说算就算”

“好吧,好吧,看来这个faith,也没有多厉害嘛”

“啊,你很烦呀......学英语好难,好想睡觉,已经睡了,晚安”

“诶,才早上10点你就说晚安,是不是有点过分!”

甚至还有这样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大脑只开发了30%,其他部分都没有真正被使用”

“呵呵,你的神经解刨教材怎么说的.......”

“学艺不精,请姑娘赐教”

“还赐教类,赐毒酒要不要啊,应该是没有这回事,你看图谱上,各个脑区都忙着哪!”

“毒酒就免了,认同,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细胞,甚至每一个蛋白,都应该有他的用处,估计作者写这个东西的时候,确实只用了30%的脑子,哈哈哈”

“我觉得,那30%是我们容易观察到的,剩下的70%是现在无法观察和理解的,只能猜测,就像我现在给你打字发短信,这些动作,机械的操作,估计使用的是那30%,但这些动作后面的思考甚至情感,应该属于是那70%,所以,我应该用了100%的脑子,在和你聊短信”

“嗯,我想我也是的,100%”

也许还有这样的

“嗨,睡了吗”

“还没,现在过了12点了,所以,新年快乐!”

“嗯,过年是挺好的,家里面来了可多人了,只不过他们的热闹却不是我的热闹”

“你的意思是,那是你自己的孤独吧?”

“也许,大概,人群中我独自的孤独?”

“人群中的所有人,各有各的孤独才对,孤独不错,可以拿来享受,就像村上春树写的那种感觉”

“我也看过他的书,但没法感同身受,孤独总是让我恐惧的,我没法享受也不愿意享受它”

“那就别当那是孤独了,当成是常态,想象每个人身边都是无穷无尽的孤独之海,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件,就是这海上的岛屿,过年至少有很多这样的岛屿吧”

“嗯,岛屿是不少,但就是找不到我想停靠的,感觉这海比以往海更深了,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座岛,那就另当别论了,呵呵”

“嘿嘿,我这个岛,一直都在这哪,跑不了的,没准你睡一觉,就在眼前了”

“嗯,我看是可能睡觉的时候,就在眼前了,既然这样,我就去睡了哦!晚安......可别跑哈”

最后是这样的

“我有点害怕”

“诶?怕什么哪?怕吃夜宵吃多了长胖了,让你少在这个点吃方便面”

“才不是那些,我是怕我把以前的事情都想起来了,我才没长胖”

“以前的事情,就那么不能想起来吗?”

“最好不,很不愿意想起来”

“那怎么才能不想起来哪,再来一包方便面?实在不行加个火腿肠弄个煎蛋啥的,吃饱了就不瞎想了”

“我觉得是因为你,因为我们的聊天”

“啊!那咋办,要不咱要节制点?”

“嗯,节制点”

“那,晚安?”

“晚安,睡个好觉”

我们是茫茫宇宙中的两颗星,在亿万年的游荡中早已伤痕累累、孤独上瘾,直到有一天遥远的感觉到了互相吸引的彼此,便不顾一切的向对方冲去,距离越来越近,我们越来越兴奋,越来越高兴,忽然醒悟之间,发现对方已经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伤痕,甚至感知到自己孤独成瘾的癖好,那一瞬间,我们怕了,紧急刹车,弹性般的向后退去.......这是一次安心的退却,毕竟对方就在不远处,甚至还一直都看得到哪,但我们都忽略了,退却是我们的习惯,退却是我们的安全区,我们就这样安心的慢慢的退着,不经意间,就退出了相互吸引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