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乱入三国之谋平天下 > 第14章 治理许县

第14章 治理许县

“报……”一个士兵从大门外跑了进来。

待这名士兵站稳,看清楚龙成明三人,他愣住了,不知道怎么汇报了。

他正是被典韦教训的城门守卫士兵,正想着向新任县令老爷汇报呢,没想到巧的很,是这个刚打他的那三个人。

龙成明对他说道:“这回看清县令老爷了吧。”

士兵回道:“看清楚了。”

龙成明道:“好,你去把那些守城的士兵都喊回来,不许少一个。”

士兵跑了出去。

过了大半天,这些士兵们慵懒的回到了县衙大堂,在堂中闲散的站着。

龙成明坐在官椅上,说道:“看见本县令为何不跪?”

士兵们好像没听见一样,没有下跪的意思。

龙成明道:“好,把李章带上来。”

过了一会,李章被两人用担架抬了出来,放在地上。众士兵惊呆了,看见李章被打的皮开肉绽,马上都跪下了。

龙成明道:“大家都看到了,以后再有怠慢,大刑伺候。”

众人都不敢吱声。

龙成明问道:“李军师,咱们许县有多少士兵?”

李章微弱的回道:“回老爷,一共有一百名士兵,其中县衙有三十名,四个城门把守一共有四十名,其余有巡逻的,还有白夜倒休的。”

龙成明道:“好,从今往后,正常工作,正常发薪。”

李章回道:“启禀老爷,因黄巾战乱,还有附近的悍匪,县衙内已没有银两了。”

龙成明道:“哦?我这有银两,粮食和布匹,可拿去发放,不能亏待士兵们。”

众人听后,磕头道:“谢老爷。”

龙成明道:“众士兵先各回各岗位,一定要各尽所责。把李军师抬回屋内,我有话要问。”

“是。”

过了一会,龙成明来到了李章屋内,李章趴在床上。

龙成明说道:“李军师,我已命厨房做一些食物,一会吃下,慢慢养伤。”

李章回道:“多谢老爷。”

龙成明道:“不必客气,你说的悍匪是怎么一回事?”

李章道:“这些悍匪都是黄巾余党,在城池外有一个小土山上立寨为王,经常的来县城里欺负百姓,所有百姓们都紧闭门窗。”

“为首的有几人?都叫什么?”

“共有三人,赵弘、韩忠、周仓。他们还与本地的富豪相互勾结。”

“哦?还挺猖狂,这些余党有多少手下?”

“大约一百号人吧。”

“咱们本县都有哪些富豪?”

“其中最大的要数张大富了,府宅也是最大的。然后就是荀家,家里有个在朝廷当官的,这家很是正派,不过也斗不过黄巾余党,被欺压的很惨。”

“你知道这个荀家当官的叫什么吗?”

“不太清楚,只知道家里是书香门第,祖上就有当官的。”

“嗯嗯,本官知道了,你好好休养吧”

夜里,龙成明在大脑中细细回想着三国演义的书,毕竟他是穿越而来,对三国的人物、事件是有所了解的。

他决定明天去荀家拜访一下,了解一些情况。

荀家,府宅大门紧闭,失去了往日的气派。

龙成明只带着典韦前来,留下关羽在县衙处理事务。

龙成明轻叩着府门,过了一会,里面有人询问,“何人叩门?”

“本人是新任县令,前来看望荀大人。”

“请稍等。”

过会,大门打开了,一个瘦骨嶙峋的老者走出来,马上道:“小人不知县大人,有失远迎。”

“没有,是本官未通知,贸然打扰。”

“县大人,快,里面请。”

在迎客厅,龙成明高坐主位,老者和典韦坐在副位上。旁边的桌几上摆上了茶水和糕点。

龙成明道:“荀大人不必客气,本官只是想来探望。”

老者道:“多谢大人惦念。”

龙成明道:“我与朝廷的荀大人也是好友,前来看望是应该的。”

老者道:“哦?大人认识小儿,文若?”

龙成明一猜,果然是荀彧,这位老者就是他的父亲荀绲。

龙成明道:“是的,我刚来此上任,礼数不到,还请见谅。”

说完让典韦把带来的金银和粮食送进来。

荀绲连忙道:“使不得啊。”

龙成明解释道:“荀大人不必客气,这是应该的,请您收下。”

荀绲道:“多谢县大人。待小儿回来,定要感谢大人。”

龙成明道:“好说,好说,荀大人,今后有什么困难不妨和我说,我尽力而为。”

“多谢,多谢,请大人留下吃个便饭吧。”

龙成明心里明白,荀绲现在的家境确实不好,就找个借口离开了。

次日,龙城明一早就把所有的人员召集一起,开了一个早会。

龙城明说道:“许县曾经的繁华已然不在,急需治理,现在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众人也是因为昨天龙城明的下马威,不敢吱声,但怠慢的思想还是存在。

龙城明接着说道:“大家不要怠慢,一旦发现,可别怪本官没有提醒。“

众人一听,侥幸的心理荡然无存。

“关羽将军,有你先清点武器,可组织一些士兵打造弓箭,然后对所有的士兵进行操练,保证个个能上场杀敌。“

关羽回道:“是。“

“典韦,有你负责全县城的安保和外界防御,如有黄巾余党来犯,近早来报。“

典韦回道:“是。“

“李章军师,过几日,等你伤养好,对县城所有的账目,包括收入、支出等进行汇总,然后写出恢复农耕、贸易的方案。“

李章回道:“是。“

散会后,龙城明组织几名仆人和丫鬟,将自己带来的一些粮食和布匹,挨家挨户的送了过去。

一来让他们见一见新来的县令。二来增加人民的信心,使每个人都能出来劳作,共同兴富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