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盛世仙唐 > 第122章:强势的王爷

第122章:强势的王爷

河间郡王李孝恭是什么人?太上皇李渊的堂侄,当今圣上的堂兄。体内流着皇族血脉,是真正的皇亲国戚。更重要的是,李孝恭在李家父子建立大唐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加上他为人谦逊好客,朋友众多,又深受李世民信任。这位郡王爷,可是大唐朝廷举足轻重的人物。

长孙无忌虽然同样是高官厚爵,但毕竟不是皇族。在这个讲求血脉、氏族的身份制社会里,其地位自然是不如李孝恭的。

而此时,河间郡王一上来就说陆忻是其义子,实在是叫人膛目结舌。这一刻,不光是长孙无忌,就连那些郡望子弟和各大世家的公子哥,也纷纷皱紧了眉头,脸色难看。

自己刚刚还在嘲笑对方是贱民,嘲笑对方没有背景,不知天高地厚。可一转眼,被嘲笑之人却成了河间郡王的义子。这样的变化,可谓是打了所有人的脸。

面对李孝恭的质问,长孙无忌神情微变,但很快又恢复如常。随即大笑着向前走了两步,先朝李孝恭施了一礼。

从爵位来说,国公和郡王都是从一品,而且按官职,吏部尚书与礼部尚书也是同级。长孙无忌和李孝恭之间,看上去并无尊卑之分。但李孝恭身上流的是大唐皇族血脉,是任何外姓官员都比不了的。

“郡王爷这是哪里的话,我大唐治下,谁人不知李孝恭的威名。郡王爷这么说,实在是令辅机惶恐。按照礼制,今日的科举开考大典,还需礼部尚书主持。就算郡王爷不来,辅机也会派人去请的。”

“呵呵呵,长孙大人是我大唐开国的第一功臣,深受陛下信任,就不必说些客套话了。本王如今早已厌倦朝政,不想管任何事情。但此人是本王义子,容不得任何人欺凌。长孙大人如果要办他,不妨先办了本王!”

李孝恭见长孙无忌朝自己行礼,也不回礼,只是咧着嘴冷笑,丝毫不给面子。而且他的态度极为强硬,根本不问原由,更不管陆忻做了什么,摆明了就是要护犊子。这番举动,令围观之人再次变了脸色。

陆庭昉眉头紧锁,神情阴沉得厉害。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陆忻那句“你杀不了我”,究竟是什么意思了。原本他不信,可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就是如此的凑巧,由不得你不信。

另一边,郑慧铭等人看着李孝恭无比强势的样子,纷纷压低着声音议论,满脸的不快。

“没想到这小子还认识河间郡王,哼,实在是便宜他了。厚泽兄,如此狂妄无礼之徒,你说李孝恭为何要保他?”

“谁知道呢,不过一个郡王爷,认几个义子也没什么。只是这李孝恭,据说自陛下登基以来,就一直躲在府中,以歌舞美女自娱,从不过问朝政,也从不出远门。这样的人,又怎会结识一个如此年轻的江湖术士?也许,此子背后,还有人。”

“哼,管他有没有人。如果今天让这两人全身而退,不光是孙殿誉和长孙无忌的脸没地搁。连带我太原王氏一族的脸面,也都丢尽了。如今的李孝恭,不过是个无兵无权的郡王,不必害怕。倒是孙殿誉和长孙无忌,乃是此次科举的主考官。吏部尚书又掌握着天下举子的仕途,孰轻孰重,两位仁兄就不必我多言了吧?”

“夕鼎兄的意思是……也罢,希望他李孝恭,不要欺人太甚!”

就在几个郡望子弟商量对策的同时,一瘸一拐的孙殿誉突然冲向李孝恭,愤怒的大吼了起来。

“李孝恭你什么意思?老夫被此二人如此欺辱,你一来,不问缘由,不问青红皂白就想带人走。你眼里,可还有王法,可还有陛下?”

孙殿誉已经六十好几了,身为国子监祭酒的他,向来都是天下读书人所尊崇的对象。甚至,连李世民都对他恭敬有加,何曾受过今天这般的屈辱?因而见李孝恭大有带人离开的意思,顿时怒不可遏,爆发了出来。

“哈哈哈哈,孙大人,你老可是一代大儒了。当着天下举子的面,如此不顾礼数,大吼大叫。就不怕传出去,毁了你国子监祭酒的名声?不过本王现在不想与你浪费口舌,长孙大人,科考在即,还是别闹出太大的动静为好。否则传到陛下那里,令龙颜不悦,谁都吃罪不起。你若同意,本王即刻便带着人走。你若不同意,正好大理寺的人也在场。京师的要案,交由大理寺彻查,应该合乎规矩吧?”

李孝恭看了一眼瞠目切齿、气急败坏的孙殿誉,淡笑一声,立刻便将目光重新放回了长孙无忌的身上。孙殿誉自然是越发恼怒,还欲再骂,却是被长孙无忌给拦了下来。

只见他瞥了一眼站在人群中的魏青,摇摇头,压低了语气。

“非是辅机不近人情,郡王爷此举,恐怕会令天下人心寒吶。在场的举子,都是从各州府远道而来。十年寒窗苦读,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得到功名,为一方父母官,造福百姓吗?可如果连郡王爷都徇私舞弊的话,那么朝廷,还有何颜面让百官清廉?”

“徇私舞弊?长孙大人是说,本王是昏官、贪官了?”

李孝恭猛地眯下了双眼,嘴角露出一抹冷笑,神情极为吓人。突然间的气息变化,就是连长孙无忌都微微一愣,僵在原地不敢接话。这一刻他才想起来,眼前之人曾是个征战沙场多年,杀敌无数的大将。

“郡王爷此言差矣,长孙大人绝无此意。”

突然,站在长孙无忌身后不远处的郑慧铭走了上来。与之一起的,还有王夕鼎与卢厚泽。三个年轻人纷纷朝李孝恭施礼,但行完礼后便昂头挺胸,站得笔直。

“有意思,几位又是什么人。本王与吏部尚书说话,尔等也敢插嘴?”

“回郡王爷,学生郑慧铭,荥阳郑氏一族。我身边的二人,分别是太原王氏和范阳卢氏子弟。之所以搅扰王爷,是因为今日之事,学生等人全程在场,也都看在了眼里。郡王爷怕是对长孙大人有所误会,学生有话不得不说。”

“哦?原来是几大郡望之后,不愧是大世家出来的,个个都如此的明事理。”

李孝恭微微一笑,根本就没拿正眼看郑慧铭等人。一边说着话,一边示意魏青去将骆宾王扶起来。长孙无忌见状,眼皮直跳,已经有些压不住心底的怒气了。

“郡王爷,陛下若是知道了此事,你……”

“哼,陛下就算不问,本王也会进宫如实告知。魏青,我们走!”

李孝恭高声冷哼,随即拂袖便欲离去。长孙无忌立马怒斥一声,命元从禁军上前阻拦。眼看着大量禁军自四面八方围上前,李孝恭一步踏出,瞬间震碎了脚下的石砖。看到这一幕,陆忻目光骤变,清晰的感觉到了李孝恭内力的强大。

“谁敢阻拦,别怪本王手下无情!”

“郡王爷,我等也是奉命行事,王爷还是把人留下吧。”

“留你大爷,谁敢动他,本皇……不,本公子立刻扒了他的皮!”

几乎就在李孝恭被拦住的瞬间,人群之外冲来了三道身影。为首的是个身穿月白法袍的阴柔少年,长得极为俊美。不过其一声吼叫,顿时让周围的读书人纷纷皱眉,露出了厌恶之色。月不黑哪管这些,以法力拨开人群,带着扬家姐妹站到了陆忻的身前。

突然多了三个高手,不远处的陆庭昉再次沉下了脸。而长孙无忌,更是目光阴冷,怒形于色。

“哪来的刁民,你们是想造反吗?”

“嘿嘿嘿嘿,造什么反?本公子今天是来杀你们这些贪官污吏的。朝廷不但不能罚我,还得赏我!”

月不黑向来都是桀骜不驯、赤口毒舌的典型代表,他一到场,立刻便让局势变得更为紧张。那元从禁军的校尉顿时怒目圆睁,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的神情,猛地拔出了腰间的大刀。其余禁军也纷纷拔刀相向,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就在这时,人群之中,一个中年文士突然叹了口气。

“是非对错,向来说不清楚。但圣人有言,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此二人,年纪虽小,但皆为仁义之士。朝廷,又岂能怪罪他们?”

随着一声叹息而来的,还有漫天的白光。中年文士走到哪,哪里的人群就散开,纷纷为其让路。长孙无忌是第一个顺着声音看过去的,目光立刻便停住了。而陆庭昉,也眉头一掀,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孔闻!”

这突然出现的中年文士,正是山东曲阜孔氏一族的嫡系血脉,是先圣孔丘的真正子孙。他一开口,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从汉代到如今的大唐,什么豪门世族,什么五姓七望,看似尊贵,出过无数的宰相、高官。但跟孔氏一族相比,这些世家的人,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只不过,孔家的后人向来不愿干预朝政,入仕为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