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烟云记 > 38 大胜亦如败

38 大胜亦如败

作为一个穿越者,作为一个接受过西方系统科学思维训练过的穿越者,会战结束之后,曹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重将谋士,重回战场,先从最为关键的骁卫营开始,复盘全局的战事,总结会战的成败得失。

众人骑着马,先将战场的地势重新看了,几处战前未曾留意但战时极为关键的缓坡浅沟,史涣或徐晃等将也与曹昂仔细说了。地势看完后,便是重演战事,从刀盾手个人的武技发挥和面对冲击时的应对,到盾阵线的防御和进攻,以及与后面长枪手和弓弩手之间的阵线配合,从小到大所有的细节曹昂都打算带着部将们做一遍,以便向他们普及科学的思维逻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军队的编制和指挥,并培养曹魏的各将踏上名将之路。名将不是天生的,名将是在战争中不断总结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历史上,曹魏并没有多少天生的良将,大部分人比如曹休、曹真等等都是经历的战事多了,才明白过来的,当然,像夏侯渊那样十几年没明白过来的,最后就战死在沙场上了。当然,这个时空有了曹昂,即使夏侯渊再笨,曹昂也有信心将夏侯渊培养成一个名将,或者实在不行,将夏侯渊周围塞满名将。

史涣按照曹昂的吩咐,从甘宁、魏延、徐晃、文聘四曲中各调了一个伤亡最大的卒和一个伤亡最小的卒过来,重演他们经历的战事,在卒兵演示时,由卒兵和徐晃等将向曹昂、夏侯惇、夏侯渊等人仔细说明当时的情况以及应对方略。

曹昂在整军时,为了后勤的方便,将军中制式作战兵器简化为刀、枪、盾、弓、箭五种,士卒可以根据喜好装备其它兵刃,但阵战时必须使用制式武器。这一次会战,便是对曹昂建军思想的一次重大考验。

结果是相对理想的。

因为制式武器简单,使用方法简单,所以即使最笨的士卒也能学会、练熟,在战事中有着不错的发挥,因为武器种类不多,指挥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相对简单的武器在战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这剑太短了,一旦对面是几个长枪手,剑就够不着了。”一个卒长演练战事时说道,“后面支援的长枪也够不着,想击毙敌人的长枪手,刀盾手就得往前冲,可一冲就乱了阵势。但不冲,就是对峙,谁也杀不了谁。”

“后来就只能靠弓箭了,”徐晃补充道,“我让弓箭手抵前射击才解决这个问题。”

“我直接让长枪手执盾顶上了第一排,”文聘说道,“把第一排的刀盾手换成了枪盾手,效果很不错。枪可以架在盾牌上,不断攒刺,和剑刺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杀伤距离就比配发的剑远多了。”

甘宁和魏延相互看看,没有说什么。他们两曲在作战时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所以对阵形也没有什么改动,相反。两人觉得新的阵形相当好用,基本上所有来闯阵的仲氏军都在一刻钟内被击退了。可是,没想到当时战斗打得好,如今反而成了不足,看着徐晃和文聘对阵形的缺陷不断提供改进意见,两人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仲氏军一冲上来就被干翻了,能说什么?

曹昂听了徐晃和文聘的意见,只是略点点头,没有夸奖也没有否定。徐晃和文聘两人所说的,曹昂之前也都曾经想到过,枪盾兵和弓弩手都是对抗骑兵冲阵的利器,枪盾兵只是现有五种武器的一种组合,并不难准备,只要抽调相应士卒进行训练即可。但曹昂最想知道的,还是罗马剑盾的战场效果。

好在甘宁和魏延给了曹昂信心,甘宁、魏延两曲伤亡较少,面对长枪、重锤、大斧等等长兵器和重兵器都有不错的表现。原因嘛,在战事重演的时候也发现了,他们两曲的士卒个人武技和体能要比徐晃、文聘两曲要好的多,并且,他们两曲的阵地前有数道浅沟,也影响了仲氏军的冲锋效果。

此战左翼伤亡了二千余人,中军和右翼一共才伤亡一千余人,可见骁卫营的所承受的压力之重,一番考察之后,曹昂心中有了底,对昨日的战斗的胜利有些庆幸也有些得意。正当曹昂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贾诩带着统计出来的缴获清单,匆匆来到曹昂身边。

“怎么只有这么点?”曹昂仔细看了贾诩递上来的缴获清单,十分惊讶,“这也太少了吧?”

曹昂并不小气,军中规定,大军作战,士卒缴获的金银细软可以自留,不用上缴,但是粮食器械等军资却一律不许私藏侵占,缴获后必须全数充公,并由军师贾诩负责。这半日的工夫,贾诩刚刚统计完毕,看到情况不妙,便急向曹昂来回复。果然,曹昂已看到粮食一项,就大为头疼。

“数字没有错误,我反复核对过了,”贾诩捻须说道,“的确有些太少了。”

“这一战得不偿失啊,得不偿失啊,”曹昂连连跺脚。

一旁纪灵很是奇怪,“公子此番会战,以三万破八万,必将震动天下,诸侯侧目,怎能说是得不偿失?”

曹昂苦笑一下,说道,“那些虚名有何用处?纪将军,不瞒你说,我可是借遍了南阳半郡的钱粮,才出兵颍川的。史将军的骁卫营里,大部分都是我的债主,我每天一睁眼,看到他们,就立即想到,我这身上,不但有三万多张嘴要吃饭,还有一亿多钱的债要还。这每日的消耗,实在是巨大。尤其尤其,你看,这昨日一战,仲氏军投降者足足有四万余众,也就是说,我这每日里,又多了四万多张嘴要吃饭。可这缴获的仲氏军粮食却连支应四万降卒半个月都不够,就更别说支应我军了。这一战,表面看是我军胜了,可是我军的粮草压力变得更大了。要是早知道董承粮草如此不济,我是绝不会与他展开会战的。我再耗他两天,不用我打,他自己就败了!”

夏侯惇听着曹昂一味说降卒降卒,担心纪灵乐就多想,赶紧在一旁说道,“咳咳,子脩,慎言。”

“哦。”曹昂笑了笑,“纪将军,乐将军,曹某就事论事,绝无其他意思。”纪灵道,“末将明白,”乐就也说道,“公子是当我们是自己人才如此说,末将明白。”

纪灵接着说道,“其实这粮食短缺之事,我倒知晓一二,不瞒诸位,我便是因为这事被逼出走的。”于是纪灵便将董承徐常侍陷害自己去做守粮官以及自己查出粮草短缺但上奏后反而被逼出走之事一一说了。

纪灵一说完,乐就有补充道,“纪将军出走之后,董承他们就放火烧了粮仓,明着说是大火烧掉了大半的粮草,但暗地里,这些粮草其实都已经被董承他们安排张沐偷偷换成了黄金,分给军中各将领了。不瞒诸位,董承也分了我二十斤黄金的。”

“张沐?”曹昂惊讶的问道,“汝南黄巾的那个张沐吗?”

“是的,”纪灵点点头,“公子也知道他?”

“嗬,当然知道,是个熟人。”曹昂看了看满宠,“这家伙倒是挺能折腾的。”满宠黑着脸,没有说话。

郭嘉一旁却想到什么,“能支应十万大军数月的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伯宁,颍川这个地方,谁能有这么多的黄金?”

曹昂一愣,旋即明白过来,这些粮食,如果都换成黄金的话,那得需要上千斤的黄金,如今兵荒马乱,哪里有能一下子拿的出这么多黄金的人?

“这人你们都认识的,”满宠难得的笑了笑,“出面的是荀攸荀公达,他们用的,当是许都朝中秘藏的黄金。”

“哦?”曹昂望向东南,“是荀家的人?”

顺着昨日会战的战场西面的潠水向东南行四十里,在潠水西岸,有原来曹军兴建的储粮城,此刻数月没有人迹的储粮城又重新喧闹起来,荀攸在岸边与一个宦官正一边笑着,一边说着什么,没过多久,那宦官便乘船离开,荀攸则上马向着储粮城而去,不一会儿,荀攸便登上了北城墙,此时荀彧正立在城墙上,望着北方,那是曹军与仲氏军展开会战的方向。

“叔父,消息已经确实了,”荀攸向荀彧说道,“昨日两军会战,董承兵败身死,曹军伤亡不过四千。”

“仲氏军降了多少?”

“当有四万上下。”

“哈~……”荀彧长舒了一口气,“四万,四万,那就好,那就好。”

荀攸笑了笑,“也不知夏侯惇他们,能不能吃的下这四万兵马。”

“当年孟德地不过东郡,人不过一万,连百万黄巾都吃的下。如今降卒不过区区四万,如何吃不下?”荀彧摇头叹道,“是我低估了曹子脩了,当时实在应该听你一言的。”

荀攸笑笑,“我当日只是那么一说,不瞒叔父,对曹子脩,我也没有多少把握,”停了一下,荀攸又说道,“他这两月来所行,像国债、讲武堂与投石机等等,委实出乎我的预料,尤其是国债,我到现在,每日里还能品出一些滋味。”

“的确如此,”荀彧笑了笑,“听说史涣的骁卫营里,大部分的士卒都是国债的持有人,也就是说,整个骁卫营,除了那些军官,基本都是曹家的债主。能驱动万余债主为自己浴血厮杀,这曹子脩倒也是个厉害角色。”

“哈哈……”荀攸大笑,俄而想到什么,说道,“叔父,你说这曹昂会来吗?”

“我这里有足够八万大军半年所需的粮草,他不能不来,”荀彧笑道,“三日内,若曹昂不来,便让钟繇引袁术来攻。到的那时,我不信他不来!”

“嗯,”荀攸应了一声。

“天子有消息了吗?”

“还没有。”荀攸摇摇头,“曹昂一来颍川便大肆张贴告示,但是直到现在,天子也未露面。这么久了,是不是天子果然已经崩在乱军之中了?”

“不会,”荀彧很是坚定,“我相信天子一定还活着,只是他不会轻易露面的。天子跟我们一样,也在暗中等待着,只是我不知道,天子手中是不是还有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