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烟云记 > 22 母子与姐弟

22 母子与姐弟

夏侯渊将曹昂带到曹宅门前,便拿着图样急匆匆去找韩松了,留下一群孩子簇拥着曹昂进了宅门。

院中的狗像是不认识曹昂了一样,曹昂一进宅门,便开始吠叫起来,几个家丁急忙的奔过去,连连大喝,将犬吠喝止。进了宅门,孩子们便被几个家丁引去玩耍,一个老仆引着曹昂,一路向后院走去。路上不断有家丁或是婢女看到曹昂,飞奔着向里面去通报,宅院中不断响起“大公子回来了”、“大公子回来了”的莺鸣燕语。

一片莺鸣燕语中,卞夫人在一个月亮门前停住,等曹昂过来,向曹昂行了一礼,曹昂避开,也躬身施礼。

“子脩,阿丕没回来吗?”卞夫人想着自己的亲生骨肉。

曹昂恭敬回道,“兵凶战危,不敢带阿丕一块回来,阿丕现在与子孝叔(曹仁)率大军在颍阳暂作休整,预计过两日便到了。阿丕安好,请姨娘不必担心。”

“嗯,多谢子脩了。夫人在前面院中织布,你过去便是了。”

“多谢姨娘。”

曹昂告别卞夫人,心中却想曹操虽说风流,但审美的眼光的确在线,卞夫人虽然年纪有些大了,但风韵犹存,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的确确是个绝色佳人。

一路向前,前面院门口守着的一个婢女看到曹昂,咯咯的笑着,跑进院中叫道,“夫人,大公子回来了,真的是大公子回来了。”

唧唧复唧唧,院中依然响着织布机上梭子来回滚动的声音,婢女紫鹃、青燕立在一株含苞待放的海棠树下,满面含笑。

曹昂走到屋门前停住,跪倒在地,含着热泪,对里面有些哽咽的说道,“母亲,孩儿回来了。”

唧唧复唧唧,织布机又响了一会儿,才慢慢停了下来。过了许久,一声长叹后,门帘挑开,面上带着两行清泪的丁夫人走了出来,

“总还是能回来就好。”

“起来吧。”

当曹昂回到家中的时候,一个曹军士卒从城墙上下来,在城墙下的井中打了一桶水,就着冷水洗去手上和脸上的血迹,刚才厮杀到最激烈处,仲氏军一个军侯领着十数人冲上城墙,他厮杀在前,一刀劈掉那个军侯左臂,又一刀将军侯劈翻下城墙,立了一功,血也溅满了一身。等士卒洗干净身上的血迹,摘下皮盔,旁边的人这才发现,这个曹军士卒竟然是中原腹地少见的鲜卑人。

鲜卑人拓跋野洗净身上的血迹,去仓曹那里领了今日的干粮——两个胡饼和二两熟肉,拿块布包了放进怀里,又从旁边舀了一碗野菜粥端上,抓了把野葱生姜,便往家中走去。

他的家里城墙不远,只是一座破旧的草屋,门前用些粗木树枝做了简易的栅栏,院里面还有着去年秋天飘落的一层黄叶,在角落里,一匹马正低头吃着院中的野草,若是曹昂来了,看到这匹毛色纯正的马,一定会惊讶万分,为什么一匹宝马会落在这样一个破落的院子里。

听到院中声音有响动,一个留着鲜卑发辫的少女从草屋中走了出来,看到拓跋野,十分欢喜,“哥哥,你回来了!”

“嗯,”拓跋野应了一声,把野菜粥和野葱生姜递给妹妹拓跋燕,“加点水,再煮一煮。翁主呢?”

“在里面。”

拓跋野从怀里掏出胡饼和熟肉,走进屋里。即便是日上中天,屋中也显得十分黑暗,角落里能晒到日光的地方,一个少年正躺在那里,胸前和腿上都缠着许多白布,一张脸因为失血过多显得极其惨白。少年旁边,跪着一个身着鲜卑胡装的女子,那女子比躺着的少年大许多,二九年华的样子,虽然穿着鲜卑服装,但一张脸却是汉人模样,在日光下显得极为秀美。

“翁主,我回来了,”拓跋野把布解开,露出里面的胡饼和熟肉,“这是今日的伙食。”

“嗯,辛苦你了,大野。”翁主刘舜只拿了一张胡饼,从腰间取出一柄小刀,破开胡饼,往里面塞了一些熟肉进去,对着躺着的少年说道,“董侯,起来吃点东西吧。”

董侯睁开眼睛,看了看屋中的拓跋野,笑了笑,在刘舜的帮助下勉强坐了起来,靠在草墙上。刘舜取过一张白布,帮少年擦了手,少年接过胡饼,斯文却快速的咬了一口。

“大野,外面情况怎么样?”刘舜问道,“我听得今天厮杀声特别激烈。”

“嗯,”拓跋野将剩下的胡饼和熟肉放在一旁木案上,“城中的箭不够了,让仲氏军登上了城墙。后来幸亏有援兵来了,仲氏军才退了下去。”

“有援兵来了?”董侯咽下一口饼,摇摇头,说道,“如今怎么还会有援兵?各城都只有那么些人,能自保就已经不错了。”

“董侯,你这样想在兵法上是不对的,”刘舜在一旁忽然很严肃的说道,“如果没有援兵,夏侯渊和任峻就应该放弃颍阴,合兵一处,一直退守到颍阳或者直接退到襄城,背依南阳,与南阳曹昂大军守望相助。但是如今任峻守颍阳,夏侯渊守颍阴,一步不退,之所以这样布置,很明显,他们是在等待援军,他们知道援军很快就来。”

董侯想了想,点点头,对刘舜说道,“阿姐,你说的对。董侯受教了。”

“大野,是谁来了?曹仁还是夏侯惇?”

“不知道,城外援军是一群红衣黑甲的骑兵,”拓跋野说道,“倒是有两杆大旗,一个写着曹字,一个写着车骑将军。”

“哦?”董侯轻轻应了一声,车骑将军四个字,让他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来。

“那应该是曹昂回来了,”董侯一边吃着胡饼,一边说道,“红衣黑甲,是曹操的虎豹骑。”

“这个曹昂,倒是有些胆色,这个时候,还敢硬扛狗贼袁术。”拓跋野赞道。

“他不是有胆色,”董侯握着胡饼,摇摇头,笑道,“袁术和曹操仇深似海,袁术一旦得了势,必然不会放过曹氏满门。这一仗,早晚都是打。”

“我倒是很佩服这个曹昂,”刘舜说道,“他能四日击破西凉,孤身杀了张绣,数日内就能将南阳牢牢握在手中。如今又敢逆势而为,趁着袁术立足未稳,率军直入颍川。这份眼力,这份胆识,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可说已不在其父曹操之下了。”

正说到这里,忽然远处响起阵阵鼓声,鼓声绵延不断,一阵响过一阵。

“聚兵?”

三人互相看看,拓跋野站起身来,“我去了。”

“等一下,”刘舜拾起胡饼和熟肉,“大野,你拿上吧。”

“不用,”

“拿上!”刘舜口气忽然严厉,“大野,如今我们四人,全仰仗你在外面,你不可以饿着。”

拓跋野接过胡饼熟肉,“我知道的,翁主。”

说完,大踏步向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