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楚烈帝 > 第五十四章 秦军伐韩

第五十四章 秦军伐韩

现在的昭夫对熊元是崇拜有加,作为一个掌管刑法的郎尹,对刑法的了解比其他人都要深刻,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在它看来熊元的很多想法比起商鞅、吴起要高明得多。

至于大鱼和小灵现在都在太昊学宫上学,而大茂,熊元安排他在太昊学宫任职,负责管理学宫的学生食堂。

上完课,熊元就径直回了章华宫,谁知刚刚到章华宫,还没来得及喝杯水,大司宫聂仪就急匆匆的来报。

“王上!六百里加急军报!”

熊元一听这个心里咯噔一下,要知道军报最紧急的就是八百里加急,下来就是六百里加急。

再加上又是军报,熊元的第一反应就是又要打仗了,熊元是真不想打了,自己手里可是真没多少军队了。

封君贵族又跟他不是一条心,再打下去会影响到他,趁长平之战之机,收复郢都的计划的。

拿出军报,一看,熊元嘴角泛起了笑容,原来不是谁来打楚国,而是秦军伐野王。

熊元笑是因为自己总算是没白费心机,秦军伐野王就意味着长平之战的车轮已经滚滚而来。

不出意外的话长平之战一定会发生,自己之前的算计不会落空了,而且从现在开始,可以放手解决一些问题了。

此时秦军正全力攻打韩国,随后会和赵国对上,几年之内没工夫管楚国,齐国自五国伐齐以后,就成了佛系齐国,二十年没有对外用过兵了。

眼下对楚国还有威胁的就是魏国,但是别忘了,秦人数十万大军伐野王,以及之后的长平之战,都是在距离魏国不远的地方打的,魏国定会陈兵边境,以防万一。

要知道秦王稷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扩地千里,但是名声是一塌糊涂,为了争夺土地,削弱他国,秦王稷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

劫持过楚怀王,绑架过平原君,任命孟尝君为秦相但是转眼就要杀,可以说秦王稷在这个时代就是臭名昭著。

魏国必然会陈兵边境,以防不测,毕竟谁也不能确定,秦王稷会不会脑袋一热去魏国占块土地。

这样算下来,楚国周边的邻国在未来的几年都不会轻易招惹楚国,楚国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这对熊元来说是个好事情。

能够给楚过一个修养生息的环境,可以腾出手来做些事情。

熊元现在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封君贵族问题是首要问题,熊元的一系列改革设想,都绕不开封君贵族,因此改革之前必须设法削弱封君贵族。

而削弱封君贵族的前提是,熊元要掌握一定的实力,能够有应对封君贵族反扑的实力。

眼下锦衣卫虽然已经拥有一定的实力和情报能力,但是熊元手里的军队除了三万人的申息之师,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军队。

至于正军,其中多是些公卿贵族子弟,带领家奴在其中混资历,混功绩,只有很少的一部是国人和野人组成的队伍。

这样的部队,一旦与封君贵族正面冲突,熊元不确定自己能否指挥的了。

而经过公子昴之战,熊元发现楚国的军队装备陈旧,训练不足,军中成员冗杂,战法落后,战斗力非常底下。

所以几个月来熊元一直在思考解决之道,涉及到军队变革,不比之前发展技术,在这个战乱年代,军队问题非常敏感,稍有不慎会掀起惊涛骇浪。

所以熊元并没有轻易作出决定,思来想去就是目前的正军需要裁撤一部分,节省一部分军费。

而省下的这部分军费要用来编练新军,裁撤正军熊元已经找到了充分的理由,就是军队战斗力底下。

此时楚国的正军中的士卒年龄最小十五岁,最大的接近六十,熊元的意思是只保留十八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的成年男子。

其中家中独子者不要,熊元的意思就是把这下人都赶回家去生孩子,以便增长楚国人口。

这样精简以后,正军应该会有超过一半被裁撤,剩下的人应该不会超过五万,再从中以编练新军需要老兵带领训练的名义。

将国人野人出身的士卒调走,这些人应该不会很多,最多也就不足一万人,以这些人为基础,组建新军。

而原本正军之中剩下的那几万贵族子弟和他们的奴,眼下是不敢裁撤,只能先养着了。

等到熊元手中掌控的实力进一步增长,能够全面压制这些封君贵族之时,再裁撤吧!

新军的装备、训练、军规等等熊元都已经有了想法,眼下实施军队改编只剩下一个契机,

秦韩交战,虽然楚过不打算参与,但是情报工作要做好,随时关注战场的局势,以便楚国从中谋利。

熊元其实已经打算好了楚军的装备即将大规模更换,到时候替换下来的旧装备可以卖给其他国家。

让各国以土地或资源来换,熊元看上的东西可就多了,赵国的煤,秦国的铁等等。(赵国大部处在今天山西和内蒙古的位置)、(巴蜀之地现在属于秦国,四川的攀枝花。)

任何一个时代,打仗即使打的就是人力、物力、财力,说白了就是打的资源,打的财富,熊元认为楚国现在的军队装备买就买了。

基本上都是些熊元看不上眼的,刚好趁着长平之战的机会,提高价值,换成资源,回头有竖炉和坩埚炼钢法在,不怕没有更好的装备。

不得不说随着水泥和竖炉炼钢技术的成功,熊元现在的心态膨胀了,认为很多技术在这个时代都可以复制。

不过竖炉炼钢和水泥,确实能够给出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对于这两样东西的保密工作,熊元是做得很好的。

巨阳新城附近最近新设立了一个锦衣卫训练基地,近万人在哪里训练,将巨阳新城附近划成了军事禁区,日夜都有人值守。

至于武汉城附近,申息之师驻扎在哪里,既能够防止秦人偷袭正在建设中的城池,又能够防止技术外泄,技术保密应该问题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