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武侠小说 > 武道伐天录 > 九章 群雄

又是新的一天,求志塾众学生在鸟鸣声中穿衣洗漱,但他们不会去上学或练武,因为今天有一件特殊的事情发生。

那就是榆山城的巨富耿光宗邀请他们去城内会英楼赴宴看戏,虽然求志塾的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受到邀请,但教师之首的姬隆峰外出访贤,还没有回来。

而其他老师一听这消息,就严词拒绝了。他们一向清楚耿光宗向满清的献媚,而他们正是不愿出仕满清才选择归隐教学的。

但和他们正相反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想去了。

有戏看,有饭吃,还不用上学,谁不去。

二师兄郑柏新对此颇为不屑,但他也只好顺着众意,一起前往。

于是,求志塾学生一伙人在几个师兄的带领下前往榆山城。众人吵吵闹闹,一路向城中涌去,沿途中惊民扰舍,鸡飞狗跳,终于到了目的地。

会英楼门口站岗的两个镖师,一看一帮年轻书生乱哄哄跑来,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但未及他们担心,一位耿家的仆人就出来为求志塾的学生们引路。

武光想起了之前他去票号的情景,但这个仆人和票号的伙计明显不同,他挺直着腰杆,身上一身青衣,帽子戴的端正,不卑不亢。如果不是看腰带上的牌子,恐怕还有人会觉得他是哪家店号的掌柜。

他前来跟韩光远唱了一个喏,问道:是求志塾的各位公子吗?

韩光远代表众人,他先递上请帖,然后十分慎重地说:我们正是求志塾的学生,受耿老爷之邀来会英楼赴宴,烦请清点一下人数。

仆人轻轻颔首,说:好。

他一个一个点过学生,发现来的只有年轻学生,没看见教书先生,于是又问道:啊,来的只有各位公子吗?

其实在前几日,耿老爷的代表送来请帖时,韩光远就说明了姬夫子不在,而其他几位先生都明确表示了不去。

当然,耿家到现在才实打实确认了这些人的不在和不来是真的。

塾里的先生,有的身体不适,有的另有要事,姬夫子也不在山西,我代表他向耿老爷致歉了。韩光远客气地和他解释说。

面对轻低头颅的韩光远,仆人点点头,带着众人进入了会英楼。

自姬隆峰创办求志塾以来,首次有人进入会英楼,众学生都瞪大了眼睛,不知道里面有什么。

结果一进大堂,第一眼看到的却是一块刻着弯曲文字的石碑立在中央。

石碑左侧,摆放着耿老爷收集的各种奇石。

而另一侧,供着一个两人高的关帝像,上书牌匾忠义千秋了,下面烟雾缭绕,檀香四时不断。

因为关羽是山西人,关帝像在晋地再不过常见。但自皇太极将三国演义译成满文以后,满人对关羽的崇拜也不断上升。

另外因为元世祖曾将关羽引为护法神,在蒙古人也有信仰关帝的人,满人中的关羽崇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蒙的联合。

众人看了都好奇地四处打量,郑顺礼对武光说道:这是满文,不出意外的话,背面才是汉文。

两人转到石碑背面,看见果然如此,上面都是一些歌功颂德,吹捧清庭的话。

耿家的仆人解释说:这块石碑是耿老爷在重修会英楼时设置的。

郑顺礼说了一句:忠义千秋。

仆人面色不改,如同没听见。

其他人跑去关帝像前了,原来那里有几把大刀和千斤石。

舞大刀和举千斤石都是武举科目,所以但凡练武场子都会有备。

这种大刀重达几百斤,不是实战大刀,挥舞时要利用惯性。

千斤石是方形石头,仅在两侧有凹口供手指抓握,重量从几百斤到千斤不等。

求志塾的这帮毛孩子来了,自然少不了上去把石头和刀摆弄一番。

其中有一块大石上面标的重量是一千两百斤整,求志塾的学生看了,都好奇里面是否灌了铜,真有一千斤重。

求志塾里力气比较大的几人都去试了,石头都纹丝不动。

大家都摇摇头,说这块石头是摆设吧,没人能举。

此时,耿家引路的仆人幽幽地说道:当年,江南吴荃石来会英楼时,举这块石头,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众人听了都大惊,因为举石不是举起来就算好了,举起来还得往左摇一下至肩,右摇一下至肩,才算举石成功。

这吴荃石随便举起一千两百斤的巨石,他的力气得有多大!

武光感叹道:要真是如此,谁能当这个吴荃石的对手?!

谁知道呢?郑顺礼一拍他的肩膀,走吧,进去了。

被他一提醒,武光噢了一声,这才跟上了队伍

他推开宴会正厅的门,无数声音好像蚂蚁一样密集地朝他扑来,里面坐满了人,人声鼎沸,围绕着空无一人的硕大的舞台。

武光和郑顺礼随着求志塾的其他人一起,被安排坐在一处的几张空桌上。

武光抬头看,二楼的包厢里还坐了很多人,都是满汉官僚、社会贤达、地方名绅,他们安稳的待在雅座上,从高处俯视着下面的云云众生。

下面的全是各门派的门人,他们的长辈也被安置在上面的雅座。

而求志塾一行全被安排坐在下面。

宴会的时间还远远没到,桌上放了瓜子,众人坐下等了一会儿,台上出来一人报幕。

武光认出他是红船戏班里的人,感到一阵亲切,没想到戏是他们演的。

演出即将开始,戏名四郎探母。

杨家将,好啊!韩光远赞叹道。

随着伴奏声响起,大厅里一时安静了下来。

武光不甚喜爱看戏,但他还是盯着戏台,看看高云楼演什么角色。

结果一开始,就看到一个高挑男子画着脸谱,戴着假鬃出来了,原来高云楼演杨四郎。

台上咦咦啊啊的演着,下面也慢慢地喧哗起来了,原来很多人去看戏其实看不大懂,把看戏当做一种社交行为。

武行中人,很多本来不怎么讲究,将瓜子壳随地丢了,还有年轻人互相打闹的。

而楼上雅座,全然是另一个样子,耿老爷的女儿耿思媛也和几位哥哥一起在厢房里看戏。

她白玉一样的手臂从侧面托住了自己的下巴,无奈地说:这帮粗人太不像话了,真是糟蹋了会英楼这地方。

她的几位哥哥听了都连声安慰她,

妹妹别不开心啊,这帮人就是这样,所以底下啊,从来不摆值钱的东西。

确实虽然大厅本身金碧辉煌,但众人就坐的地方除了座位和桌子,并没有什么装饰。

而楼上包厢里,地上铺着花纹地毯,立着名家刺绣的屏风,价值连城的字画随意挂在墙上。桌椅不必说,都是极上品的木材所制,桌子上盛着精致点心的盘子,也是名窑之中的精选之作。

而且每个包厢都是如此,不只是这一个。

而嘈杂的下方座位上,大家正听着戏呢,结果一个耿家的下人走了过来,和韩光远耳语了几句,郑顺礼一看便知是耿家的人要请他去楼上了。

果然,韩光远站起来说:各位,耿老爷请我上去小会,我先去了,你们在这里坐好了。

说完就跟着耿家下人走了。

大家都不奇怪,韩光远在塾生中,文采、武功、长相都是一等,而且又得人望,可能耿老爷问到求志塾没先生来,就请他上去入座了。

大家都暗自羡慕,觉得这是一个结交上流的好机会,如果能给大人物留下好印象,胜过多少年寒窗苦读。

但郑顺礼的注意力,全部都被戏台上吸引了,他之前就听武光说戏班的武艺如何如何,但实际看到,还是让他印象深刻。

红船戏班的人在舞台的一举一动,每一步,每一个手势,都透露出练武的痕迹。

郑顺礼看向周围,有多少人和自己一样注意到了?

每个人还是如常欢声笑语。

每一张脸在他看来都是面具,面具下的表情永远只有自己知道。多少欢声笑语的背后,都是迫不得已,这就是众生相。

舞台上演到了杨四郎和佘太君相会,

点点珠泪洒下来,沙滩会一场败。。。。。。

郑顺礼看到有的人,已经暗自垂下眼泪了,他们想起的是自己的过去吗?

杨家将的故事从北宋开始流传的,但经过多代人的感同身受,其中的意义已经非同寻常了。

北宋时,辽国最为畏惧的不是宋军,而是河南一代民众自发组织的弓箭社,他们为了不被打草谷,奋力地抵抗外敌。

但最终的下场就是被宋帝下令缴械,没有输给外敌,却输给了昏君。

杨家将的故事,是他们每个人的缩影。

有多少人在长枪短剑下命归阳台?

又有多少人,尸骨成泥无处埋!

郑顺礼的太阳穴砰砰的跳了起来,他失去很久的一件东西回来了,袖子下手紧紧攥成拳头,骨节咔咔地发出响声。

戏剧终于落下了帷幕,武光等不及,还没结束就去上厕所了。

他急切的举动让自己错过了一件大事,真正的好戏现在才开演。

戏结束了,但戏班的人每个都占立不动,班主站了出来,拱手一礼,开口声音大如平地惊雷。

今天,感谢诸位捧场!但我们,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下面观众里交头接耳的声音淅淅唰唰响成一片。

但班主说话的对像,不是下面观众,而是二楼上的武林名宿们。

请各位前辈,允许我们在榆山城一带开场教拳!

观众一片哗然,二楼包厢里站起了三人。

一个,是身材略矮的老人,他就是榆山太祖门的掌门闵行远。谁曾想过挑徒弟要求手脚长的长拳太祖门,门主会是这样一个小老头。

另一个人也站起,和闵行远相视一点头,身材修长标准,站起来时衣服难掩隆起的筋骨和肌肉,可想他年轻时是怎样一条好汉!但他站起来时似乎腿脚不便,他就是年轻时被闵行远打瘸一条腿的陈彰,现在叱咤风云的通背门掌门独脚彰。

还有一人站起,似乎和这两人保持的距离,礼貌的一拱手,和两位掌门大不同的是,他正值而立之年,精力充沛。

他开口说道:听两位老哥的!

闵行远对他意味深长地一笑:孙老弟承让了。

原来这个人是榆山新兴门派孙家短打的掌门孙整林,他表面给足两位掌门面子,但却称呼比自己大了两轮的长辈为兄,暗中有较量的意思。

闵行远往地上一敲拐杖,对着班主说道:敢问贵门派练得什么武术,源自哪里的先贤相传?!

他的声音中气十足,穿透着和班主相隔的开阔空间,众人齐刷刷地看向他。

班主回答说:我们有通背、太祖的传承,也练南方拳术。

下面观众一片哗然,怀疑和惊讶的气氛一桌传染着一桌。

闵行远眯着眼睛笑了,他说:好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更何况你们传有我们榆山太祖和通背两门拳术,只待我们验明技法,你们就可以教拳了!

谁知道,班主一拍自己衣服的下摆,又行了一礼,却是一幅道歉的样子:承蒙好意!但我们的传承和贵宝地的门派技法明显不同,我们请求另立门户。

人群里好像一下炸开了一个爆竹,当即有太祖门人拍桌而起,大骂道:你什么意思!我们太祖门几百年未改拳术,一脉真传,你凭什么自立门户,是在说我们不正宗吗!

通背门也是如此!你凭什么自立门户,是看不起我们的真传吗!

陆续有人站起,声音和举动都以愤怒到了极点。

班主保持着低身道歉的姿势一言不发,他身后的高云楼屹立不动如同冰雕。

而耿老爷看到愤怒的人群,竟不忧反喜,他老成狡诈的眼神里,已经盘算出了未来可能的好几种结果。

而三个掌门,似乎都一幅事不关己的样子,全然没有感情的波动。

陈彰冷冷地说:想跟榆山武行玩把戏,是要流血的。

孙整林似乎没听到这句话,他大声对着众人说:只要本事真,另立门户有何不可?!

闵行远听罢眯起了眼睛,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但太祖、通背两门的弟子当即大怒,孙整林装什么公道!别混水摸鱼!

四不像的功夫,装什么宗师!

你这样说我们掌门是什么意思!

孙整林一番话,又引起了他的门人和太祖、通背两门的骂战,而且越来越激烈,几乎马上就要动手了。

郑顺礼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看这场大戏,心想不知道待会还上菜不上菜。突然想起一件事:武光去个厕所怎么那么久?

就当楼下马上要当场火并时,突然传来一声痛苦的尖叫声。

所有人都愣住了,你看我我看你,就算刚刚叫得最凶最愤怒的人,现在也停了声音,察看是什么动静。

痛苦的尖叫转成了持续不断的哀嚎,很多年轻人听了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甚至不确定这是不是人的声音。

突然通往大厅的门被粗暴地撞开了,一声巨响中,一个镖师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扯着嗓子大声说:不好啦!不好啦!太祖门的人被求志塾的书生打成重伤了。

郑顺礼一把丢下瓜子,看向他们的,是太祖门人要么冷酷至极,要么暴怒到极点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