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灵气复苏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天酒楼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天酒楼

与朱然又饮了半晌,互相诉说这数千年历史的大汉王朝。当然,程凯所思所想的,自然还是后世那浓缩成了四百年的大汉。

程凯走出朱然的府邸,用体内充沛的灵气扫除了酒气,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大汉,终究还是亡了啊。历史的惯性果然是巨大的,自己这小小蝴蝶,固然能够带来些许的改变,但是这大的方向,怎么可能会是自己这仍为一个底层军官的小小士兵能够左右的?

说来也很好玩。当一件小事而引起巨大变化的时候,作者可以说是蝴蝶效应,小小的翅膀便能引起一场飓风。而当一个人带来了许多变化却仍未能够改变大方向的时候,作者便能够说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

反正,就是不管怎样,都是有道理可言的。

而程凯,连此刻是不是有人在书写自己的故事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若是有,那作者又会怎样书写自己所带来的变化与不变呢?

或许,还是历史的滚滚车轮吧?

“将军!”远远地,一个士兵看到程凯自朱然府上走出来,赶忙迎了上来,从怀中掏出一个带着白虎雕饰的锦囊,悄声说道:“北边传来了消息,请将军一观。”

程凯现在仍然只是一个校尉,不是“将军”。只不过,这汉末的乱世,随着杂号将军越来越多,将军的称谓也变得越发不值钱起来,甚至就连山大王也不以大王自居而称呼为将军。

而像程凯这样的校尉,自然也以被叫做将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所以,即便校尉还算不上是将军这一职位但是在士兵和军官的潜意识中,也称其为将军。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像之前诸侯还没有能够完全崛起的时候,一个诸侯首先根本就不可能有几个将军这样职位的军官,校尉便是他们能够封赏的极限。所以称呼校尉为将军,其实也算是一个人们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尤其是下层士兵称呼校尉这一群体的时候,多带有讨好之意,自然也是更多用将军称呼。

程凯接过士兵送来的锦囊,先是简单地辨别了一下真伪,之后才迅速地拆开。果然如同自己所想的那样,其中讲述的,正是曹操篡汉的事情。

微微点了点头,程凯对那士兵问道:“怎么样,甲火可有口信捎来?”

士兵点了点头,迅速放眼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在程凯耳边轻声说道:“甲火让某禀告将军,如今北方似乎正在全面备战。刀锋之向,似乎是西方。”

“嗯,好。你退下吧!”程凯点点头,将士兵挥退。

看着唱了一声喏就缓缓退去,只留下一道背影的士兵,程凯不由皱起了眉头,继而又满满地变成了自嘲的微笑。

自己苦心经营的酒楼,经过这半年的发展,和数目不少的凭借卖酒得来的本钱与向朱然、吕蒙等人借来的钱财,在两个月前已经发展到了江北的襄阳、樊城等地,而且已经在逐渐向更北的方向扩张。

程凯所开办的三天酒楼,不仅仅是凭借着程凯的白酒才能立足,更是依靠其中种种来自于后世的珍馐美味和服务手段才赢得世家豪强的争相追逐。

当然,这三天酒楼,尽管可以称得上是日进斗金,但是也不仅仅是一座单纯用来敛财的手段,更是程凯用来探听消息的耳目。

程凯在这酒楼身上,不仅仅是耗费了巨大的心血,更赋予了极大的期望。

要知道,尽管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对于战争的情报,才是对战双方胜负手的关键所在。

可是,没想到,曹操篡汉如此重要的情报,这三天酒楼传递的速度居然还在江东正儿八经的细作奸细手段之下,如何不令程凯失望?

那么多的金钱,难道就白白耗费、挥霍掉了?

不过,程凯转念一想,毕竟酒楼现在还只能算得上是初建,更不用说经营它的甲火还要面临当地各方势力可能的打压,能够及时把这情报送出来便已经是不容易了,怎么能够过于苛责呢?

再者说了,酒楼毕竟才仅仅只是开到了樊城,距离作为政治中心的许昌还有相当一段差距。江东的情报网必然肯定是早早地就已经铺设、覆盖了整个天下,得到第一手情报的时间肯定比自己的手下要早许多,能够与江东细作的情报差不到半天就能够传来消息,的确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而且,真要说起来,其实甲火的消息价值,还要比江东细作更高一些。

毕竟,酒楼打探而来的消息,往往是探听到重要任务酒酣时吐露的真言。白酒相比于这个时代的美酒,度数差距不以毫厘计,自然更容易让人酒醉。所以探听一些敏感的情报更为便利。

就好像这一次,甲火传来的消息刀锋所向,乃是西方。这便是江东细作未能探听的消息。机灵一些的细作,或许能够探查到曹军有大规模的调动,但是想要得到具体的意图,那可是难上加难。

当然,其实对于甲火能够得到这样的消息,程凯也是感到相当的惊讶,没想到甲火还真是适合这一行啊,他是怎么得到的消息呢?

不过,对于甲火的消息,程凯还是带着百分之一百二的信任。

毕竟,那甲火,可本就是以忠义闻名的啊,与自己更有那一层关系在。既然承诺说要效忠自己,怎么会故意传递一个假的或者难辨真伪的消息?

刀锋所向,乃是西方。

什么意思?曹操居然有心想要灭掉刘备,作为自己称帝、震慑天下的第一步?

或者说,未必需要彻底的攻杀。只要能够小有成就,再加上大张旗鼓地宣传,便足以威震四海了。

这与历史上曹丕的做法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曹丕称帝之后,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稳定自己的后方,生怕那个不服的掀起让自己棘手的叛乱,导致父亲的基业被自己全都败掉。

曹熊自尽、曹彰举兵、曹植七步成诗,曹丕的三个嫡亲兄弟各自散去了自己的势力,魏文帝这才放松了对内的警惕,有心在吴蜀大战之中捡个便宜,最后选择了夷陵一战翻盘大胜的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