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太后的再度崛起对元渊等人而言自不会是一个好消息,这不由是让知晓此点的张景宗打心底陡然生出一丝大胆的想法。
当然,纵然心头已做千万般思索,可这一切的前提还都必须要落脚于现实。
当下张景宗闻言起身后对元渊仍是恭敬有加,而元渊见张景宗尽管年纪轻轻又助自己击败柔然立下大功但言谈举止都未有丝毫居功自傲也是忍不住微微颔首,正巧此刻他急需一名了解北地局势的自己人,如此情况张景宗自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顺理成章,两人立时便就柔然入侵以及北地形势等事浅浅交谈起来。
不过谁也不曾想到正是在这一番战场之上的浅浅交谈中令元渊不禁发现张景宗对于边关军镇乃至是整个北地的了解都极为深刻,全然不像是不久前才被贬官至此的外乡人,倒像是土生土长的边户。
这一点让元渊进一步对张景宗刮目相看起来,在元渊眼中如果说前番张景宗及时率军从怀荒镇赶赴雁门关是他忠于朝廷的表现,那么其麾下一千四百精骑助自己击败柔然大军便是张景宗实力的证明,而此番浅谈中张景宗所展现出的敏锐嗅觉与大局观,以及对军镇积弊一针见血的指出则完全是其出色政治天赋与军事天赋的双重表现。
这不由是让元渊喜出望外,他是当真没有料到自己此番刚出雁门便遇上了这么一个被老天爷送到自己跟前的宝贝!
没错,在此刻元渊眼里张景宗无疑便是一块确确实实的金疙瘩。
先前已曾提过当下元渊所要面临的局势可一点都不简单,此时整个雁门关外属于魏朝的千里之地都已是一片混乱,柔然人所统领的草原各族,以六镇为首不遵朝廷号令的军镇,流离失所的百姓以及大量的行商,盗贼甚至是乱军都因为战乱而汇聚在此,对于兵力有限的元渊而言想要在这样一片乱麻中理出头绪让北地重复安定可谓困难重重。
饶是眼下已经率先击退了柔然两支大军中的一支,可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因为随着柔然人南下初始至今,但凡实力不弱的草原各部几乎都已是抢到了自己想要的粮食与财帛,他们进攻不下雁门,退不愿移居北地,只能是在最后缓缓归于草原,别忘了在那边正遭遇着饥荒的草原上还有着他们面黄肌瘦的族人等待其归来呢!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柔然人几乎已经完全的发挥了自己的破坏力,他们抢走了足够的资源,造成了足够的杀戮,他们唯一遗漏的,或者说刻意忽略的只剩了各军镇。
因此无论此番元渊是否一举击溃了这支人数多达数万的柔然人,对于北地苦难的百姓们而言都没有太大影响,唯一的区别只是各个面对朝廷号令阳奉阴违,面对柔然南下屈膝上贡的军镇是否会因此役被元渊大军震慑,是否切实感受到了朝廷仍旧具备的庞大实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景宗的到来对各军镇来说无疑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对元渊来说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他代表着怀荒镇已经选择牢牢站在了朝廷一方,他代表着边关六大军镇之一的怀荒镇已经做出了选择!
有了张景宗的帮助,携大胜柔然数万骑军威而下的元渊在面对诸镇时便增添了许多底气,加之有着朝廷大义在手,元渊不难想象只要自己率军完全挺进北地,那么诸多小镇定会立时重新坚定的站在朝廷一边,而到了那时便是兵强马壮如武川也需得再掂量掂量自己是否有着不遵朝廷号令的实力!
即便退一步而言,就算真要打起来有张景宗这么一个熟知北地形势的自己人,元渊自认也可立于不败之地。
这让元渊是越看张景宗越加顺眼,张氏一族本就是众所周知效忠皇室的忠臣,也正因如此才被贬官至此。
尽管此番贬官的始作俑者正是自己的同族,又与自己此刻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元叉,可在元渊眼里这都不能被称为是问题,因为在他看来既然张景宗的能力与忠诚都不是问题,那么只要张景宗能够帮助自己解决眼下的困局,自然也就是相当于帮助了元叉以及整个元氏宗室。
到了那时让其回到洛阳官复原职甚至是加官进爵还不是元叉一句话的事吗?
念及此元渊轻轻拍了拍张景宗的肩头说道:“贤侄,此番本王北上平乱还需你多加出力才是。”
元渊此刻笑意盎然,张景宗听在耳中却是心头陡然一震,若不是眼下元渊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他真想回过头大加赞扬力主自己率军前来雁门的苏绰。
一切正如其所料,朝廷对于边关六镇的态度已经较之先前的放任不管有了本质变化,元渊这趟率军挺进北地可不仅仅是为了驱逐柔然,其实质目的而是平乱!平一切的乱!
当下张景宗没有半分犹豫,立时肃然应道:“王爷放下,末将全凭王爷调遣!!!”
“好!”
。。。。。。。。。。。。。。。。。。。。。。。。。。。。。。。。。
元渊显然是没有更多时间与张景宗一直这么交谈下去,一个时辰后,负责打扫战场统计伤亡的军官便已是将有关此战的大部分情况统计完成。
元渊并未有刻意要隐瞒张景宗的意思,而当听过军官的禀报之后张景宗也是不由自心底长长发出一声感叹,元渊此战一力发动夜袭,纵然战事一度陷入胶着可最终却是有惊无险获得一场大胜。
此刻再回头来看,魏军此役出动骑军一万,步军三万以合围之势夹击柔然大营,虽歼灭以柔然为首的草原各族联军多达三万三千人,俘虏五千人,仅仅放跑了不到六千人,可反观魏军自身的损失也端得不小。
一万精锐轻骑折损过半,眼下还具备一战之力的估摸已是仅剩不到三千人,而三万步军中随元渊直面柔然轻骑的那支万人军团更是到达了恐怖的接近八成伤亡。
若非库狄云率军及时插入柔然腹地解救陷入鏖战的魏军轻骑合军完成前后包夹,而元渊又以大军统帅的身份力战不退,恐怕战斗之中这支损失惨重的军团就已是直接崩溃。
即便如此,眼下看着仅剩的一千余名步卒元渊也只得无奈取消此军编制,将这一千余人打散编入两外两支军团中。
看着名册上一页又一页被笔墨横封的无数个名字,张景宗知道元渊当真是绝对有着名将之能的人物,若非他力主夜袭,那即便是当四万魏军休息齐整,补足精力,拉开阵势与柔然一战,不出意外也只能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又哪里能获得今夜这以一换四的辉煌战果呢?
更为重要的是当此战的辉煌战果传遍四方之时,可以想象届时各镇会陷入怎样的一番震动之中。
同时,在完成清点战损之后自然便到了获取战利品的环节,不得不说,此番柔然人可谓是沦为了终极打工仔,他们一路南下所获取了近八成财物与粮食都尽数落入到了元渊的手中。这笔财富数额极度惊人,甚至到了连张景宗听了都不由加快呼吸眼热不已的地步。
毕竟这可是四万多柔然人一路南下劫掠扫荡了半个北地后又得了无数军镇上贡后才累积起来的,比起当初怀荒城下那还没开始真正劫掠便一败涂地的俟吕邻氏所获得的财帛可不知要多出几十倍来!
而哪怕是从俟吕邻氏手中缴获的牛羊财帛都已是让整个怀荒欢天喜地,让张景宗等人乐开了花。
可想而知这笔财富是多么的诱人。
只是这批泼天巨财却注定了和张景宗无缘,在元渊的命令下其中的一部分被用作了对此战战死者的抚恤与对有功者的犒赏,剩余的财帛则被装为了五十七架马车遣两千人运往雁门关内,至于这批财富到底合去往何方张景宗却是不知。
他只知道这批来自北地的财富显然不会回到北地之上。
不过尽管财帛的分配与张景宗无关,可这却不代表着张景宗将彻底无缘战利品的分配,要知道他眼下可是元渊眼中的金疙瘩,深谙朝堂官场之道的元渊又怎会漏了这位自己急需的得力帮手呢?
在元渊的安排下三千牛羊,两成粮食,以及剩余的两万流民,连带着五千柔然战俘都被尽数划给了张景宗,让他一力安排。
对于这几乎是无法拒绝的示好,张景宗自然不会傻傻推开。
他心中知晓无论柔然人是否会退去朝廷都不会主张接纳这批流民,因为如今关内的土地被众豪强吞并严重,连关内自己的百姓都不够分呢,又怎么可能分给来自北地的流民让其在关内安居乐业呢?
再者说了,朝廷里的有识之士也不是不知道各地豪强隐瞒人口的做法,他们不是不想管而是到了这个局势近乎糜烂的地步压根就已经管不了了。
同时又恰好遇上元叉这等人物掌权更是对各地豪强的日益坐大视若无睹,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白这一切的元渊自不愿拱手将这么一批青壮转手赠予各地豪强,让其使出各种手段吞并后增强实力再反过来钳制自己等宗室。
既然如此,那北地流民北地安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负责安置他们的人选又非张景宗莫属。
元渊并不怕张景宗坐大,因为在他眼里张景宗实力增强就意味着皇室的实力增强,元氏的实力增强,更何况当自己平定北地后回到洛阳将情况原本告知元叉,让其对张氏官复原职再加官进爵的时候,难不成他张景宗还愿意守着北地这鸟不拉屎的一亩三分地,等着时刻和前来劫掠的柔然人干仗?
就算他愿意张宁也不会愿意啊!!!!!
更何况恐怕只要是正常人都会选择回到富庶的中原,挤身权力中心吧!!!!!!
皇族宗室这棵大树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爬的!!!!!!!
照此看来于情于理将安置流民与柔然战俘这档子烂事交给张景宗处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此时张景宗心头也是禁不住乐开了花,他哪能看不出元渊心头的想法呢?的确,安置流民,战俘所需的精力与财力,粮草都极大,可是对自己而言这一切的付出比起切实增强的实力又算得了什么呢?
元渊,你的确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可你永远都不会想到接下来的北地会发生什么!!!
你眼中实力依旧强横的元魏朝廷又会在不久之后迎来真正的灭顶之灾!!!
你真以为我张景宗是忠于元氏?真以为洛阳就比北地安全诱人?嘿嘿,恰恰相反!!!
。。。。。。。。。。。。。。。。。。。。。。。。。。。。。。。。。。。。。。。
妥善布置下善后工作后张景宗便跟随着元孚一同率军回到雁门,只留下千人继续打扫战场,经过谋划元渊决定让大军在雁门关休整三日,待到此战大胜之消息传到各镇耳中时才正式挺进北地。
再度来到雁门关,张景宗的心态与处境已是与前方截然不同,昔日北出雁门时他初来乍到,一行人连安全都无法保证,而今日他麾下已有数千精兵,不但深受广阳王元渊信任,不出意外根据地怀荒镇更是正不断扩城,人口日益增加,两相对比之下当真有如天差地别。
就连昔日曾纵然士卒刁难自己一行人的雁门守将丘穆陵杨一时间也没有认出张景宗来,直到后来听到元渊介绍这才露出满脸异色,继而强笑着上前与张景宗打过招呼。
眼见对方目光闪烁,强笑连连,张景宗一时间也是心头有数,恐怕当初戈壁滩上的柔然截杀与此人脱不了干系,或者说至少此人是提前知情的,在他眼里自己应该是早已葬身大漠了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