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1984我的小说时代 > 第148章 辩论

两天后,宗永民一脸凝重的拿着一份报纸过来。

这是图书馆订的报纸。

“德华,你这是惹了什么人?”

方德华接过报纸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一个标题:《文学作品不应蔑视法律》!

只见内容一开篇就引用小说《飘邈之旅》,指出作者有意在小说的开篇宣传暴力和血腥的复仇,并借助情节让罪犯逃避法律,这是明显不符合法律的行为。

方德华无奈的耸耸肩说:“就是小说在报纸上连载,也不知道触动了谁的神经。”

宗馆长点点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我让人也帮忙盯着报纸。”

小说刊登后的第二天,甘相文下午就过来找他,向他说了报社遇到的情况。

离别之前,他说:“德华,你放心,这点压力李主编还扛得住。”

本来方德华在报刊亭见到许多读者都很喜欢这部作品,以为一切顺利,即使遭受点什么,那也是连载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

没想到刊登后的第二天就有人“反馈”这个问题。

这個时代,说保守嘛,它又十分开放。说它开放,又隐约有着某些限制。

又过一天,方德又看到一份省内的报纸上刊登一则新闻《媒体不应宣传封建内容》。其中暗暗指出某部作品借报纸宣传古代的封建迷信,大肆渲染缥缈无垠的“神话”、“修仙”等元素,破坏国家消除封建迷信的行动。文章指出,作者意识不纯,品味低下。

这两则新闻让方德华有些无心码字,下班之后,他买上一些熟菜来到陆老家中。

陆老见他非常高兴,关切的问:“德华,来了啊。没事吧?”

“没事!”方德华将东西递给保姆就问,“陆老,我不明白为何连载一部通俗小说能这么快就引出风波。”

陆老看着这个年少成名的青年俊才,淡淡的说:“德华,这个世上,本来就有无数庸才嫉妒天才取得的成就。”

“你这个年纪取得了很多人无法触及的成就。这几部通俗小说,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它们的优秀,能奠定了你在通俗小说领域,或者更确切的说,在武侠仙侠小说领域的地位。”

“在传统文学领域你也声名鹊起,让不少前辈另眼相看。这方面,你得继续努力,不要老想着写那些小说,都是小道!”

“国内的科幻小说也以你为最了吧!我听其他人说,现在你仍然有短篇刊登。”

“还有重要的一点,你在稿费上赚到的钱太多!名气有了,还能赚大钱,而且还那么年轻,嗯,那么靓仔,你说暗地里有多少人眼红。我都有点眼红!”

“这里面,也免不了有些勾心斗角。你也知道,坐上主编位置的人,多少都有些文化界的朋友。”

方德华静静听着陆老的分析,这似乎和他预料的也差不多,无非就是他现在的名气,或者说实力还没达到一个让人莫及的地步。

或许有人只是在朋友面前吐槽而已,但人家就很积极的表现一番。

“那,陆老,这事应该没多大问题吧?”

陆老安慰说:“问题不大,只要不再继续连载就行。”

他倒是看得很清楚,这《绿城晚报》的主编怕是不能往上一步了。

只要总编的人选定下,这事就算完结。

“行。那我还是找家杂志吧。”

--------------------------------

吃完饭回来,方德华发现陆绍锦和宁杰两人正在宿舍楼外面等他。

“陆哥、宁哥,怎么,有事?”

“没事,走,吃夜宵去。好久没聚一聚了。”

两人不容分说拉着方德华直接上夜市吃烧烤。

两杯啤酒入肚,陆绍锦才打开话匣子。

“德华,过段时间,我和你嫂子就要到燕京工作了。”

“恭喜陆哥,祝贺你们两个高升。”

方德华举杯庆祝。

“我算啥高升,你依依姐才算。”

原来年初方德华给两人的出谋划策之后,马依依回到电台后立即做了一份策划方案,提交上去很快得到批复。

在取得作者的授权之后,省电台很快组织了一批播音员、配音演员进行录制。

有了电视剧珠玉在前,他们将小说改编为音频的进度非常快,没过多久就录制了一小半。

恰逢华夏电台的领导来访,在听取省电台去年的工作汇报之后,领导表态非常满意他们的工作。

这时候马依依拿着录制好的前几集广播剧,请省电台领导批阅。

华夏电台领导听到有这么一个“新鲜”的事物,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听完一两集之后,对此大为褒奖。

省电台领导趁机表示《舌尖上的华夏》也是马依依首功!

于是等这领导回去之后,没过多久马依依就接到调入华夏电台的通知,《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广播剧也被华夏电台接手。

作为家属,陆绍锦则凭借在国内摄影圈的小有名气,进入《燕京日报》继续当摄影记者。

“嘿嘿,以后你们就是燕京的东道主。下次我去,你们得好好招待我。”

“行,没问题。只要不是老莫餐厅,其他饭馆随便你选!”

“哈哈,就这么说定了!”

喝了两支啤酒之后,宁杰才问:“德华,你这几天还顶得住吧?”

方德华心中知道他们今晚的来意。陆绍锦先抛出好消息冲淡他的郁闷,再由宁杰来问。

“没啥事。这些都是小儿科,我写小说又没触犯什么法律。”

陆、宁两人见方德华说得轻松,心里的担忧去了不少。

陆绍锦说:“我觉得接下来很快就有人为你辩解,或者说与他们辩论。这么一部作品就上纲上线,颇有点过份!”

宁杰接着说:“文化人的嘴脸是啥样的,我们都清楚。德华,你只要稳住你自己的心态即可,不要受到他们的影响。”

方德华点点头。

接着宁杰又说:“我们学校里一些老师虽然对《绿城晚报》连载《飘邈之旅》不是很满意,但他们对这些人写的评论更加反对。有些教授已经着手写文章进行反驳。”

“德华,我发现我们大学的学生有很多是你的书迷。这两天,校园里看《绿城晚报》的学生明显多了不少!你的号召力不小啊!”

大学生处于一个共同的集体生活,当一个人看到好的作品之后,很容易就带动一批人观看。

“谢谢宁老师。这是我今晚听到的第二个好消息!”

-------------------------------

接下来的一两天时间里,方德华看到了反驳的文章。

《绿城晚报》刊登李立亲自撰写的文章《借助小说传播华夏文化》。他在文章里点出,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传下来非常多的文化精髓,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并对它们广泛传播,让华夏文化走向国际。

其中,仙侠文化就是一种极具浪漫传统精髓,也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从还珠楼主的《蜀山》,再到五白的《诛仙》,乃至最新的《飘邈之旅》,都展示了非常独特的仙侠魅力。而非某些人所言,此乃封建迷信。

若是连这点都分辨不出,那就不要以学者、文化人自居,以免贻笑大方。

此外省内的其他报纸也陆续出现一些评论家的作品。

比如,方德华的老朋友杨可也撰文一篇,声援好友。

他指出,同为仙侠小说的《诛仙》在港港深受读者欢迎,被人誉为可媲美金古的佳作。而今,同样出色的《飘邈之旅》却被人拿出来批判。

他呼吁传媒行业应该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拥抱新时代,以更自信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

方德华见到之后,抽出信纸给他回信感谢。

杨可两年一直在老家呆着,也就年头年尾的作协大会上能够碰上一面,平时也只能书信往来。

一些人认为报纸连载这样的小说就是不妥,通俗小说难登大雅之堂;一派认为此举能提高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双方也是你来我往,在报纸上相互印证各自的观点。

随着越来越多作家、评论家、教授的加入,这场风波逐渐演变成为对文化自信、创新和开放性的讨论。

但在一些人眼中,他们也仅能看到与自己有关的报道。

这段时间舆情的风向逐渐转变,但是报社还是看到许多人的批判,气氛有点凝重

经过《绿城晚报》内部的商讨,最终决定放弃连载。

李力得知这个消息以及平调的消息时,满脸惆怅。他让甘相文亲自过来道歉,让方德华及作品遭遇了一次风波。

《飘邈之旅》下架之后,方德华打算将其投给粤省的《武林》。

《武林》一个发行量极大的杂志,有连载武侠小说,也有国内武林的新闻、武功的介绍。

就在这时,《小说报》主编叶莉登门拜访,开门见山的说:

“德华,《飘邈之旅》交给我们杂志刊登吧!”

她看了好几期的内容,已察觉这是一部佳作,对这部小说念念不忘,认为它必将能带动杂志的发行量,扩大杂志在全国的影响力!

现在一听到《绿城晚报》停止连载,察觉机会的她第一时间就过来询问。

“叶主编,你们杂志也在省内,确定要刊登它?”

听到方德华的疑问,叶莉坚定的问答:“我们只是一本杂志,又不是官方媒体!”

看在美女主编亲自上门,杂志百万级的发行量,以及千字20的稿费的份上,方德华同意了。

为此,谢东方酸溜溜的表示:“德华,你啥时候给我们杂志写一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