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1984我的小说时代 > 第107章 当代

方德华将稿子细细再修改一遍之后,就将其寄出投给《当代》的林民民编辑,此前这人曾来信约稿,互相通过几次信。

事了之后,他这才有空去找宁杰逛大学校园,装做科幻爱好者,混入科幻迷的讨论之中。

听着别人讨论作品,也是一种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接着和两位教授碰面。

两个教授对方德华的到来非常高兴,天文学教授黎孝严说:“小方啊,这段时间是我在学校知名度最高的时刻。你这小说的影响力太大。自从发布之后,不断有人来向我和老兰请教。”

“哪里。这是大家尊敬知识。”

物理系教授兰育成也深有体会,感慨的说:“小方,你若是愿意,肯定能成为桂省大学的红人。”

几人在路上边走边聊天,不时有人向两位教授打招呼。

两个“冷门”系的教授突然成为风云人物,还真有点不太习惯。

-------------------------------

隔天,方德华又请陆绍锦、马依依以及《绿城晚报》的老朋友甘相文到新开的方家粉之都嗦粉。

还未过元宵,十三公就已找人买下步行街外面的一個门面,作为省城的粉店。

此前,他只想租一个店铺。

但是在方德华的劝说下,干脆多贷点款盘下这个门面。

经过一个多月的装修,于四月初正式开业。

作为省店的经理,方兴伟依旧兼任大厨,村子里的其他几个后生厨师也跟着前来。

方兴伟在过去一年,又带出不少新厨师,应付两个店面绰绰有余。

陆绍锦看着热闹非凡的粉店说:“德华,你们这粉店都没怎么宣传吧?竟然也有如此多顾客!”

“嗯,还没。这不是请你们过来品尝一下,顺便打个广告呗。”方德华见到如此情形也非常高兴,跟方兴伟打一声招呼后,就带着三人进店。

虽然没有主动做宣传,但是县里的店铺早早就贴出告示——将在省城步行街开店。

而且新店外面也写着“《一碗酥肉粉》原型粉店!”,这一句广告词非常显眼。

去县城嗦粉回来,或者步行街外路过的老饕见到之后,纷纷相互通告。

于是就有了如此一幕。

甘相文尝了一片酥肉,满足的说:“就是这种味道,一点没变,还是那么的香酥脆!德华,看来步行街以后的粉店要以你们一家独大了!”

陆绍锦夫妇也吃了一块,点头称赞:“方大厨的手艺一如既往地精湛和稳定。我甚至觉得你们存可以考虑开个饭店了。”

听到这个建议,方德华心中也非常赞同:“嗯,有这个打算。不过等这个店走上正轨之后,我们村下一步的餐饮计划就是饭店。”

“不知道大厨还会做哪些拿手好菜?”甘相文心中憧憬!

“哈哈,到时候我请你们吃大餐,你不就知道了!”

陆绍锦稍微透露一些:“我倒是知道点,方大厨对粤菜非常拿手。听说在部队的时候还学了不少其他的菜系,但是我没品尝过。”

“嘿嘿,保密!”

后续几天,《绿城晚报》、省电台陆续发出相关的报道,将《一碗酥肉粉》的电影拍摄完毕及粉店开业的消息融合一起,一时间八桂大地的读者、老饕都知道此事。

省城粉之都的持续火爆就是最好的证明。

方兴伟甚至还接受几个媒体的采访,上了几次报纸版面。

---------------------------------

燕京,《当代》杂志社。

作为四大刊之一,杂志社每个月都收到无数的投稿,其中有作家、也有文学爱好者。

作为一枚资深的编辑,林民民每一期审稿的工作都非常繁重。

这天门卫通知他有信件,他发现是作家“德华”寄来的。

摸着信封的厚度,林民民是心中一喜,里面肯定有作品,不枉他与作者来回沟通感情。

回到工位后,林大编暂时将手头的工作放一旁,先看看这部《过年》的成色。

这“德华”短篇写得出色,通俗小说也十分精彩,就是不知这部如何。

“这是美食小说?还是?”

刚看了开头,林民民就被程父做的大餐吸引,通过这些文字,脑子里似乎能够想象出其做菜时的情形,鼻子隐约闻到那一丝香气,嘴里不停分泌口水。

心里想着:真有那么好吃?厨艺有那么高超?这段描写真是绝了!

林民民心底对这段做菜的场景充满赞叹,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

却不知这是方德华参考了好几部经典的美食文,才将方兴伟的描述转为诱人的文字。

只是林民民越看越压抑,从大餐的期待到孤零零的失望,从十几口人的团圆再到一家人不欢而散。一大家子看着热热闹闹,实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为自己套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光明正大的算计父亲辛辛苦苦赚来的钱。

整个故事简单又充满戏剧性,将当下的部分农村甚至是部分国人的特征与不堪的人性深刻道出,描绘出某些群体的人生百态。

可以看出其中作者借此暗暗批判社会上已存在的“啃老”现象。

林民民看完之后,收拾好情绪,看着这部作品充满喜悦。

虽然文字上稍有些瑕疵,但并不影响它的质量。

不愧是《一碗酥肉粉》的作者,既可以写温馨,又能写致郁。

将稿件整理后,他就走进主编办公室,将《过年》递过去:“蒙主编,幸不辱命。终于等来了“德华”的作品!”

“《一碗酥肉粉》?”

林民民点点头继续说:“我认为它是一部批判现实的好作品。主编你再把把关,看是否还有什么不足。”

下班之前,林民民接到蒙主编的批语:“让编辑给出情节文字上的修改意,让作者再对其进行润色。”

蒙主编认为,老两口不够悲剧,内核还可以再度挖掘。

方德华收到回信,看到信纸上的点评,就知道自己的这部几万字的小说已入《当代》编辑的眼。

对于杂志社的点评,不禁吸了一口气。

他只是不忍心将这两个辛苦一辈子写的太惨。

最后还是采用了建议,这大年初二就出游的老两口被小偷盯上,一年的辛苦费不翼而飞,气急攻心之下,老母亲突发昏迷留下后遗症。

后来还是二女儿接过去照顾。

老父亲回到酒楼后,被带出的徒弟陷害,某次做的饭菜让顾客食物中毒,不仅丢失饭碗也坏了行业名声,更赔了一笔钱!只得回家种地,郁郁不欢。

他将小说再次润色之后,再次发给林民民。

不久就接到回信,说小说即将在《当代》的7月刊发表,稿费为千字10。

虽然稿费不是很满意,当并不影响他的喜悦。

终于有作品在四大刊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