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1984我的小说时代 > 第61章 乐极生悲、好事连连

第61章 乐极生悲、好事连连

七点左右,标哥让方德华骑摩托送他回学校,燕子死活要跟去。

他没能蹭上贺新车大餐,只吃到两个煎荷包蛋。

好在晚上几乎没有人查车,所以很快就到达镇一中。

标哥让他大哥直接开到宿舍门口,这才施施然下车,大声:“大哥拜拜!”

回到自习课后,这家伙就忍不住跟同学们炫耀起来。

最终因自习课上讲话,被班主任逮住,标哥及几个同学被罚围着操场跑三圈!

班主任在边上喊:看你跑得快,还是摩托车跑得快!

乐极生悲!

----------------------

第二天,方圩有人买了摩托车的消息传到周边几個村子,又引来一大批围观。

他们纷纷羡慕方圩出了一个能人,而且还是一个大作家。

让方兴国不得不将大黄安排在车子旁边,看护摩托。

就连早上,都是方兴国载着方德华去的宿舍。

路上方德华兴致冲冲的说:“国叔,等驾照下来后,我骑摩托车上班,你骑着自行车上班。”

茶厂那边已派人来通知,四月份正式上班。

方兴国点点头。

进了图书馆,几位大姐看看他,又看看门外。

说好的买摩托呢?

李晓丽按耐不住心中好奇,就开口问:“德华,你的摩托车呢?特产呢?”

方德华不自然的咳嗽两声:“咳,摩托车放在家里了,这不是还没上牌嘛。”

接着振振有词到:“大绿城的特产就是老友粉,等会请你们去吃尝尝。”

王娟想了想说:“好像只要票据齐全,办牌之前也能勉强骑。”

罗慧说:“谁稀罕吃老友粉!”

见装不下去,他干脆说出实情,又引来一波笑声。

方德华只能装作听不见,默默掏出稿纸开始写《舌尖上的华夏》。

几人笑过之后,见作家已经动笔,也就不再打扰。

思索片刻之后,他决定写老友粉这个绿城特产。

开头引用在聚餐上说的那段话,只是稍加改动。

每年春天,山里的笋农就会上山寻找制作酸笋的原材料。春雷过后,竹笋便钻出泥土,扒开残枝败叶,充分吸收时节的气息,短短几天便长得将近一人高。

笋农们必须争分夺秒,将这些春笋带回家里精心加工,将削好的笋条放入大缸腌制,直至成为酸笋……

在绿城人的心中,酸笋和豆豉是老友粉的灵魂……街头正在上下翻炒的老友粉带着酸爽的味道,才是真正的绿城烟火味……

结合多篇美食网文,根据《舌尖上的华夏》进行改变,后面又加入对于做法近乎场景化的描述,从历史、原材料、做法、色泽味道,甚至食客的反应,都一一写出。

-----------------------------

等这一篇将近2000字的美食文搞定,已经来到下午两点,办公室空无一人,这次李晓丽也没有准备大肉包子。

方德华一拍脑袋,赶紧出门买两包子、一包真龙,匆忙来到公安局。

考驾照和上牌才是头等大事。

一进门,方德华就递上一根香烟,笑嘻嘻的说:“雷叔,来根香烟。”

雷鸣接过点上,瞥一眼说:“哟,还是“真龙”啊。有啥事快说。”

方德华赔笑说:“是这样的,我刚买了一辆摩托,还没上牌,想问问在哪里考驾照,怎么上牌。”

雷鸣的反应如同其他人一样,一边嘀咕作家真赚钱,一边又忍着古怪的笑意说:“就这事?简单!会骑车了吗?交规熟不熟?”

“老司机了,交规当然熟。”方德华立即回答。

“那我考考你。”

雷鸣随口说了几条交规,见他都答对后,开始唠家常:“最近有写啥小说?也不知道给你雷叔送过来。”

方德华一一回答,应承送上新作,雷鸣这才满意的招来一个手下,让他带其到交警大队办理。

等人走后,雷鸣看着桌面上的一包香烟,脸上露出一丝满意。

到了交警大队,那边立即对方德华的交规、驾驶技术进行考核。

随后,叮嘱他过几天上牌、拿驾照!

任何时候,朝廷有人好办事。

-------------------------------

等回到图书馆,就看到于晓岚那阴沉的脸色。

糟糕,中午忘记留个字条说一声。

方德华连忙解释说,自己是去考驾照、给摩托车上牌。

又说:“下周我就可以正式骑摩托车上班。到时候,去学校捐赠图书就方便许多,不用再借文化局的车子。”

这话一出,于晓岚才露出满意的微笑。

似乎,被套路了?

看着还剩下一小时就可以下班,他干脆又翻出一本《三侠五义》,看的津津有味。

不一会,邮递员上门,送来一堆信件。

转寄的有一摞,直寄的有一封,是大刘寄来的。

大刘在信中表示,收到回信非常兴奋,并感谢作者与他交流。他说现在自己对未来有点迷茫,又在信中问,若是现实中有高维文明存在,地球文明能否抵挡之类的交流。

方德华立即给他回一封信,鼓励他继续完善这个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有潜质的科幻主题。并表示自己也正在写一本关于高维文明拯救末日地球的故事,也是华夏文明拯救人类的故事。

写完信后,打算下班之后就去将两封信寄出:早上的文章寄给陆绍锦,一个寄给大刘。

三月份的最后一周,方德华收到的信件比以往任何一个月都多。

《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纷纷将他们收到的读者来信转寄而来。

《一碗酥肉粉》在这两家全国性的大刊上刊登之后,“德华”这个作者名字一时间就进入全国读者的视野之中。

同一期发布同一篇文章,不仅让读者惊叹,也让业界人士震惊。

读者来信压倒性的好评:感谢有这么一篇佳作,值得与孩子们一起分享。

业界人士认为这不就是乌龙了吗?

但是看过这篇文章之后,他们意识到姜还是老的辣,这种级别的作品,确实值得同一期刊登!

就连四大刊的编辑看了后,都在偷偷找熟人要作者的联系方式。

更有一些老编辑断言:此篇肯定能获得1985年最佳短篇小说奖!

一些评论家、作家也开始上全国性的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读后感。

“德华”这个名字,才真正被传统作家圈所认识!

这一切,方德华并不清楚。

他正在为港港来的传真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