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在季汉,诛曹灭吴 > 第一百二十三章 舌战群儒,横眉冷对千夫!败者,当为奴!

第一百二十三章 舌战群儒,横眉冷对千夫!败者,当为奴!

为抵制白身封侯事。

蜀中各方才子云集成都。

刘备忧心忡忡的看向门外,手握剑柄,良久不放。

若按他年轻时的游侠习气,早该跟他们做个了断。

可如今,刘备已是一方诸侯,又有诸葛亮在身旁劝诫,杀意方才消弭不少。

“不见硝烟的战场,最是磨人心性。”

“孔明,这些人冲升之来了。”

站在刘备身后的诸葛亮亦是点头道。

“总会有这么一天。”

“今日,他们手中无刀,心中有刀。”

“若主公不放他们进来,则蜀中文学之士又将摇唇鼓舌,非议主公。”

汉末儒生,一概如是。

最喜混淆视听,宣扬天命,动辄朝谤天子,非议群臣。

汉武帝独尊儒术,把他们捧得太高。

有些儒生就是看不清自己的身份,总爱给幕后的主人当枪使。

刘备转头看向诸葛亮:“若让他们大放厥词,谁人能治?”

诸葛亮笑道。

“早闻升之在沔水之南痛骂曹贼,力压陈琳。”

“此难,升之可解。”

刘备看了看门外的阵仗。

果真是车马如龙,朋党千数。

他忧虑道:“人太多……升之一个人恐怕压不住。”

“请简宪和、伊伯机、费文伟、邓伯苗入府。”

“唯!”

简雍、伊籍、费祎、邓芝都是蜀汉著名辩手。

此番有他们压阵,刘备方才大开府门。

“左将军有令,请蜀中文学入府!”

……

蜀中豪右不同于东州士,他们手中兵马不强,各怀异志,因此屡战屡败。

东州士在几度暗杀攻伐失败过后,便转入背后销声匿迹,开始撺掇蜀中豪右与天师道正面相争。

打硬仗,蜀中豪右不行,论及斗嘴扯皮,东州士就远远不如蜀中文学之士来的厉害了。

左将军府前。

成都赵氏中人碰壁自杀,以铭心志。

激起了其余豪右闻风响应。

这些豪族尽是圈内彼此熟稔的豪右。

先前盐铁锦酒专营之策,经过刘云分化,部分小豪强已有投刘之态。

而蜀郡这些占据了最大庄园的大地主,亦是察觉到悬在头顶的刀斧,仍是凝聚着身边的同党,继续顽抗。

此行他们特来左将军府,既要要暗中抵制专营之策,更要诛杀恶首。

蜀中谶纬学者,经学世家也极力排斥天师道入蜀。

谶纬学者,掌握了蜀中唯一的舆论话语权,一旦天师道进入其中传播教义,他们还怎么鼓动人心?

于是乎,在盐政中利益受到损害的豪强家族与蜀中经学世家颉颃一气。

打着查清新都王氏与广都朱、冯两家被害的借口,在左将军府外摇旗纳威。

名为讨伐天师道,实则各为私利之心昭然若揭。

此行领头人,名为赵谐。

成都赵氏在汉代屡世公卿,三世三公。

汉司空赵温在公位更是长达十五年,蜀中门生故吏遍布,且姻亲通达。

尽管,赵温已死,可成都赵氏的影响力依旧不弱。

一声令下,所有姻亲门生,依旧会攀附赵氏。

瞧瞧,这左将军府门前,人队排如长龙,各家马车络绎而来。

不多时,四方文学之士,机警能辩之才,尽在其中。

“巴西谯周,见过赵公!”

“梓潼杜微,见过张君!”

“江原常闳,见过赵公!”

赵谐和张裕皆是面带喜色,起身相迎。

挨個嘘寒问暖,自不必说。

府门外,费祎等人见这等阵仗,眉头冒着冷汗。

“哎哎,没想到秦宓这等多年不出山的文学之士,也来了?”

“看来,这群蜀中豪右是有备而来啊。”

费祎身旁,身穿黑袍的男子闻言神情稍定。

此人眉刚目正,喜怒不收。

对蜀中人士的不满溢于言表。

他指着那人群挨个数落到。

“那秃头者,应当是治中从事彭羕。”

“手中拿着《韩诗章句》之人,莫非是……议曹从事杜琼?”

“呵,身在幕府之中,却响应豪强之事,我若是刘使君,当尽斩之。”

费祎较为宽和,自是劝诫道。

“伯苗,休要胡言。”

“若是把蜀中豪右全给逼反了,主公还怎么在益州立足。”

“你的性情太过刚正,今后可要慎言。”

邓芝,表字伯苗,义阳郡新野人,东汉名臣邓禹后人。

这位蜀汉后期的文武全才,如今还只是郫县令。

邓芝看着络绎不绝的人潮,困惑到。

“该来的宵小都来了,主角怎么还没到场。”

费祎笑道:“刘升之做事,素来不同于常人,谁知道他去哪了。”

邓芝目中满是期待:“我倒是对这个力挽天倾的年轻人很好奇。”

“明知危局,却孤身自重,单骑入蜀。”

“这样的性子,我喜欢。”

同性相吸,能吸引邓芝的,只有脾气相近的人。

历史上,能被邓芝高看一眼的,也就唯有姜维。

这几人身上的气质,俨然是那些沦入尘网中的蜀中人士所不具备的。

……

人潮之外。

不远处的马车中。

许靖望着人才入府,忍不住侧目而笑,他细数着蜀中才子的名册,逐一清点,这才放心。

“一派文学之士,个个才学过人,精力振奋。”

“刘升之,你该怎么对付呢……”

“呵呵,竟不料,赵谐和张裕真能召集这么多人。”

“那篇月旦评,看来激起了不少蜀中人士的怒火了。”

郄揖闻言,亦是跃跃欲试。

“蜀中都派人去责难,我等东州士岂能不去?”

许靖用竹简拦在了郄揖身前。

“你就别去坏事儿了。”

“我已选好一人,必可让刘升之贻笑大方。”

郄揖困惑到:“我东州士,还有这等人才?”

许靖点头道:“有,义阳人来敏。”

“让他去吧。”

郄揖不满道:“就一个?”

许靖怎么也解释不清,这人是真的无脑。

“东州士不能出现的太多。”

“至少明面上,不能让人察觉此事与我们有关。”

“再暗中选几个心怀不满的荆州人,去砸场子,就够了。”

“东州士、益州人、荆州人都来闹事儿……呵呵呵。”

“刘使君,你该怎么保住刘升之呢。”

……

府中,高朋满座,群儒荟萃。

整个府邸都已挤成一片。

便是满地铺陈坐榻,亦是拥挤不堪。

三派人士从府邸内,一直排到府邸外。

饶是主座之上的刘备见此场景,亦是为之一振。

“怎么除了蜀中文学,东州士和荆州士也有参与?”

“孔明,这是你的意思?”

诸葛亮看向台下。

果然找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

“南阳张存、武陵廖立……嘶。”

这张存乃是荆州名士,与庞统齐名,曾短暂担任过广汉太守一职。后因诽谤战死的庞统被刘备弃之不用。

而廖立本为长沙太守,本年夏,孙权突袭荆州,廖立弃官而逃,返回成都。

这样两个人聚到一起,明显就有点过街老鼠那味儿了。

“此二人,性格乖张,被群臣厌弃,应是自行前来,想出出风头。”

“主公无忧,他们还不是升之的对手。”

听闻诸葛亮此言,刘备亦是深深的点头。

自古帝王权衡之术,便是以派系掣肘,形成均势。

天师道与荆州系合力,对付益州人与东州士,自然不成问题。

“升之人呢?”

众人等了半天,依旧不见天师踪影。

台下群儒早已急不可耐,议论纷纷。

“刘使君,怎生不见天师道中人?”

“我等,还等着刘升之给一个交代呢?”

刘备呼吸沉重。

“新都王氏与广都朱、冯两家的命案,备,自会给你们一个交代。”

“稍安勿躁,升之随后就来。”

刘备稍定心神,看向诸葛亮。

“两桩命案,可有线索?”

诸葛亮羽扇轻摇,眸光微动。

“有……但。”

“此人,不可轻动……”

诸葛亮深深一叹,自刘云入蜀开始。

线索逐渐清晰。

所有命案的细枝末节,都指向了东州士。

其实,诸葛亮久在蜀中,也不可能完全不清楚这内里乾坤。

只是,有些人儿,没有确凿的证据,他动不了。

现在,刘云陷入舆论风波,如果此事再拖延下去,将对刘云大为不利。

两害取其轻。

刘备思虑一阵,言辞果断道。

“世道多艰,备以《蜀科》治世,亦不可有所偏废。”

“孔明,你若知道背后玄机,理应早些处置才是。”

诸葛亮得到刘备准许,拱手作揖。

“现在处置也不迟。”

“主公,亮……这就去了。”

……

诸葛亮乘车而去。

不多时。

左将军府前。

在天师道子弟的簇拥下。

张鲁一家陆续而来。

“天师,我等就护送到这。”

“若是那群蜀中贼子当真要动手,咱们天师道也不怕他们。”

张鲁环顾蜀中鬼卒,宽慰道。

“徒儿放心,有刘豫州在,这些蜀人不敢乱来。”

刘云亦是点头。

“诸位按我计策,在外等候传召。”

“我定不让蜀人奸计得逞。”

“唯!”

……

蜀中鬼卒与各方百姓云集在外。

府内,见刘云到来。

人声嘈杂。

“来了,来了!”

“此子,便是刘升之!”

“汉川米贼!”

“断道米巫!”

“窃国盗匪,岂敢陈列殿上!”

“诸位,当与我将米贼们轰打出去!”

殿上,甲胄森森。

刘备拍案而起,瞬间全场肃静。

“天师乃是备的客人。”

“再敢胡言者,犹如此案!”

咔嚓一声,剑起,剑落,案牍碎裂。

周遭闹事儿豪右亦是被陈到尽数羁押。

“都给我老实点,出去!”

白毦兵在场,谁敢反抗。

刘备缓缓落座,声音铿锵有力。

“诸公有言,可陈说利害,有司当详尽记录在案。”

“备,定当公允处断。”

“诸位若如此以众欺寡,恐非君子之举。”

蜀中群儒闻言皆是洋洋自得。

既然你要君子之辩,那就来吧。

“刘使君,我等以为府君有英武之姿,怀兴汉之志。”

“接纳米贼,当是自误名节,为米贼请封,亦是天下谬闻。此米贼,专擅盐铁之事,取利蜀中万民,祸害一方。”

“前者赵忠以死相谏,乃为刘使君声誉着想,私以为匡扶汉室,当行正道,不当与米贼苟合。”

“我等,还请刘使君收回成命。”

刘备深知这些人自负才学,为利益而来,亦是开门见山道。

“多说无益。”

“那便以此为题,试论高下。”

“昔日,大汉有盐铁之议,今日更当重论。”

赵谐笑道:“既是论个高下,当有奖罚,若,刘升之辩不过我等。”

“当诸罪并罚,削去天师道封赏,自此彼人永不得再入益州,刘使君以为如何?”

刘备眉头紧皱。

这些蜀中豪右分明是想把刘云赶出益州,然后借此废除他的专营之策。

表面上说着,为新都王氏讨不公。

结果,一上场,连装都不装一下。

什么姻亲满门被灭……这群豪右,谁会真的在乎啊?

刘备试探的问道:“升之,以为如何?”

刘云淡然自若,他一人在场上,横眉冷对千夫指。

坐榻上的张鲁一家,皆是被蜀中人士包围其中,环顾皆冷眼。

他朝着刘备行礼,又转手对着师君拱手。

“刘使君放心,师君也宽心。”

“这个赌,刘云接下了。”

赵谐冷笑道:“好,不愧是青城山上的鬼祭酒。果真胆子不小。”

“不仅胆子大,本事更大。”刘云转头看向赵谐。

“赵公出身三世三公,应知有赏有罚之理。”

“既是赌约,罚已显,赏却未分。”

赵谐眼神冰冷道:“你想怎么赏?刘使君赏你关内侯还不够?”

刘云打断道。

“我要的赏,不在刘使君这里,而在诸位手中。”

“今日你们若输了,各家盐铁锦酒之利,山川桑泽之饶,当尽数让出。”

“有司,请记录在案。”

诸多豪右闻声惶恐……

说及利益,他们可就开始退缩了。

万一偷鸡不成蚀把米,岂不亏损?

赵谐和张裕瞪了在场诸人一眼。

“我等文学之士,足有数百,门外还有千人。”

“难不成还怕说不过一个没读过书的米贼?”

“休要惊慌。”

“这米贼在虚张声势而已。”

张裕上前道。

“老夫与赵公,答应你。”

“不过,你对赌得可是我等所有家门。”

“你的筹码,是不是太轻了。”

刘云点头道:“所以,我赌得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整个天师道!”

声如舌绽春雷。

在场经学世家的眼中满是期待之色。

只要把天师道赶出益州,蜀中舆论圈儿还是他们说了算。

天命该怎么解释,权柄都在他们手中。

这是蜀中豪右挣脱刘备政权,投靠北方政权的核心阵地,绝对不能有失。

而对于天师道而言,一旦被赶出益州。

他们将没有生存的领地。

跑到刚刚大战过的曹魏的地盘儿?那只是自去送死罢了。

既能废除专营之策,又能报复五斗米教。

蜀中豪右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他们不认为己方这么多人,真的会输给一个米贼。

“好。”

“不过,光是赶出益州还不够。”

“你若辩不过,我要你刘升之和张鲁一家,为我家奴!”

刘云笑道:“可以,不过,如果尔等输了。”

“张公、赵公,也得为我奴仆!”

张裕和赵谐商议过后,果断梭哈。

“你能赢个屁!”

“有司,把此子的话记录在案。”

双方开始在绢布上写上名籍。

由于牵涉甚多,不少蜀中豪右开始打退堂鼓,没有参与署名。

这早就在刘云预料之内。

作壁上观,才是多数人的本性。

等到豪强们签署完毕,张鲁也慢慢走到刘云身前,双手开始颤抖起来。

这筹码越来越大,关乎张鲁一家命运,他自然不敢下手。

“升之……这么多人,你当真能对付得了吗?”

“如果失去了汉川,五十万鬼卒,将死无葬身之地。”

“莪等亦要为奴啊……”

刘云点头道。

“师君放心,云已有准备。”

“这些豪右不见兔子不撒鹰。”

“既然敢来,那我就得给他们一个教训瞧瞧。”

张鲁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在张卫和张琪瑛的劝说下同意署名。

深吸一口气后,张鲁面呈刘备。

“刘使君,这个赌约,我张鲁接下了。”

刘备接过绢布。

心思越发沉重。

他本有意阻挠,可这一局他刘备却是个局外人。

幕后的设局者用心相当险恶。

以往反抗盐铁专营,直接对上刘备,蜀中豪右不可能有胜算。

但现在把刘备撇的干净,直接设局刘升之。

不针对刘备政权本身,打着的都是兴复汉室,剿除奸贼的口号,刘备也无法偏袒。

毕竟米贼之前真的是跟刘焉一起造反断道的贼寇。

这一点,是没办法洗的。

“升之……看你了。”

刘备选择相信刘云,缓缓盖上左将军的印信。

大印落,群儒蜂起。

舌战群儒,拉开序幕。

刘云四顾儒生,开口道。

“谁先来?”

年轻的常闳率先起身。

“江原常闳,请刘升之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