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在季汉,诛曹灭吴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蜀中盐政之危,能安天下者,必刘升之也!

第一百一十七章 蜀中盐政之危,能安天下者,必刘升之也!

“师妹亲手做的肉羹来咯!”

案牍间。

张琪瑛蹑手蹑脚的端上染炉耳杯。

如同刘云往日那般增添肉食,辅以苦菜。

刘云端坐在席上,拿起筷子,却不知如何下嘴……

色香俱全。

但是味道么……

“师兄,是不是很好吃!”

望着张琪瑛期待的目光,刘云只好勉强的点了点头。

“谢谢师妹……很合口味。”

辛宪英柳眉微蹙,亦是不做评价。

可张琪瑛却不管这么多:“只要师兄觉得好吃,味道肯定不错!”

她高兴地回到坐榻之上,刚尝了一小口。

只觉舌头都要被齁麻了……

“太咸了……呸呸呸。”

“师兄,你别吃了。”

“这蜀中盐怎么和巴盐味道不一样啊……”

刘云放下碗筷,解释道。

“天师道的取盐之地,多在师君控制的巴地。”

“巴地多盐卤,故而世人谓之盐巴。”

“自古此中人,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自有一套章法。”

“至于蜀中盐,多以火井取盐闻名。”

火井取盐,便是蜀中古人利用野外石油、天然气来制盐的法子。

在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约67年),汉朝便大规模地在蜀中开发火井。

所谓:穿临邛、蒲江,制盐井二十所。

自此后,蜀中火井取盐,也闻名于世。

“火井制盐,滋味纯正,口味略重于巴中盐卤。”

“师妹即便只多放一点,味道也会咸上不少。”

听闻这般解释。

张琪瑛方才领悟。

“既如此……师兄,且莫要吃了。我看这盐粒雪白,就多放了好几勺……”

“无须担忧……师妹做的,我自是要吃完。”

刘云一口气将耳杯中的肉食辅菜全部吃下。

“师兄!别勉强!”

张琪瑛心疼的连忙端来茶水。

……

刘云饮过茶后,仍觉口中齁咸。

“我们尚且有盐可吃。”

“可寻常百姓,若要买盐,只得去从豪强富商手中高价买取。”

“蜀中山川盐田,尽在豪右之手。”

“王文仪此去广汉,怕是又要掀起风浪了。”

辛宪英点头道。

“盐铁锦酒专营之策,必定会遭到豪强抵制。”

“他们先被恩公骗了田,又放了奴。”

“王连再想夺他们的盐田山泽,不容易。”

火中取栗。

与虎争食。

自古就是难事。

刘云也是深感前路漫漫。

“的确很难……但是为了今后北伐大业。”

“有些事儿,必须现在做。”

曹操被打退后。

历史的进度已经逆转。

夺得汉中过后,刘备政权短暂的得到了安歇。

外部的地理环境,足以让蜀汉政权,不必面临历史上的那般压力。

为了称王大业,曹操也得花费时间,镇压汉臣。

分割荆州后,孙权在逍遥津大败而归,这段时间内,也会消停。

这是刘备发展蜀中难得的空窗期。

蜀中一隅,毕竟难以抗衡中原富庶之乡。

想要对抗曹魏,就得把益州的战争潜力拉到最大。

清理隐户,斩杀叛逆,扩大财源,是重中之重。

益州豪右,不管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拉拢一部分像杨洪那样的人。

其余的经学世家,文学之士,注定是跗骨之蛆,永远不会臣服。

好在,刘云沿途打杀的豪强,倒也不是一网打尽。

那些没有谋逆的小豪强,愿意归附的小势力,他基本都没有动弹。

而,李邈、郑度这样祸国殃民的豪右,他则是毫不留情。

刘云和刘备的准则是一样的。

愿意匡扶大汉的豪强,可以重用。

不愿者,弃之不用。

谋逆者,斩尽杀绝。

在广汉杀鸡儆猴,就是为了明白的告诉豪右,再敢在北伐时闹出马秦、高胜、张肃那样的乱子。

就是这个下场。

这个威,是必须立的。

至于隐户、奴隶的问题。

刘云只是处理校事府过后,顺手解决了一部分。

有很多政务,设计到大汉的根本制度,区域政权是无法根除的。

只能在蜀汉一统天下之后,方能慢慢除去这些病根。

所谓的隐户:这类人有很多称呼,田客、佃客、荫客等等,实际上就是由于苛捐杂税太多,遇到天灾人祸后,百姓们交不起税,只能脱离户籍,逃亡外地,给豪强当奴隶。

汉末正值小冰河期,天灾人祸,人力难为。

唯一的方法是,减少赋税。

可是,三国是乱世大战,军队日费千金,只要战争不结束,百姓们注定会过得很苦,这個问题在战争年代无法解决。

奴隶问题:和隐户其实类似,被天灾人祸搞破产的自耕农,要么去给大汉当官奴,要么卖田卖地,到最后卖身给豪强当私奴。

官奴好歹还有相应制度保证人身安全,可是大汉王政衰微后,这一条路子就走不通了。

还是得靠一统天下,然后由皇帝下达诏令释放奴籍,如此才能大规模解决奴婢问题。

总之,汉末的百姓,大体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自耕农(有土地,承担徭役、赋税。)

隐户(没有民籍、土地。受到豪强剥削的程度,依据豪强道德水平而论。)

奴隶(直接被开除人籍的存在。)

当然,汉末也不乏豪强掳掠自耕农、无地流民,强行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例子。

在太平盛世,严格按照汉律,这些被迫成为奴隶的人,或许还能有救。

可是,乱世中,谁会追究豪强是如何去掳虐奴隶的呢。

刘云在广汉释放了隐户和奴婢,让他们归附民籍,恢复了他们作为正常人类的资格。

又给无地流民们重新分配公田,给了他们吃饭的本钱。

这剥夺的都是豪强的利益。

那些受损极大的豪强,将会不遗余力的抵制新法的执行。

而恢复自由身的百姓们,万一碰到天灾人祸,交不起租税,又将一夜回到过去。

刘云无法解决历史的残留问题。

他只能尽力改善。

……

“天灾无法预料,人祸却是可以避开的。”

“虽然,我的治安三策中写着免收一年租税,借贷牛耕米谷,三年可还。可豪强们,必定会不遗余力的抬高物价,逼迫百姓们卖地卖身。”

“这个冬天,又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屋外漫天飞雪,宛若参差盐粒。

刘云感慨道。

“盐政,关乎民生全局。”

“刘使君以王连为盐府校尉,既想增收府库收入,又可趁机打压不法豪右,将盐价打下来。”

张琪瑛困惑到。

“王连能管得住他们吗?”

“不完全能!”刘云思索道。

“所以,需要控制巴郡产盐地的祭酒,来帮他!”

巴郡祭酒,和刘云同级,他是无法号令的。

“一切,就看圣女了。”

望着一脸期许的刘云。

张琪瑛这才明白,为何蜀中如此危险,师兄这一次却偏偏要带自己来。

圣女撅着小嘴,嘟囔道。

“师兄,你倒是好算计啊……”

……

冬日的大雪下。

王连乘坐鹿车,缓缓到达雒县。

下车伊始,蒋琬、吕乂两名要员已经在城下相迎。

“见过府君。”

声音落下。

鹅毛大雪中,身穿黑色袍服的中年人,一边读着《治安三策》,一边信步而来。

此人面相中正,短目长须,一副严肃的国字脸,就差把刚正不阿四个字刻在脑门上。

“昔日,公琰为广都令,我为什邡令。”

“我们调换职务不过数月,我已是广汉太守。”

“公琰心中可有所想?”

蒋琬笑道。

“世人皆知,南阳王文仪乃是天下干吏。”

“当年主公入蜀,沿途投降者不计其数。”

“王文仪孤守梓潼,守节不屈,主公最是敬重你这样的义士。”

“如今提拔高位,实属常情。”

王连抚须笑道。

“公琰不争不夺,不卑不亢,这才是社稷之才。”

吕乂素来言辞简约,不喜废话。

“事情紧急……府君且先入府再说。”

王连迈步而入。

不多时,各方奏报传来。

“主公令我为盐府校尉,掌理广汉盐政。”

“意在广汉试行,待到时机成熟,在整个蜀中盐铁专营。”

吕乂为难道。

“只怕不易……”

王连困惑到:“莫不成广汉没有盐田?”

吕乂摇头道。

“什邡、郪县,均有盐田。”

“其中郪县富国盐井,名誉全州!”

“可是,其盐田,皆在李氏手中。”

“前些时日,升之斩杀李邈,李氏三龙,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这事儿,确实为难。

李家兄弟都在蜀中为官。

他们的盐田,不能明抢。

更何况,李邈刚刚被杀,再要逼迫李家交出盐田,只怕真的要闹出乱子了。

“什邡盐田,可否收回?”

王连看向蒋琬。

虽则蒋琬看起来不靠谱,但一到正经事儿,他还是信得过的。

“什邡之盐,产量稀少,远不如富国盐井。”

“那些县中小豪强还算温驯,今后给他们行点方便,我倒是可以宣科明义,让他们交出盐田之利。”

所谓的行点方便,便是私下保证他们不会受到刘云打压政策的波及。

说实话,这些小豪强势力远不如李邈、郑度那么大。

因此也没有机会与校事府往来。

在上一次打压中,小豪强始终听候号令,刘云本就没打算为难。

为了克复中原。

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自耕农、田客、奴婢、蛮夷、豪强。

解决曹魏与蜀汉的天命之争,才是这阶段最重要的任务。

至于立国之后,如何改制推出新法,那得是地盘做大之后,才会考量的。

听闻蒋琬的话,王连毫不犹豫的点头道。

“可以给他们行方便。”

“控制了这什邡盐田,今岁,广汉百姓用盐就不成问题。”

“之后,在慢慢收回富国盐井。”

王连考虑到本地大豪强们本就心怀怨恨,只得宽容行政。

但是,他没考虑到。

盐井的开发是需要时间的,制盐、煮盐是一套完整的流程。

食盐是古代百姓生活必需品。

什邡的盐田其实不足以供应全郡所需。

一旦商人趁机恶意抬高盐价。

蜀中无盐可吃的百姓们,就将陷入慌乱。

……

蜀郡,成都。

诸葛亮忧心忡忡,快步赶来。

“主公!”

“成都南市,盐价暴涨!”

“三蜀占据盐田的豪强全都拒不供盐。”

府中的刘备早已料到,广汉一旦开始实行盐铁锦酒专营。

豪强们必定会暗中阻挠。

却没想到,规模居然会这么大。

“子初,谁在闹事?”

话音未落。

殿外。

一名面色冷倨的黑袍男子,快步上前。

此人名为刘巴,表字子初。

蜀汉著名经济学者。直百钱,便出自其手。

“回主公……”

“蜀郡有成都柳、杜、张、赵四家领衔。临邛有卓氏,广都有朱、冯两家,操持盐业者,皆不供盐。”

“在犍为郡,牛鞞县的阳明盐井,亦是最大产地,可程、韩两家,却也不愿供盐。”

“广汉郡,唯有少量的什邡盐尚在开采。”

“三蜀之地……实际已然断盐。”

这些不愿出仕的豪强断供也就罢了。

刘备不解的是:“李氏三龙都在备的府中,怎么他们也不供盐?”

“郪县虽有富国盐井,可据李邵、李朝说,昨夜一场大雪到来,盐井发生塌方……富国盐井一个月内只怕无法供给。”

偏偏在这时候塌方……

毫无疑问,是因为李邈被杀的事儿,让李家兄弟对刘升之怀恨在心。

刘云就算不在广汉,他们也要施压刘备,惩处刘云。

其余豪强,则是因为要联合抵制刘备设置的盐府校尉。

从豪强虎口夺食,即便是有刘备坐镇,他们也要抵抗到底。

就这样,一日之内。

三蜀,断盐了……

刘备府中虽然有存盐,但是百姓们可没有。

底层百姓每天劳作量大,缺盐就没有力气。

士兵、战马也都是盐类的巨量消耗群体。

根本断不得。

明面上不反抗,背地里动手脚。

蜀中豪强向来如此。

“主公……”

诸葛亮眼见刘备动怒,亦是知道昭烈之心。

“切莫动怒。”

“王连要主持盐政,蜀中豪右自然会全力反抗。”

“一日断盐,尚可稍缓。”

“只要运来新盐,成都南市就不会出乱子。”

南市,乃是蜀中最大中心市场。

位于成都以南,比邻锦官城。

近乎整个蜀中经济命脉,就在此处。

按照汉制,南市建有不少‘平准仓’。

为的便是,均输平准!

寻常时期,一旦富商抬高物价。

刘巴只需要从平准仓中运输物资到三蜀各地,就能打压这些商人。

然而,这一次不同寻常。

乃是整个三蜀的豪强,同时断盐。

光靠平准仓,已经无法救市。

如果外地的食盐无法及时到达。

蜀中百姓,尤其是屡受兵灾的广汉百姓,将首当其冲。

豪强的目的已经不言而喻。

刘备必须取消盐政。

若想从他们这里取利,那豪强将殊死抵抗。

“若,备去运输巴盐如何?”

刘巴摇了摇头。

“来不及。”

“民以食为天,食以盐为首,一旦断盐,几天的时间内,南市将物价飞涨。”

“尤其是广汉百姓,刘升之释放的奴婢和隐户高达万户,他们都没有家业,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要是连盐都吃不上……不啻于一场灾难。”

冬天,是个严酷的季节。

就算分了土地、农具,现在也无法耕种。

恢复民籍的百姓们,没屋子住,会冻死。

没柴烧,会冷死、饿死。

没盐吃,以上要做的所有活儿,都没力气干。

这好比一起长期买卖。

一万户隐户、奴婢解放出来,短期来看,绝对是赔本。

不仅要给他们分地,要给贷给耕牛,以及过冬用的米谷。

可长期来看,这些人口,将为刘备政权提供稳定的租税和兵员。

还能增强刘备在蜀中的民心。

即便不考虑这些因素。

以刘云、刘备嫉恶如仇的性子,也是绝对不会看着百姓们再度被掳为奴隶。

“可,豪强不卖盐,如何是好?”

刘备看着诸葛亮和刘巴,双方皆是在苦思对策。

诸葛亮思索道。

“犍为豪强,可用杨洪去劝说。杨洪乃是犍为豪右,此事不难。”

“至于蜀郡方面,盐井众多。”

“临邛县素来以火井煮盐,储存充沛!当地豪右卓氏,乃卓王孙之后,自有汉以来,历来是见风使舵,奇货可居。让子初以略高于南市的价格交易,说不定就能买来,暂且安定局势。”

“至于广都县,朱、冯两家就难办了……”

刘备沉思道:“孔明的意思,我也明白,成都豪右,备,自然不指望了。”

“可这广都朱、冯两家,世代掌鱼盐之利。”

“上次,升之入蜀前,两家家主无故被杀。到现在也查不清真相。”

“不给他们一个交代,只怕今后也不会善罢甘休,此事难办啊。”

犍为、蜀郡勉强尚能安稳。

可广汉就麻烦了……

这个郡简直就像三蜀中的唯一一个孤儿。

豪强作乱最多的也是广汉,百姓最可怜的还是广汉。

刘备四下环顾。

“谁人能安定广汉盐务?”

话音未落。

帐外传来陈到之声。

“主公,安广汉者。”

“乃青城山,刘升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