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三国:克复中原 > 第43章 兄长之才,经天纬地

第43章 兄长之才,经天纬地

六月在指缝间悄然溜走,这是粳稻生长最为快速的时候。

今年雨水很足,不需要为灌溉发愁,迴水甚至出现一次迴游情况。

随着粳稻开始结穗,就要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排水。

充足的水会使粳稻一直处于生长状态,不利于结穗,而断水之后,粳稻会感受到应激危机,将养分全力供给稻穗,用以繁衍下一代,如此才能让稻穗结的越多越饱满,这是增产的重中之重。

经诸葛巡特别要求,黄叡将这一点,着重写进了《黄叡耕记》之中。

当然,如此举动,自然也引来不少争议,特别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

诸葛巡也懒得废口舌,只要求他们按指令干事就行,时间会证明他们的狭隘。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很快发现,咦?怎么插秧的粳稻,比别人直播的粳稻更早结穗。

咦?这稻穗子也结的太多了吧,今年真是风调雨顺,难得的丰收之年。

等到了八月收割之时,他们开始为旱田的便捷啧啧称奇,当诸葛巡带人抬了一架奇怪的“木盒子”下田时,更是激起了无限好奇心。

伴随踏板踩动,齿杆带动齿轮,再传动到打了铁楔的滚筒上,滚筒高速旋转。

穗头向前,触及滚筒,稻穗便齐齐脱至后方木箱之中,老农们这下真的惊呆了。

第一台由诸葛巡提供创意,由诸葛亮和黄月英联手绘制图纸并实装成功的简易式打稻机,在一双双震惊的目光中,正式亮相。

它的成功,直接催生了诸葛氏与黄氏第一个合作项目——牛山大工坊。

诸葛巡在设计之初,就结合了许多跨时代的先进理念,比如按流水作业的方式排布工位,将分工与标准零件的理念融入其中。

尽管工匠们觉得奇奇怪怪,但当这个系统成熟运转之后,它的效率是无比惊人的。

八月,是一個大丰收的月份,不仅是粮食丰收,更是大工坊计划的顺利落地,

这个时候,诸葛巡带着诸葛亮与诸葛均立于牛山之巅,俯瞰山下勃勃生机,他可以回答弟弟们那个问题了。

诸葛氏何以在荆襄立足?

诸葛亮看着山腰初具雏形的诸葛山庄,山后正在大兴土木的大工坊,以及牛山四周数之不尽的良田,心头感慨颇多。

他现在理解兄长为什么称呼豆府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了。

也是第一次实实在在感受到兄长提出的生产力概念。

同样的地,同样的人,我种的粮食,就是比你多几倍。

诸葛亮突然想到一事,“兄长,《黄叡耕记》成书之后,汝真愿将之奉献于天下百姓吗?”

诸葛巡呵呵一笑,想得真美。

怎么分享?让人传抄?

恐怕连自己地盘上分享都嫌慢,还谈什么天下,这又回到了当初的问题,生产力低下,传播手段低效。

因为知识文化,尚处于垄断地位。

想到此处,诸葛巡突然叹了口气,“三弟,就算为兄会法术,变出千万份《黄叡耕记》,送给百姓,他们又如何看的懂呢?凭经验相传,传遍天下之日,又到了猴年马月呢?”

诸葛亮微微颔首,心底忽然涌发一股使命感,他要尽快将这利国利民之书,传遍天下。

某一刻,诸葛亮似乎突然明白了,诸葛巡助他与岘山发生交集的初衷,结交庞德公与水镜先生,若能利用这些人的影响力,那速度无疑会快上无数倍。

难道这些,都是兄长一开始就设计好的?

诸葛亮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诸葛巡,暗叹兄长之才,堪称经天纬地,而且深藏不露,这才是最难也是最难得的。

诸葛亮继续往下想,那兄长让他学习经世济民之策,便是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如管仲一般,有变革强国的力量,帮助兄长推行他的先进生产力。

这一刻,诸葛亮甚至觉得兄长带他登高一事,也变得意味深长起来。

登高,望远。

他们终日热衷的南阳战事,雒阳权争,都不算高。

遥远的故乡徐州,数易其手,更远的北方,袁绍横扫四州,也不叫远。

只有兴复汉室,重归一统,那才叫长远之计。

然悠悠天下,谁又是那能够兴复汉室的雄主呢?

诸葛亮陷入沉思,诸葛巡遥望着山脚的小人施工入了迷,诸葛均则坐在石头上,不知道在干什么。

山顶的风有些喧嚣,吹得诸葛三兄弟的衣袍猎猎作响。

襄阳城。

州牧府内人人惊颤,颇有鸡犬不宁之状,几乎州牧府所有人,包括夫人蔡菽,过去数年都没有见过刘表暴怒的一面。

但今天见到了,起因是来自雒阳的密报。

曹操率军进入雒阳,向天子进贡粮食酒肉,并且趁势上奏天子,定韩暹张杨怠慢天子之罪。

张杨韩暹畏罪潜逃,天子命曹操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接管了朝政。

这些还只是令刘表稍稍气愤的地方,但接下来的消息他实在不能忍,于是当场爆发,掀翻了案台。

这个消息就是,朝廷大肆封侯,并决定放弃旧都雒阳,迁都许昌。

侍卫有些哆嗦地站在堂外,婢女颤抖着收拾满地的狼藉,蔡菽到场后,也是远远地看着。

刘表给人的感觉历来是儒雅之士,蔡菽也是头一遭见刘表失态,她默默招手,取过帛书,待看清楚上面的内容,特别是曹操引天子迁都许昌之后,蔡菽似乎懂了。

刘表再怨自己,也在怨她。

当初刘表兴致勃勃地说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自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刘表放弃了迎奉的计划,兢兢业业的修缮雒阳,最后,天子被曹操接走了。

蔡菽一言不发,她了解刘表,这已经是刘表的极限了,发泄一番,就过去了,再极端的事情,他做不出来。

是夜,刘表枯坐书房,面前摆着另一份帛书,这份帛书来历不清。

快一年了,他还没弄清楚子虚乌有是个什么东西。

只是帛书上的内容,里面陈述的大胆设想,他先前不敢考虑,甚至不敢拿出来与众幕僚讨论。

但现在,刘表觉得它的内容无比适合自己。

“和张绣,镇宛北,起义兵,征荆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