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人生激荡四十年 > 第一百四十章 出路

第一百四十章 出路

陈自正的效率还是可以的,不到一周时间,曙光街道漫画室已经有安装人员到现场研究怎么走线了。

因为怕有什么产权纠纷,两个漫画室,一共四户人家的宅基地徐建军已经买下来了,反正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只要砸的够多,加上陈自正做工作,哪会有办不成的事儿,几家也都高高兴兴的出让。

其实徐建军给的钱,足够他们再盖一套更好的了,现在曙光街道这边跟农村也没什么两样,批宅基地村里和街道就有权限。

几方都受益的事儿,推进起来就相对简单了。

其实根本都不用徐建军出钱,德间和万代的人员就争先恐后的主动把钱给交了,还美其名曰提前交租金。

三个地方都装上电话,别的不说,他徐建军也没那么难找了,最起码跟廖芸电话传情方便多了,不用在传达室老大爷的眼皮子底下玩刺激的。

两個饭店也瞬间提高了一个档次,单位吃饭都可以电话预约了;还有个便利,摇人更方便,碰到闹事的,一个电话过去,只需要二十分钟,一群凶神恶煞的爷们儿就到达现场。

丁勇跟徐建军说了几次了,他还有一帮兄弟闲的蛋疼,指望神通广大的徐老大当指路明灯呢,碰到有表现机会,那帮人那还不使出吃奶的劲。

给他们找个赚钱门路,其实也就动动嘴的事儿,如今的电影院,火爆程度可一点不比几十年后差,排队买票都是家常便饭,一毛钱的票钱,都能卖上亿的票房,也就是九十年代受盗版VCD的冲击,电影市场才开始没落。

光是在电影院门口卖爆米花、糖葫芦,都能养活不少人,别小看一个摊位,

山楂白糖的购买算原材料采购,家庭小作坊的制作算生产,他们到现场叫卖是最后的销售环节,生意好的时候,还要不停的补货,物流环节也有了。

徐建军连最后的宣传环节都想到了,那首冰糖葫芦传唱度可是很广的,有它加持,相当一段时间这个生意没人能抢的了。目前都不需要他把宣传手段拿出来,他们小摊子生意就已经很火爆了。

丁勇现在对徐建军是心服口服,以前觉得他一个四九城老炮儿,给一个正在上学的小崽子打下手,是很跌份的事儿,现在他算是发现了,这位爷是真的牛逼克拉斯。

他们没头苍蝇一样在瞎捉摸,反复尝试都不一定能成的事儿,到人家那儿,分分钟给你分析的明明白白,市场前景怎么样?有没有竞争对手?本方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优势?

等把一件事刨析的清清楚楚了,那剩下就是权衡值不值得干,怎么干了。这在徐建军这儿不叫问题,他比起以后全国出名的点子大王,段位更高。

京城以前的格局,是南贱北贫,东富西贵。

虽然建国以来早就打破了瓶瓶罐罐,但是长时间形成的群居地,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丁勇家的所在,其实离京城有名的八大胡同和天桥都不远,那里虽然被摧枯拉朽之势清理,但是好多穷苦的手艺人,都分散居住在周围。

叶大妈家里解放前卖香烟、卖零吃,后来相应号召当工人,一些学过的手艺就给落下了,但有些东西是印在脑海中的,丁勇知道叶大妈的水平,还是因为小时候抢人家孩子吃的,吃出感情了,至今忘不了那一口。

叶大妈被丁勇找上门的时候,还寻思这坏小子是不是又找自家儿子麻烦,结果听说是想请自己出山,她一开始是拒绝的,毕竟丁勇这小子在方圆左近是出了名的混不吝。

经过丁勇的再三游说,加上开出的条件也确实不错,最难得的是,丁家小子终于干点正事儿了,叶大妈奔着助人向善的伟大使命,答应了下来。

不过她年纪大了,一个人效率跟不上,丁勇就把一直打零工的姐姐丁欢叫过来帮忙,当然打的主意是把这门手艺学过来,长时间混迹社会的丁勇最清楚人性的丑陋,把一切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才放心。

“欢子,以前我就敢在家里做点给自己人尝尝鲜,不是说这都属于投机倒把吗?怎么现在没事儿了?”

“婶子,现在政策变了,你没看街上干个体的越来越多了,以前看不起个体户,关键是饭都吃不饱了,谁还管别人怎么看,那些回城没安排工作的知青,街道不是也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嘛。”

“哎,我们这代人是赶不上进步了,以后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了,你弟弟说的,给我家友平也安排个事儿做,准备叫他干啥呢?”

现在的人,也没有什么知识产权,技术专利意识,但是传手艺,从古到今都是大恩情,丁勇不懂事儿,丁欢自然不会让人家叶大妈吃亏。

“小胡人老实,让他们跟着那帮人走街串巷叫卖,他也干不来,我让勇子弄一辆三轮脚蹬子,让小胡把咱们做好的东西挨个往固定的几个地方送,东西也不重,亏待不了我小胡弟弟。”

“嗯,还是你想的周到,我家那闷葫芦,确实不适合跟人打交道。”

糖葫芦其实就那么点窍门,只要选材恰当,掌握好火候,卖相上再下点功夫,很快就能学会,叶大妈也没必要敝帚自珍,丁欢两人配合的还算默契,真到供不应求的时候,随时叫两个人打下手,都能应付的来。

而前端销售,一般的小混混,丁勇的那帮兄弟伙都能打发了,真正的顽主儿、老炮儿,几毛钱的东西人家也不屑于在这上面拔份儿,碰到不讲理的硬茬儿,要么大家摆开车马干一架,要不认栽被讹一笔,总体来说,街头买卖生意火爆异常,特别是电影院、滑冰场,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抵御不了糖葫芦的诱惑。

干了半个月,四个摊位营业额加起来都超过三千块了,三毛钱一串,算上买的多搭送的,一万多串,不说刚开始打开局面的几天,后来每天都要出货超过一千串,就算是减去材料以及人工成本,也有差不多近半的毛利,丁勇听他姐姐说起具体情况,惊讶的合不拢嘴。

本来没当回事儿,想着顶多就姐姐加上几个兄弟能顾上吃喝就不错了,情况太好,丁勇也懵了,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留一部分干股给徐建军,毕竟从无到有都是人家出谋划策的。

结果徐建军听了哈哈一笑拒绝了,“我出主意是看你面子,也不缺那点钱,还是你们自己分配吧,大家都不容易,能多分点就多分点,后期肯定有竞争对手参与进来,可能利润就没有这么大了。”

“那怎么行,你不拿我也不踏实,这么点钱你可能看不上,但是规矩不能坏,而且一开始不能分太多,不然后面少了,大家反而不高兴,这属于出力不讨好。”

“你考虑的挺周到嘛,你自己看着办吧,可以先存一部分作为扩大规模的资金,也可以当做启动资金干一些其他买卖,现在这社会,只要敢想肯干,赚钱的机会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