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重生95:再启航时 > 第128章:西王赏功币

第128章:西王赏功币

要真正感受一个城市的风情,其实也很简单:走街窜巷。两人前几天去了乐山大佛、峨眉山和青城山,感觉有点累,李知涯就打算今天带着吴轶群在市里逛逛,一大早就带着她去酒店边上的小巷子里吃早餐。

早餐有种别样的仪式感,一顿让人心满意足的早餐,能让人精神满满的应对新一天的挑战,极具地方特色的早餐也是各地少不了的美食标签,如武汉热干面、河南的胡辣汤、重庆小面、临安的拌面等等,这些早餐总会让人垂涎。

李知涯没有选择在酒店吃早餐,而是带着吴轶群来到酒店边上的岷山路找了一个早餐店。结果,两人却有点小小的失望。和大开大合、麻辣浓郁的川菜相比,成都的早餐有点过于平淡了。

这或许和成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有关,老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也许成都人的慢节奏让他们来不及吃早餐,又或者他们认为有吃早餐的功夫还不如去茶馆喝壶茶,搓搓麻将唠唠嗑,总之早餐不是成都人擅长的,吃的平淡,吃的一点不像四川人。

想到吴轶群昨天晚上又和冒菜结下了仇,李知涯就给她要了一份包子加稀粥,而自己则要了一根油条、一碗豆浆。

店铺中的人来往不断,用成都话说着家长里短。

“昨天我婆娘问我,晚上去干啥子喽?我嗦剪头发,她又问我,啷个则么贵,要55。”

“你哪个说的?”

“我嗦洗剪吹,洗剪5块,吹50嘛。她说啷个贵,以后她帮我吹,我说你吹的没得别人好。”

正在喝豆浆的听到这里李知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然后捂着嘴低着头,肩膀不断地耸动。

正如西南第一笑星李伯清说的,成都人全都是人精,一个个特别会说话。

“他们说什么了,这么好笑。”

吴轶群明显没有GET到这个点,估计赵婷应该可以理解。

两个人吃完早餐才8点出头,想着大熊猫公园也没那么早开门,就来到对面的指挥街古玩一条街逛逛。

李知涯喜欢历史,以前每到一个地方首选就是去博物馆和古玩市场逛逛。

指挥街这里有几十家古玩店铺,路面上也摆着不少地摊,有些是干脆就在地上放上一口大箱子,敞着箱盖,露出里面的各色物件。

今天是周六,虽然是清早,但街上已经有不少人,各种口音相杂,间或各种肤色相混,李知涯还看到几个少民打扮的人拿着各种“特产”向来往的行人兜售。

两人一个店铺一个店铺的逛着,每家店铺主营的都不一样,有些以字画为主,有些以瓷器杂项的为主,还有些主卖雪区各种造型他也说不上来是什么的佛像。

李知涯两人走进一家叫古萃斋的店里,逛了一圈,李知涯指着一对翡翠手镯说道:

“老板,这对手镯拿出来看看。”

老板刚才就注意到李知涯二人,年轻,衣着打扮看着就像是有钱人,又说着普通话,在心里就给两人打上了肥羊的标签。见他开了口,老板拿出手镯放在了柜台上。

李知涯向老板借了一个手电,拿起手镯仔仔细细看了起来,高冰、水头足,更难得是两只手镯的纹路色能对得上,应该是一块料上取出来的。

这对手镯算得上是高货了,李知涯就想着买回去送给母亲。

老板介绍道:

“这是莫西沙坑口起的料,康熙的,300年喽。”

李知涯听了老板的话就知道他在忽悠自己,翡翠这东西是以种水色决定价格,除非是慈禧带过的,不然年代越久的反而价格卖不高,而且明末清初的翡翠质地都不是很好,真正好品质的翡翠是从清中期开始流入的。

“你觉得呢?”李知涯转身问向吴轶群。

“蛮好看的。”

“妹儿乖,带上则手镯更乖喽。”老板拍着马屁道,心里盘算着从这对肥羊身上能刮多少油下来。

“多少钱?”李知涯把手镯放在柜台上问道。

这也是古玩交易的一个规矩,货不能手手相传,不然一个不小心摔地上了,就说不清了。

“6000。”老板想了一下,报了一个价。

李知涯一听,拉着吴轶群的手说道:“走,我们去别家逛逛。”

这个手镯如果放在20年后的专柜,大概能卖15万左右,但现在是1996年啊,而且缅甸也还没有限制翡翠出口,有无数场口正在日夜不停挖。

“哎,你说个价嘛,阔以谈得嘛。”老板见两人要走,赶紧挽留道。

“2000。”吴轶群转身,还了一个价。

“2000一只?”老板试探着问道。

“2000一对。”

李知涯心里冷笑,你别看这小姑娘斯斯文文,叔叔前阿姨后的,当年就为了10块钱,就能从吴山夜市这头杀到那头。

“不得行,你们价太低喽。”

“卖不卖,不卖我们就走了。”价格杀手吴轶群主打就是一个简单粗暴,你卖不卖,不卖我就走,见老板没答应,拉着李知涯就走出了门口。

“回来,再加点嘛,就当今天开张讨个彩头。”老板一脸痛苦的叫住了两人。

吴轶群朝李知涯撇去得意的一眼,走回了店里,和老板就价格问题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2600元成交。

趁着这个时候,李知涯又挑了两块玉牌和一块一米见方绣着一条龙的蜀绣,在吴轶群大刀阔斧的还价中,几样东西以2800元成交。

李知涯出门身上没带那么多钱,还好酒店就在边上,便让吴轶群回去取钱,自己则在店里继续看。

“老板,这个瓶子多少钱?”李知涯发现这家店真东西不少,乾隆红釉玉壶春瓶,道光官窑青花赏瓶,虽然多少有点瑕疵,但是大啊,他现在看得这个雍正粉彩观音瓶就有45厘米高。

成都自古以来西南文化经济中心,而且从清到现在,300多年成都基本上没有遭受大的战火侵害,抗日战争期间,又有很多达官贵人跑到成都,所以这里古玩多也很正常。

“这个贵喽,15万。来,嚯茶,老板,哪里人啊?”老板见李知涯虽然年轻,但出手大方,便也想和他多做点生意。

“浙江人。”李知涯把观音瓶放回架子上,喝了一口茶,嗯,着实不错,满口清香。

“怪不得,浙江人聪明,赚钱厉害的很。”

对话中李知涯得知老板姓唐,从87年开始就开始做古玩生意,在圈里有一些人脉,平时也去乡下铲地皮,这个观音瓶就是去三峡库区那边收来的。

看着屋里的这些东西,李知涯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大学专业是历史,如果多接触一些实际物品,那么对他的专业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他本身对古玩也很有兴趣,前世是因为买不起,现在有钱当然要好好收集一下了。

他又在店里逛了起来,不时的摸摸椅子,又蹲下来看了看石雕,还在店门口的一堆铜钱里翻看了下。

这时吴轶群回来了,掏出一刀钱给了李知涯,李知涯点出5600块给唐老板,唐老板数了数钱没错,就把李知涯他们选的东西分装在几个盒子里包装好。

李知涯把东西放进吴轶群带来的背包里,又对唐老板说道:

“唐老板,我这次来旅游的,钱没带多少,你人脉足,帮我留意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到时候我再过来,怎么样?”

唐老板喝着茶没做声,见他这样,李知涯笑了笑,继续说道:“我反正就和您交易,这钱算是我的定金,如果您有了货我没来,这钱就归您。”

说着,他数出十张四伟人就放到了柜台上。

古玩行有拿自己货卖的,也有拿别人的货做买卖的,搬砖头、拉纤、掮做,各种形式都有,李知涯不管这些,他只和唐老板交易,至于唐老板是自己的货还是别人的货,他一概不管,这就给唐老板创造出了很多利润空间了。

“没得问题,没得问题,只是不知道老板要收些啥子。”

唐老板笑嘻嘻的收起了钱,古玩行这种搬砖头的事情他也没少干,没立刻答应也是想拿一拿乔,现在李知涯真金白金拍着桌上,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瓷器、家具、字画,都可以,但是要高货。”

其实收藏是分门类的,像李知涯这样什么都收的,要么很有钱,要么就是个门外汉。

李知涯两人现在给唐老板的印象就是有钱、想收点好东西但对古玩一窍不通,哦,还有,砍价厉害。

互留了电话号码之后,李知涯两人就要离开,等走到门口的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事,对吴轶群说道:

“哎,轶群,你不是说要买几个铜板回去给你爸编个宝剑吗,那有一堆呢,你自己去挑。”

吴轶群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马上说道:“哦,你不说我还忘了。”然后蹲到店门角落处慢悠悠的挑起铜钱来。

挑了一会,吴轶群就不耐烦了:“哎呀,这铜钱这么多,有些还生锈了,知涯,你来帮我挑挑。”

李知涯走过去,看见吴轶群一个个挑着,催促道:“你这么挑,挑到什么时候去,我们还要去看熊猫呢,等下人多,挤都挤不进去。”

说着他伸出手,在篮子里随意地抓了一把,又抖出了几枚,然后伸手和老板说道:“多少钱?”

唐老板伸头看了一下,说道:“贼个不值钱,送你们好喽。”

李知涯随意地把铜钱往口袋里一塞,然后拿出10块钱放柜台上,说道:“那不行,买东西就得付钱。”

走出古萃斋快30米,李知涯回头看了一眼,然后低声对吴轶群说道:“走,回酒店。”

锦江宾馆718房间内,十几枚铜钱散落在书桌上。李知涯用毛巾仔细的清理着几枚黏在一起的铜钱,上下几枚都是雍正通宝,最中间这枚只露出下面一个字的下半部分,看着好像也是个正字。

清理完表面,李知涯活动了下手指,拿起一把薄薄的小刀,仔细的插入钱币的缝隙中,然后用力一旋刀柄,只听咔嚓一声轻响,最下面的钱币掉落了下来。

李知涯没去理会它,随着接连咔嚓,剩余的几枚铜钱也被他用同样的方法分离开来。

这枚钱币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西王赏功币。

这枚只在书上和传说中存在的钱币终于现世了,此刻正安静的躺在李知涯的手心中。

“西王赏功?这是什么朝代的钱,铜钱不都是什么通宝吗?”说着,吴轶群拿过钱币,翻看了几下,又交给了李知涯。

“这是明末张献忠赏给功臣的钱。”李知涯接过钱,给吴轶群讲起了这枚传奇铜钱的来历。

古代除了正常流通的铜钱之外,还有两类特殊意义的钱,一类是道观铸造的符文花钱,另一类就是荣誉勋章性质的赏功币。

张献忠造反称大西王后为了犒赏有功的部将,在蜀省铸造了金、银、铜三种赏功币,但几百年来就没有被人发现过。到后来很多人都认为西王赏功币可能是后人臆造出来的。

直到清朝光绪末年,第一枚西王赏功金币才露面。一个人姓张的人偶然间在成都的一个摊上买了一枚铁钱,回去清理干净一看,竟然是金的,这是西王赏功币第一次面世。

但这人不识货,看那钱是金的,就把它熔了。知道消息的钱币收藏家都快吐血了。

第二枚西王赏功金币是民国的时候,被一名姓蒋的收藏家发现的,也是在成都,后来捐给了魔都博物馆。

银质的西王赏功币明末清初被一个叫申砚秋的收藏家,第二枚1933年被一个叫罗伯昭的人发现,当时他还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提出了西王赏功币应该有金银铜三种材质。

但铜制的西王赏功币却一直没有被发现,传言民国期间魔都有藏家在成都收购到一枚,但除了这位藏家本人,没人见过这枚铜币。后来,有人捐了一枚铜钱给历史博物馆,但型制上和金银币有区别,所以真伪令人怀疑。

如果李知涯手上这枚是真的,那应该是第一枚现世的西王赏功铜币了。

“原来是这样,我就知道你让我去挑铜钱,肯定有目的,你是怎么发现的?”

李知涯拿起这枚明显比别的铜钱大一号的西王赏功币,指着上面的王字说道:

“我等你的时候,随便去那堆铜钱里翻了翻,正好看见这个字,当时这个王字的左下部分有块锈,我就拿指甲扣了一下,发现不是正,而是王字的下半部分,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以前在魔都博物馆看到的西王赏功币。就想着试一试,没想到还真是。”

“幸好上下几枚铜钱锈得太厉害,而且都是雍正通宝,不然早就被发现了,看来是老天让我得到这枚钱币。”

“别研究了,走了,酒店叫的车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