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在洪武底下当小官 > 第44章 隐情?

第44章 隐情?

百官听到这个答案,却和朱元璋大为不同。

有些人为杨幼文感到不值,贪污了那么多,却一点没享受到,简直做白工。

还有人心下了然,以为是杨幼文他们动作快,在得知上面要抓他们贪污,立刻派人将亏空补上,如此一来或许还可以保住性命。

不过无论是哪种思想,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掉头的那一刀估计都躲不过去了。

朱元璋大张旗鼓的,在金銮殿上亲自审问,这种规模的贪官开国以来就没有过,他们不死,都对不起朱元璋这番大费周章。

谁知,就在众人以为此案已经再没有什么可关注的时候,杨幼文忽然开口。

“陛下,如今我徐州上缴的税粮已经交足二十余万石,剩余仍未上缴的五十余万石,全都在州府粮仓中存着。”

“每一两粮食,都有纳粮百姓的画押,也有入库粮仓的值守之人确认登记。”

说到这杨幼文挺直了胸膛,吓得站在他两旁侍卫,立刻一左一右各伸出一只手按在了他的肩上,眼神凌厉的制止了他的动作。

杨幼文没有挣扎也没再做多余的动作,却抬头直视朱元璋,口中说出的话,顿时让朱元璋和满朝文武大为惊诧。

“因此,臣何来贪污一说,请陛下为臣正名,为徐州百余名官员,正名!”

哗——

杨幼文话音落下,立刻引起朝堂上轰鸣般的惊讶声。

就连朱元璋第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满朝文武更是惊讶于杨幼文的胆大妄为。

当初贪污了这么多,如今只是存在仓库里,就可以说是没贪。

那要是如此,岂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意支派朝廷的粮食和金银,那国库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户部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干脆大家都按照自己的心情减少提交的赋税好了,反正我们收上来的都在府衙、县衙里面存着,我们没动更没有贪污。

有些清正廉洁的官员,气的直接站出来给杨幼文换了个罪名。

“陛下,臣以为知府杨幼文不可直接定义为贪污,应改为擅自挪用朝廷税粮,按律当斩。”

这官员之后,立刻有人跟风:“臣附议,不杀不足以正朝纲。”

“臣附议。”

“臣附议。”

……

不少人都站出来,要让朱元璋直接杀了杨幼文,一时间仿佛杨幼文是什么穷凶极恶之人。

朱元璋听到众人的话,满面寒霜,刚刚稍微平息的怒火又腾的一下窜了上来。

群臣顿时失声,不敢再多言一句。

金銮殿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十分压抑!

几只喜鹊似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在皇宫外的树上逗趣儿,忽然像是感受到了威胁似的,扑楞楞尖叫着飞远。

一时间那股惊走鸟儿的肃杀之气,在整个皇宫金銮殿前的广场上扩散开来。

挎刀仗枪的殿前侍卫,也被这股肃然之气震慑,僵硬的绷直身子,不敢有丝毫动作。

偌大的广场上,除了风声,听不到一点杂音,一如此时的金銮殿。

金銮殿内,杨幼文的自辩声仿佛还在大殿的角落回响,可已经没有人在乎。

因为朱元璋发怒了。

这股怒气让整个大殿上的百官噤若寒蝉,甚至此刻的大殿上连丁点呼吸声都听不到。

忽然,一阵略有些低沉的笑声,从大殿的正上方传来,间或还夹杂着一些压抑着怒意的气喘声。

“哈哈哈,好啊,真是好辩才,真是咱家的好臣子,存在你家仓里的也算朝廷税粮,你怎么不说你存在钱庄的银子,也是朝廷的税银呢!”

听到朱元璋的呵斥,所有人心中一凛。

皇帝是怒极反笑?还是别有他意?

这是满朝文武都在心里产生的疑问,可那些追随朱元璋多年的勋贵们,此时却知道。

这是朱元璋气极的反应。

这时候若是不小心触怒了朱元璋,说不定就要跟着杨幼文那个不要命的,一起去喝孟婆汤了。

一时间,大殿中的臣子们,越发小心。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杨幼文这么嘴硬,明明就是贪污,你认了就得了,态度好点留个全尸,逢年过节家人也有个祭拜的地方。

可现在倒好,不但硬着脖子说他没有贪污,话里话外还在暗示皇帝污蔑他。

真是茅厕里打灯笼——找死啊。

而且现在这状况,谁也不知道朱元璋会做出什么决断,一个搞不好朝堂上很多人都会受到牵连,难道杨幼文临死还要坑他们一把。

朝堂上的文武各怀心思,但都对杨幼文的做法感到头疼。

“回陛下……”

?杨幼文才一开口,满堂文武刚喘的一口气,又都憋在了胸中。

又干嘛,又要干嘛!所有人都在心里诅咒杨幼文,希望他别再横生枝节,赶紧死了清静。

可杨幼文却偏不如人意:“臣所说的都是实情,存在钱庄的钱,臣是可以随意动用的,但粮仓的那些粮食不行。”

嘶……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还狡辩,真的要被这人害死了。

朱元璋本已经气得要立刻杀了杨幼文的,但听到他的话中似有无奈,还有些不甘。

一时间忽然产生了一个别样的念头:证据已经这么明显,杨幼文居然还坚持这个说法,其中难道咱家不知道的隐情?

朱元璋以平民的身份,打下了大明的江山,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若是每逢情绪波动时,都只是依照本能行事,早不知死多少次了。

大胆谨慎的战场作风,如今已经融入到了执政之中。即便是在盛怒之下,朱元璋依旧保持着一份冷静。

因此,当朱元璋想到这个可能的时候,皱着眉有些不耐的问杨幼文。

“如此说,还是咱家冤枉了你吗?”

杨幼文虽然极力否定贪污一事,但面对朱元璋的质问还是不敢直接应下。

“陛下圣明,陛下非是冤枉了臣,只是陛下所见非是所有事实之全部。”

“哦?那就把咱家不知道的说出来,让满朝文武衮衮诸公为你正名!”

说到最后的“正名”二字,朱元璋几乎是吼出来的。

这声音从金銮殿传出,不断的在殿前广场上回荡。

杨幼文连忙俯身叩头:“臣不敢!”

接着略有些苦涩的继续说道:“臣乃是依照朝廷规准收纳税粮的,按律凡官田每亩征税粮十分之一,民田每亩减半成,为二十分之一,查没的官田由各地衙门代缴,数额是十分之二,余者皆为百姓私产。”

说完杨幼文直起身子,跪在地面带苦笑的对朱元璋继续道:“因此,臣所管辖的徐州,所纳税粮并无错漏,望陛下明鉴。”

嗯!数量没错吗?

朝廷的税收规定确实是这样的,如果杨幼文没有隐瞒收获数量,那么确实他没有贪污。

可皇帝不是派人调查了吗,应收数量明显不对,难道是收获的粮食数量有问题。

不但满朝官员一时间有些迷惑,就连朱元璋都没有及时想通其中关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