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在洪武底下当小官 > 第26章 种子发芽

第26章 种子发芽

朱元璋这才回想起,他来此见村长的借口。

“行,听村长的,咱们去庄子里看看,现在这几年的变化。”

走出村长家,一行人便从另一个方向的道路上离开。

望着面前平坦的道路,朱元璋的嘴角不禁微微一抽,如果从这个方向进来村子,他估计已经能猜到,此处也是顾良的手笔。

一边走老村长一边给几人介绍。

“你们过来的那个方向,乃是村里面的商业街范围,商贩走卒皆是在那边进行买卖,所以看上去非常热闹。”

“你们亦是商人,想必也已经大概见到了那边的规模。”

朱元璋缓缓颔首,“是啊,非常热闹,更是比起一些重镇都不逞多让。”

老村长面上有光,声音都拔高几分。

“是啊,不少商人来到咱们这边之后,都是赞叹连连,并且咱们这儿可不单单有商铺,还有学校、医馆、酒店、游乐场等休闲娱乐的地方。”

老村长抬起手,往前面的方向比划一下接着说道。

“而这片范围,是咱们村子的生活、休闲娱乐区域,和商业街那边不一样,这里更有烟火气息。”

“现在我们就去那边瞧瞧如何?”

朱元璋望着前方的那些建筑,忍不住感慨此处的繁荣程度。

虽然相比清远县有着一定的差距,但与其他州城的庄子比,完全就是天差地别。

并且在庄子外边,压根儿看不出,这庄子之中隐藏着如此繁荣的一片区域。

一行人从学校方向走到那片繁荣区域,老村长仍在介绍。

“这是学校,就是以前的私塾,但是朱大人说私塾不好,要建设学校,让村里的孩子每个都能上学。”

“所以就改为学校,取西汉杨雄的《百官箴·博士箴》所载‘国有学校,侯有泮宫。’之言,希望大明能欣欣向荣,愈发强盛。”

对于这点,朱元璋也是非常的认同。

在反元之时,朱元璋就深刻体会到了没读过书的痛苦,要不是那时候努力学习,还真不知能否打下现在的天下。

“嗯,读书好,每人有书读的理念更好,愿大明有朝一日,也能让所有孩子都读上书。”

老村长笑着听朱元璋的赞许,点了点头。

“会的,总有这么一日的。那边瞧见了没?那是咱们义诊的地方。”

“村民们都会定期去做体检,就是检查自身有没有病,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这也是朱大人的主意。”

顺着老村长所指方向望去,朱元璋就见一群穿着白衣的大夫,正在给一些老人诊脉。

听老村长说此乃义诊,朱元璋不禁想起了顾良说的蔡京。

蔡京虽是贪官,但他建造的‘漏泽园’‘居养院’及‘安济坊’也真正让百姓得到好处。

其中,安济坊便是朝廷为百姓看病的地方。

“不错,怪不得我见村里不少老人,身体都很好,原来是定期体检的功劳。”

朱元璋内心还是对贪官有着抗拒,但顾良所说的‘贪官论’,却在朱元璋的心底不停地生根发芽。

接着往前走,老村长介绍着每个场所机构,这些都让朱元璋心里颇为欣慰。

如果其他地方也能有这种规模,该多好,想到这里朱元璋问老村长。

“村庄发展到这种程度,耗费的时间应该很久吧?起初又是从何而来的钱?”

老村长往顾良所在县城的方向稍稍作揖,脸上流露出了感激之色。

“这一切可都归功于朱大人呀,若非前几个月,朱大人亲自过来教我们农耕知识,掏钱入股让我们经商,还派人过来收我们产出的商品,我们哪会有现在的生活。”

听完老村长这话,朱元璋心中大致有了计较。

时间倒是不久,就是这种商业贸易的模式无法确定能不能完美复制到其他地方,有没有本地特产等还需要仔细了解。

对了,还有本金,一个村庄的启动资金估计不少吧?

想到这里,朱元璋随口问道:“老村长,当时顾县令掏了多少钱入股?以及他能获得的分红有多少?”

老村长想了一下,“当时朱大人给我们的似乎是万两白银,根据现在村里这个规模来看,每年分红约莫有一万两左右。”

闻言,朱元璋恼了,出一份钱得百年利,这不明摆欺负老实人?

一年一万!自己立下的律法贪污六十两就要处斩,这个顾良可真是胆大包天,看样子根本没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这如果让顾良多开发些县城,岂不是都要超过国库的收入了!

顾良还真是从不贪小利,那些个蝇头微利,想必他都是看不上。

朱元璋对于顾良才打消没多久的杀心,又一次升起来。

几人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时不时会有村子里的人在旁路过,且与村长热切地打招呼。

他们见到村长面上的笑意,也瞧见了神情阴沉的朱元璋与旁边警觉盯着路过众人的毛骧。

来往的人皆对三人不同的神情感到惊讶,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这让毛骧心中警惕,总感觉这样下去估计会节外生枝。

刚才,朱元璋的杀意一出现,就被毛骧敏锐的察觉到了。

不禁暗自叹口气,着实觉得心累。

这个顾良,总是能让人很恼火,拿这么多钱来作甚,一年一万啊!

一万两白银能吃多少份麻辣小龙虾,能喝多少杯马提尼酒,能泡多少次夜店,能让多少个黑丝美女在他卡座前舞动身姿。

想着想着毛骧又觉得,顾良此人太有才了,可不能让皇帝把他咔嚓了。

瞥一眼身边介绍的愈发起劲的村长,毛骧开口说一句。

“老村长,这么说来朱大人给村里办了很多好事儿啊。”

老村长点了点头,笑道:“是呀,村民们都很感激朱大人的再造之恩呢。”

听着两人的谈话,朱元璋的杀意褪去几分。

这个顾良,真的太放肆了,一万两不懂要换取多少银子。

就算他给老家带来了新颖农具与肥料、就算他给老家带来了新的生机、就算他让老家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就算他……

朱元璋越想越感觉,如此多人皆因顾良而受益,好像每年贪一万两白银,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天下所有的县城,每年都可付出一万两银子,达到这样的生活水平,朱元璋还是很乐见其成的。

哎……

缓缓叹口气,朱元璋不再想顾良每年能得一万两白银的事。

陡然脑袋灵光乍现,每年一万两,每个村民要出多少?即使是村里出。但要不是把这一万两给顾良,是不是村民每年都能多分不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