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纯属意外,从一碗面五十块钱开始 > 第一百六十八章小烧苍蝇头,大烧狮子头

第一百六十八章小烧苍蝇头,大烧狮子头

接下来要把剁碎的马蹄倒入肉馅中,继续沿顺时针搅拌均匀,让马蹄和肉馅充分混合。

准备一些葱段、姜片,放入清水中用手抓5分钟,抓出葱姜水。

向葱姜水中加入一些淀粉,打一个鸡蛋,用筷子充分搅拌均匀。

把搅好的淀粉鸡蛋葱姜水分多次倒入肉馅中,让肉馅吸收水分。

用这个方法调出来的肉馅鲜嫩多汁,特别好吃。

这里要注意,一斤肉馅打入五两水即可。

肉馅特别粘稠,看上去饱满水嫩时就可以了,舀一大勺馅料,用手搓成丸子,直径5厘米以上比较好。

锅里倒入一些食用油,大火烧至六成热后转中火,依次下入做好的狮子头丸子,炸至颜色金黄,全部浮起后捞出沥油。

另起锅,倒入少许油,加葱段、姜片、大蒜、八角、桂皮、香叶、丁香,小火炒1分钟。

充分炒出香料的香味之后,倒入适量开水,加入食盐、生抽、老抽、陈醋、胡椒粉调味,搅拌均匀后煮开。

这时把炸好的狮子头丸子倒入锅中,小火炖30分钟,将狮子头捞出,装入盘中。

锅里的汤汁捞出所有调料,倒入一些水淀粉,小火煮至浓稠后关火。

将汤汁浇在狮子头上,撒上一把葱花,红烧狮子头就做好了。

红烧狮子头和普通丸子其实没啥区别,主要是调馅料这一步,想要好吃不油腻,有三点很重要。

肉馅要肥瘦均匀,肥肉占3~5成最好,加入一些马蹄可以去油解腻,增加了脆爽的口感,也可以换成莲藕。

肉馅要打水,吃起来才鲜嫩多汁。

一般调肉馅都是葱姜水、鸡蛋、淀粉分开加入。

其实把它们混在一起,效果更好,能去腥增香,还鲜嫩多汁。

狮子头无需复炸,炖煮时要加入一些陈醋。

陈醋可解油腻,而且更加突出肉的香味,完全吃不出酸味的。

美食圈有句话:小烧苍蝇头,大烧狮子头。

在苍蝇头眼里,狮子头就像一個巨人,大到可以爬上去一览众山小。

而在人类眼里,它就是一颗肉丸子。

不过这颗肉丸子来头也不小,人家可是淮扬菜里的大明星!

红烧狮子头的做法和四喜丸子相差不大,只不过前者一般限制四个,后者就没这个讲究。

著名画家兼吃货张大千,曾经给夫人传授过做这道菜的心得,他概括得非常好。

“七分瘦肉,三分肥肉,细切粗斩,大小要如米粒,不能剁太细,让肉质间保持缝隙,才能含汁。”

所以做这道菜呢,选肉方面最好挑肥瘦三七分的部分。

如果是全瘦的,吃起来会让人觉得干巴巴的。

肉馅方面呢最好是用刀切,口感比较好。

如果用机器绞,肉和筋膜容易连在一起,很容易失去松软的口感。

这样做出来的红烧狮子头,无论是豪爽地一口闷,还是矜持地小口品,都是相当的有滋有味。

不得不说,李长久还真是很厉害,甚至厉害的完全超出了林非凡的意料之外。

就像是现在,五颗又圆又大的红烧狮子头,摆在一起,坐在三颗青叶之中,乍一看还有点五福临门的意思。

趁着红润的汤汁还微微冒着热气,林非凡忍不住整了一颗。

只觉肥瘦相间的口感Q弹而有层次,带着浓郁的鲜香。

神奇的是完全没有感受到油炸的腻,全部被马蹄的清爽所消解,一颗还没吃完,就想夹下一颗了。

“好吃吧?其实我还有点没有把握住精髓,要知道这狮子头原本也并不是叫狮子头,而是叫葵花斩肉,是一道隋炀帝时期的宫廷菜。”

“然而到了唐朝,在一次郇国公的宴会上,有人把它比做雄狮之头,接着夸了一波主人的宏大战功。”

“郇国公听完那叫一个高兴,当即就把这道菜命名为狮子头。”

“此后这个新名才慢慢盖过了旧名,一直流传至今。”

“宫廷菜,从来都不简单,更是有名,而我知道的有名有姓,流传到现在的老店就有好几家,我只不过是在其中一家学了点皮毛。”

李长久这么一说,就连林非凡都惊住了。

就这,居然还只是学了个皮毛?

“好吃狮子头排名有很多,一般都是以苏杭那边的大饭店排名为公认,而我说的是私人饭店。”

“狮子头作为我国传统的美食之一,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制作方式和口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餐厅将狮子头做成了特色菜。”

说到这里,李长久也只能用不确定的语气来说了。

因为现在以作红烧狮子头出名的餐厅还真有不少,然而,哪家餐厅的狮子头最好吃呢?

排名第一的是位于NT市的“张记狮子头”,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制作狮子头的材料和口味都保持了传统,每一口都是软嫩多汁。

这家餐厅还有自己的养殖基地,保证了肉的鲜嫩和安全。

排名第二的是位于魔都JA区的“黄太太狮子头王”,狮子头的口感十分细腻,吃起来如同在口腔中融化般柔软。

而且,每个狮子头都十分大,味道浓郁,非常适合一家人来分享。

排名第三的是位于长安市的“胡一狮子头”,狮子头味道浓郁,口感肉质细嫩,十分受西安本地居民的追捧。

这家餐厅还有多个分店,服务质量也很好。

以上三家餐厅,都是各地狮子头餐厅口碑比较好的。

当然,每个人的口感不同,想要知道到底那家的好吃,只有自己去品尝一下,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

可以说,只是一个红烧狮子头,其流派之多,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

刘长久不亏为老厨师,他只是随口一说,就点了七八家比较有名的。

像是梅林狮子头,口感鲜美,肉质细腻,具有浓郁的香味。

海天狮子头,除了口味独特,肉质鲜嫩,口感丰富之外,还有外形美观。

可以说,每一家能够做出名的招牌菜,都不简单。

而现在,就因为林非凡招收了一个老厨师,居然也能够涉略到这个等级的美味佳肴了。

这让林非凡很高兴,所以他干起活来也特别有劲。

看着一片忙碌的厨房,林非凡笑了起来。

说说笑笑,寓教于乐之中,今天中午他准备的十六桌大席,也已经差不多了。

鸡有两盘,一盘是牛鞭炖草鸡,一盘是草鸡炖甲鱼,都是大菜。

鱼,林非凡没有特意做,毕竟他做的鱼,只能是中规中矩。

不过,有李长久帮忙,现在已经有两道。

其他的最重要的就是丸子,再就是东坡肘子和红烧排骨。

这就是七道菜,而在清泉市的大席之上,主菜只有十二道。

其他的就是一些碗盘碟,要是全部算上,二三十道菜是轻轻松松的。

现在的大菜其实已经不少,比如三套鸭、文思豆腐等等,这些在其他饭店,绝对是主菜中的主菜。

“老板,要不要做一条整鱼?我之前做的那两道,有点欠考虑,我们做大席,怎么也要有一条完整的鱼。”

就在林非凡算计着大席上的菜有多少之时,李长久提议道。

林非凡其实早就定下了菜谱,只不过一些普通菜肴,很明显要被李长久做的特色菜代替。

既然有普通菜打底,怎么也不可能耽误了事情,所以,只要李长久想要表现,林非凡都会给他这个机会。

今天是他这个厨师长上任的第一天,怎么也要拿出点真本事。

要不然,以后这座后厨,他可不容易管理。

“行,你打算做什么?”

“鱼类当中,我们鲁菜当中的有糖醋鲤鱼,好像这个并不出挑,我看厨房里有鳜鱼,不如做一道松鼠鳜鱼。”

松鼠鱼这道菜的考验刀工之极致,倒是已经闻名遐迩,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道菜其实由来已久。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一本淮扬菜的烹饪书籍《调鼎集》就已经记载了这道菜。

“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

只是比起古代版的松鼠鱼,经过几百年进化改变,现在的这道名菜要更复杂些,造型上也更为逼真。

“松鼠鱼”最难的就是第一步!

想象一下,鱼皮不能断,要在那么薄的鱼皮上对鱼肉做点什么……对一些普通人来说真是难如登天。

重点来了!切完以后,拎起来,抖一抖,

鱼肉片片分开,鱼皮完好无损!

裹上面粉一炸,再浇上酸甜可口的酱汁,外脆里嫩,香酥美味,真可谓百年经典!

所以这道菜才成为苏帮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松鹤楼菜馆用膳。

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

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

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

这样做出来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来就出名了。

松鼠鳜鱼作为一道功夫菜,想要做好需掌握四个注意点。

这道菜需要开花刀、腌制、拍粉、油淋、浇汁一气呵成。

首先,要注意把斜刀改切成花刀,这对刀功有一定的要求;

然后,不要切破鱼皮,方便油炸和做造型;

第三,蘸料可按照个人喜好调制;

最后一点,在家中做松鼠桂鱼这道菜的时候,可以不用费心做松鼠的造型。

但是,就是因为松树的造型,才让这道菜在海内外久享盛誉。

这只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声。

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上桌时,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这鱼就会像“松鼠”一样吱地“叫”起来。

“头昂尾巴翘,色泽逗人笑,形态似松鼠,挂卤吱吱叫。”

这就是“松鼠鳜鱼”的真实写照,所以制作这道菜,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细腻,这样才造成成品的造型别致。

这样一道菜,哪怕是不爱吃鱼的人,也会忍不住夹个不停的松鼠鳜鱼。

最主要的是,这是很多人心目中,只有饭店才能吃到的菜品。

所以最适合在饭店之中,作为一道主打招牌菜而存在。

只不过,这么一道菜,太需要刀工了,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学会的。

此时厨房里之前还兴致勃勃,学习的很起劲的一些学徒,甚至像是周昌平这样的大厨,都很有学习的欲望。

而现在呢?已经变成绝望了。

只不过,此时的林非凡倒是还在认真学习,毕竟这么光明正大偷师的机会,可不多见。

也是在此时,林非凡已经下定决心,好好练一下刀工。

刚才的几道菜,都体现了刀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这道松鼠鳜鱼之上,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只是做一道鱼,就要把鱼整体各个部位全都处理一遍,这也算是让林非凡开眼了。

首先是鱼头部分,鳜鱼切去头部,鱼头切去鱼鳍和多余骨头,使头部能朝前立在盘子里。

再是鱼身部分,刀沿着脊椎骨,从头向尾方向横切,注意末尾不切断!

然后将剖面朝下展开(鱼皮朝上)。此时眼前有两片相连的鱼身,一边带骨,一边不带骨。

再沿着带骨的那一片鱼身,薄薄的剖下贴鱼骨的鱼肉,同样末尾不切断!

将剖下的鱼肉翻折到一边,此时眼前,一边是一片鱼骨,另一边是两片交叠的鱼肉。

砍断鱼骨部分,注意留一点点空间,不要伤及另一边的鱼肉。

把两片交叠的鱼肉展开,剖面朝上(鱼皮朝砧板),刀贴着鱼腹部的骨头45度角入刀,将鱼腹部的骨头去除。

鱼肉切花刀,注意全程不切断底下的鱼皮!

先切斜刀,刀约45度角切入鱼肉,每刀间隔约0.5cm;

再切直刀,刀90度角切入鱼肉,每刀间隔约0.5cm,最终使得两片鱼肉呈菱形花纹。

要特别注意,全程不切断底下的鱼皮!

鱼肉和鱼头放入一个大碗中,放入6片姜、30g料酒和1勺盐,腌制15分钟。

这时取一个无油无水干净的大盘子,撒上200g淀粉。

再将鱼肉和鱼头放入盘中,均匀裹上淀粉。

下油锅前,稍微抖掉些鱼肉上多余的淀粉。

这里要注意,鱼肉的每个缝隙都要均匀裹上淀粉。

烧一锅油,筷子插入油中冒小泡,即可开始炸鱼。

将鱼肉放在漏网上,鱼尾翘起,鱼肉外翻,摆好形态后才能放入油锅,中火炸至定型捞出备用。

一会还要复炸一次,所以油别倒了,而且鱼头也要炸。

同时另起一锅做酱汁,放少许油,加入150g番茄酱。

再加入半碗水煮沸,加入15g白醋、35g绵白糖、2勺盐煮至糖融化后沸腾,再加入一大勺热油搅拌均匀。

加入25g青豆、25g胡萝卜丁、15g松子仁,半碗淀粉水勾芡,酱汁煮沸后备用。

炸鱼的油锅加热至200度,改中火,再次复炸鱼肉和鱼头1分钟至其表面酥脆。

炸好后摆盘,浇上酱汁火热出锅。

这么一道道工序下来,好像也不太难,但是只有真正做起来,才会感觉,哪一步做起来也不容易。

“真是厉害啊!”林非凡也不得不叹服。

李长久却没有骄傲,也没有多少欣喜。

“老板,这就厉害了?其实刀工的极致,应该是做脱骨鱼。”

“脱骨鱼?”

“对,鱼中的庖丁解牛!”

古有庖丁解牛,说庖丁运刀,皮肉与筋骨分离的声音竟和乐曲一一合拍,刀子一动,牛便骨肉分离。

这自是夸张了些,但要剥鱼骨而不伤鱼身却是真有其事!

整鱼脱骨,就和庖丁解牛一样,要对食材结构了如指掌,才能不差分毫地将鱼骨剥离,只留下一条完美的“脱骨鱼”。

可以说,这道菜才是真正考验刀工和火候的华夏美食。

就是这么一道菜,令外国厨师头疼,对华夏厨师也是挑战。

我国菜不仅种类繁多,并且有不少美味佳肴的制作技巧十分繁琐。

随着世界交流变多,我国的美食也传到了国外,有不少外国厨师都想要学到华夏菜的奥妙。

但是有些菜制作技巧简单,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可有一些菜却十分的难做,即使是我国的厨师,也不一定做得好。

更不要说,不了解华夏美食的外国厨师了。

其实刚才李长久已经把考验刀工的美食,做了不少。

很多美食之所以难做,主要是对刀工要求十分严格。

没有几年的练习,根本就做不出来。

比如之前做的宝塔肉,现在已经出锅。

这道宝塔肉是用盐菜和五花肉一起制作的,很像我们经常吃的梅菜扣肉。

但它的制作过程,比梅菜扣肉更加繁琐。

这道宝塔肉要求将五花肉一层一层地切开,每一层的厚度都要相等,并且不能切断,十分的考验厨师的刀功和耐心。

刀工不好根本无法完成这道菜,因为如果切不好就无法把肉切成宝塔形,并且肉的薄厚程度不同,看起来也不美观。

再就是之前出锅的文思豆腐羹,豆腐羹很多人肯定都吃过。

然而文思豆腐羹,和其他的豆腐羹略有不同。

它虽然也是用普通的豆腐做成,可是需要将豆腐切成与头发丝差不多的细丝,并且底部不能完全切断。

切完之后看起来就是豆腐沫,但放到水中就能看到一条一条的细丝。

而豆腐是比较脆弱的,稍微一碰就会碎掉,如果没有刀工,那么就无法制作出文思豆腐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