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科幻小说 >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 > 第182章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第182章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陶大哥,我听说你不仅是瓦匠活儿好,就连木匠手艺也非常不错啊!”

“哈哈,一般般啊,我主业就是学的木匠,只不过瓦匠来钱快,这才两样都干的,你甭夸我,我容易骄傲!”

周秉昆没时间和他贫下去,强行打断了寒暄,直接进入了说正事儿的环节。

“老陶大哥,别说兄弟发财不带着你啊,我这眼下要搞一个家具全屋定制的规划,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加盟啊?”

“全屋定制?这是啥玩意!”陶力脑门冒出来几个问号。

周秉昆耐心的解释道:“简单,就是客户要什么样的家具,你就给专门定制打造什么样的家具。

除此之外,你还要为客户提供你所认为比较好的家居装修方案,这就是这個行业的基底,我们既要赚客户的方案设计费,同时还赚家具加工的钱,一箭双雕!

怎么样?要不要过来我们一起干?”

“啊这……你这也太复杂了吧,这一行里头有这么干的吗?”陶力寻思了一会儿,他能看得出来,周秉昆并不是胡说八道,以他的专业能力来看,这完全有可能实现,并且会变成一块大蛋糕。

自己这个时候加入来一起分蛋糕,说不定还真是一个好机会。

不过亲兄弟还明算账呢,现在自己虽然挣不了大钱,但糊口基本上不成问题。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总不能加盟了,他反而赚的还更少了吧。

“正是因为没有先例,我们才要提早布局,先行谋划,要不然被别人抢了先,哪还有我们的事!至于你的薪酬,大可放心……”

周秉昆看出了他的心思,当场给出了一个让任何木匠都无法拒绝的薪酬,陶力当场表示回家和老婆,大哥商量商量。

周秉昆并不意外,东北男人大部分都很尊重老婆,有的甚至在外面呼风唤雨,回到家之后只能变成小虾米。

不过他有信心,陶力应该会答应的。

不出意外,第二天陶力再度上门,带来了同意加盟的好消息。

周秉昆干脆利落,雷厉风行的给他安排了工作,陶力的专业能力还是足够的,这些年他在外面揽活儿的时候,也见识到了不少有钱人家的装修风格,都存放在脑海里。

眼下既然已经选择了加盟,那就再没有藏私的必要了,这小子还有一手好画工,都是跟师傅锻炼的时候学出来的,在他的妙笔之下,一张张家装风格的图纸被画了出来,摆在了周秉昆的桌案上。

“老陶,你真行啊,还得是你们这样专业的!这样吧,你如果有靠得住的朋友,人品好,能力足的尽管拉过来给我看,咱们尽快把这一块的业务做起来。”

确立了工作隶属关系后,“陶大哥”立马变成了“老陶”。

陶力欣然答允,很快就组建了一个十多人的小团队,周秉昆也留了一些心眼,眼下他承包的期限只有五年,五年一过的情况,说不定什么样呢,他也要为自己打下一些私人的班底。

陶力和他的小团队就是他的第一个目标,很快他以私人名义开设了一个“昆记全屋定制工作室”。

因为他的身份便利,工作室的手续办起来非常干脆利落,牌子在五天后就挂了起来。

这是一种专门为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量身定做的买卖,周秉昆已经预见,在短期几年内势必不能赚的盆满钵满。

但时间最终会告诉人们答案,周秉昆有这个信心。万元户们,快来呀快来呀!

……

搞定了家具厂这边的业务之后,周炳坤又将主要重心放到了木材厂这边。

肖国庆受命主持生产,木材加工搞得风风火火,随着家具厂的生意兴旺,这边的工人也经常加班加点。

但是长期依托于家具厂的话,那也就意味着木材厂完全成为了附庸,这并不是周秉昆想要看到的局面。

对于木材厂他也有了自己的一定想法,那就是搞一些木质工艺品的制作,算是在短期内为木材厂开辟出一条新的财源。

他已经吩咐了肖国庆,着力在东北地区寻找传统木质工艺品的老艺人,准备打造出一条纯手工的木质工艺品生产线,走高端路线和出口路线。

肖国庆得到吩咐后,立马发动关系招揽人才,但是效果却不是很良好。

没法子,周秉昆只能将主意打到了亲人身上了。

周秉义和周蓉都被他缠上了,弟弟的事业,又不违反原则,就看你们两个帮不帮忙吧!

周秉义知道上次的事儿,弟弟对自己就很有意见,这次一听是不违反原则的事情,便一口答应下来。

他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结识了不少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同学,在自己掏了不少电话费后,挨个联系起来,最终还真叫他找到了一个门路。

他在南方江浙有一位姓卢的同学,户籍就是东阳的,家里世代都是经营木雕的匠人,前些年时候受了批判,一直没有重出江湖。

如今一听老同学说有机会赚钱,这位已经在当地市里任职领导层的卢姓同学就表示,愿意帮忙在当地招募一些木雕匠人。

周秉义大喜,对于弟弟的事业他一点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能够帮上一些小忙,真的让他感到非常的自豪,

这件事后来在他俩回家吃饭的时候说起,被老爹周志刚听到了,老周立马有了兴趣,回忆说他在山东曲阜老家也认识一个木雕匠人,和他父亲是一辈儿的,当年收了很多徒弟,要不是他闯了关东,没准儿也变成了人家的徒弟。

如今一听两个儿子商量这事儿,老周就放在心里了。当天就给山东老家的亲戚写了封信问了问,没想到20多天之后得到回信,竟然还真有意外收获。

当年的那位刘老爷子虽然早已经年迈去世,但是他在世的时候收了好多个徒弟,如今年龄都跟他差不多,六七十岁左右,最小的徒弟才45岁,正是在家待业没事儿干的状态。

听说远方亲戚周志刚的小儿子办了个木材厂,他们也动了心,特意在信里留了一个村大队的电话,如果信得过他们,他们愿意来吉春市帮忙。

周志刚立马就把小儿子叫回了家里,啥情况一说,周秉昆很高兴,在他的印象里,东阳和曲阜那都是著名的木雕之都,能在这儿学到手艺的人基本上都差不了。

80年代什么最重要,那当然是人才了。

只要是人才,他都要,当场就给老周拍板,这些老家的亲戚只要来保证都是高薪起步,肯定比在村里种地强。

周志刚哈哈大笑,小儿子这事儿办的敞亮,不说别的吧,单说冲着他的面子能这么大方,就这一点就足够老头儿高兴好几天了。

敲定了两伙人才,周秉昆忽然想起来了,郑大虎这货好像也会木匠活,如今政策变好了,也是时候把他拉到吉春市生活了,老是在农村当个守村人,毕竟不好。

说到做到,周秉昆在马家堡子还下了一步棋,如今也到了要摘果子的时候了。

他可是没有忘记马家堡子大山里头那些百年的老木材,还在翘首以待等着他呢。

正赶上放寒假,周秉昆回家之后就把郑娟抱了起来,“老婆,你也放假了,想不想咱们出去旅个游,带上长辈和儿子!”

郑娟正在做饭,身子被丈夫抱住,虽然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但还是难免浑身有些发软发热。

俩人的感情在婚后一直很好,丈夫对自己的沉迷,他无时无刻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份纯真的感情不仅丈夫对她有,她对丈夫更是有着加倍的回馈。

俩人的恩恩爱爱在朋友圈里都是出了名儿的,像肖国庆和吴倩那样的,简直就是欢喜冤家,十天里边儿倒是有八天在吵架。

孙赶超和于虹倒是挺和谐,但是随着孙赶超业务的繁忙,经常不着家,那俩人也开始了频繁的吵架。

他俩最后还是生了一个儿子,算是儿女双全,这也和剧情里很不一样,就在他俩孩子出生的第二年,计划里头的生育就开始了……

所以他俩每次看到儿子都特别感谢周秉昆,要不是这个老朋友他们孙家就绝后了……

“老公,你说咱们去哪儿旅游啊?”郑娟温情无限的回身吻了一下丈夫的脸,悄声问道。

“马家堡子啊,咱们一晃也好几年没回去了,你难道不想回去看一看吗?咱们俩结婚的地方,也是儿子出生的地方。”

周聪就在厨房门外不远的地方伏案学习呢,耳朵精得很,一听父母商量什么他出生的地方立马感兴趣的凑了过来。

周秉昆一把把儿子抱了过来,老婆孩子一起抱,内心升腾出一种幸福之感。

“这次呢厂子里有一些业务想去那边看一看,我就想着咱们把你哥也接回来,让我老岳母好好高兴高兴。”

“那可太好了,我前天做梦还梦到马家堡子和我哥呢!咱们啥时候出发?”

周秉昆道:“我媳妇儿说啥时候走咱们就啥时候走。”

周聪抬头撒娇道:“爸爸,听我的,咱们明天就走。”

“哈哈!”周秉昆把儿子抱了起来,十多岁的孩子已经很重了,也就是他力道大才抱得动,现在郑娟基本上都抱不动了。

“好,那就听我儿子的,明天咱们就走。”

“好耶好耶!”

……

次日,周秉昆带着老婆孩子,还有老岳母,踏上了前往马家堡子的火车。

随行的还有木材厂的两个年轻木材工人,都是肖国庆的心腹部下,一个叫小李,一个叫小朱,业务能力非常强,这次跟着一起考察马家堡子的木材质量。

虽然周秉昆很有信心,但他毕竟不够专业,还是要专业人士来亲自考察一下才好。

如果这里的百年老木真的质量上乘的话,那么木材厂的木质工艺品生产原料就不用发愁了。

只有高端的原材料才能制作出高端的产品,这一点周秉昆无比相信,且一直亲身付诸实践。

熟悉的火车,熟悉的景色,郑母却是第一次走,此刻的她内心无比激动。

时隔多年重返家乡,内心的感觉可以说非常复杂,刚刚还有一个大侄子等着她。

一路无话,周秉昆几人到达马家堡子的时候,发现世道的变化在这小小的山村里也体现的非常明显。

原本那条颠簸难走的山路已经被翻修成了柏油路,宽阔的可以并排行驶两架马车。

众人看到了来接站的葛大成,这小子如今已经混成了村里的村支书,算是继承了他爷爷的位置。

他爹还当着村里的大夫,并不想接班儿,所以这个美差就落到了这个三孙子的身上。

虽然还是接站,但是工具已经不一样了。

几年前,周秉昆第一次下乡来这儿的时候坐的还是马车,一路走下来,差点儿没把他魂儿颠飞了。

这次葛大成开来的就已经变成了四轮拖拉机,后边儿带着个大翻斗儿。

周秉昆他们几个就被安排坐在大翻斗儿里,平坦的路程,葛大成开的无比娴熟,也就用了20多分钟就到了马家堡子。

周秉昆真没想到,当地的行动力这么强,一问竟然得知都是葛树林的面子,这位老战士在当地可是有牌面的,靠山屯儿底下像马家堡子这样的村儿还有四五个,但是哪个村儿也没有修的上这么好的路。

你这么一说我就懂了,周秉昆感叹着老支书的神通广大,也为自己能够在这里生活的那些年感到庆幸。

郑大虎并没有来,今天跟着伐木工进山伐木去了,这家伙力气大,工人们都喜欢带着他,一个顶俩。

说实话郑大虎年纪也不算小了,但是这货从来都没结婚,也没生过孩子,心理年龄更是年轻,所以在外表上一看,根本都看不出来三四十岁的样子,外来人不知道,还以为这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呢。

拖拉机开回马家堡子的时候,村民们都跑来迎接,他们都想看看当年从这里走出的知青到底混成什么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