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科幻小说 >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 > 第180章 你好,我叫周承包

第180章 你好,我叫周承包

赵厂长的动作倒是很快,但是上面人的效率太低,事情提出来后,足足研讨了小一个月,搞得周秉昆一腔热血都快散尽了。

怪不得后世有投资不过珊珊关的说法,这个大环境确实是不咋的。

没法子,周秉昆只能硬着头皮找到了大哥周秉义。

周秉义毕业后,分配回吉春市,开始在文化部门担任一定职务,也没啥具体的权力,相当于是個闲职,白瞎了高学历和高能力了。

但是周秉义却毫不抱怨,任劳任怨的干着本职工作,丝毫不懈怠,这份坚持和韧性领导也都看在心里,这不,最近就给他调动了一下,调到了政策研究办公室,还是个坐办公室刷笔杆子的活,但是和实际事务联系的更紧密了。

剧情里,周秉义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不仅对外人讲原则,对下属讲原则,就是对家人亲戚朋友也讲了一辈子的原则。

有人认为周秉义冷血无情,不能让亲戚朋友受益而鸡犬升天,这一人得道算是白得了,但是周秉昆其实不这么看。

他作为白景善的身份生活在20年代,深知廉正建设的重要性,有时候他甚至会想,周秉义这样的官要是满天下都是,他们的家人固然占不到便宜,但是坏分子不也一样占不到便宜嘛!

这岂非省了大力气了!

前些天,周秉义去看望父母的时候,说了一件事儿,关于他在北大荒时候认识的一个老领导姚立松的。这货娶了年轻的小媳妇后,一路青云直上,眼下的职位已经很高了,据说就要被调到南方鹏城担任一家大帼企的一把手了。

周秉义深知这位老友的德行,一面不免羡慕对方仕途光明,一方面又不由得为其担心,矛盾的很。

治学为官多年,周秉义早就有了自己的人生信念,自然不会轻易被老友动摇,但是原则性的问题还是要表明态度的。

他现在坐着清水衙门,只管调研写文章,至于上头看不看,那也不是他能管得到的。家庭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重心,女儿的教育问题,岳母和父母的养老问题,都成了他的日常生活重要内容。

郝冬梅的事业发展的非常好,在吉春市第一医院干的非常好,已经升到了科室主任的位子,医术精湛,深受患者的推崇,不免就有些忽略家中的事务,幸好有被迫清闲的丈夫帮忙照看,这才没出什么乱子。

周秉昆的到来,受到了金月姬和周秉义的一同接待,规格很高了。

周秉昆没别的意思,反正大哥管的就是改开政策调研的工作,那自己这事找他,也不违反原则,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他大大方方的把想要承包木材厂、家具厂的事情说了,风光霁月,大公无私,目的说的很清楚,就是为了给共乐区老百姓一口饭吃,让咱们自己的品牌不至于扑倒在时代浪潮的冲刷之下。

周秉义皱眉没说话,金月姬却激动地站了起来,她的腿受过旧伤,平时都是坐在轮椅上不轻易走动的,这一站起来顿时有些不稳,小保姆见状急忙上前扶住了老太太。

“秉昆,你的想法是好的,我在报纸上看到了那些消息,你要是能做好,阿姨愿意支持你!缺钱尽管来找我拿,我还是有些老本的!”

“谢谢您!”周秉昆鞠了个躬,但是眼睛还是盯着周秉义。

周家老大沉思着,良久才道:“这确实是个法子,就是咱们这边暂时还没动作。”

金月姬不悦的道:“秉义啊,要我说你哪都好,就是太守旧了,南方北方也不过都是早晚的事,等别人做出事来,那还有你的份了嘛!你弟弟敢为人先,勇于担负社会责任,我就觉得挺好,你要是不提他张目,那我就豁出去老脸去找找人!”

周秉义苦笑道:“妈,您的话我都明白,我也知道秉昆是好心办好事,这样吧,我搞个调研报告,写篇文章,递到上边去,给秉昆造造势!”

“等你写完了,黄瓜菜都凉了,一点魄力都没有!”金月姬大怒,说着拿起电话来,拨通了一个号码,语气不再那么激动,原原本本的将事情说了一遍,那边的声音听不清楚。

金月姬挂断了电话,在周秉义惊讶的眼神中,对周秉昆温和的道:“秉昆啊,你的事情我和相关人士说了,他们说这周内能够给你答复!”

周秉昆感激道:“老人家,您真是古道热肠,太感谢您了!”

金月姬瞪了一眼女婿,道:“你这是真的为群众做事,是好事,这种好事我都不帮,那我和冬梅他爸爸奋斗这么多年的意义是啥呢,事到临头须放胆,我期待秉昆你能够做出成绩来!”

周秉义低着头,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周秉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本来就不指望周秉义这个大哥,今天登门不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已,至于周秉义,他很快就会想通的。

时代的浪潮,不会因为少数人的保守和怯弱而动摇。

出了郝家,周秉昆又去拜访了马守常和曲秀贞两口子,这二位的身子骨好得很,一点毛病都没有,退休赋闲在家没事干。

周秉昆干脆提出,让曲秀贞去给自己未来承包厂子当顾问,老太太人老心不老,当场就应下了。

……

金月姬的能量很大,第二天就有人找到了周秉昆,将其带到了区办,一位领导接见了他,充分的了解了他的诉求后,礼貌的将其送了出去。

周秉昆有些时候真是感到郁闷,看人家那些穿越者前辈们,搞点事业简直太轻松不要,77年就敢写书,八十年代刚到就敢做大生意,发财简直是轻轻松松。

在周秉昆看不到的地方,对他的调查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其人其事其家庭,作家身份到底是否属实,其收入状况是否如其所言那样良好,究竟是否拥有承包两间工厂的实力……

对于这种个人承包企业的做法,到底是否可行,有关方面也进行了深刻的论证,派人外出到冀省考察了马胜利的事迹,周秉义主动请缨,带人去实地查证走访。

他们惊奇的发现,经过马胜利几个月下来的经营,冀省造纸厂的效益增长简直是肉眼可见,事实证明了这种做法对于增进活力和创收是行之有效的。

周秉义至此才不得不承认,这个周家子女中的异端,在很多事情上竟然已经走在了他这个大哥的前面。

回来后,周秉义将所见所闻具体的打了个报告递交上去,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周秉昆作为共乐区子弟,身份上又挑不出毛病,这一方面自然也合格了。更主要的是有金月姬的作保,这可太重要了,人情社会莫不如此,尤其是在风气比较保守的江辽省更是如此。

又过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周秉昆终于接到了通知,叫他过去和木材厂、家具厂的主要领导会面。

周秉昆如约赶到,肖国庆和孙赶超正一脸高兴的等着迎接他,看到他的自行车出现在视野里,立马冲上去将他接了过来。

进了会议室一看,场面安排的很大,两个场子的领导,再加上区里来的办事人员,济济一堂呀!

流程走得很简单,私底下该查该讨论的早都定下了,能放在表面上说的,也就几乎等于是最后通知了。

两家工厂作价十八万承包给周秉昆,后续经营权转归周秉昆,承包期只有三年,自负盈亏,现场就可以签字,签字后便可以立刻成效。

面对这个条件,周秉昆感觉对方应该是把自己当成了慈善家,接手后他只是掌握工厂的经营权,管理权仍旧在原班人马手里,就连工人的福利也要他来管,这条件未免有点太苛刻了!

对此,周秉昆提出了自己的利益主张,经营管理权的力度要加大,包括改进生产线,购置生产设备,自主决定产品生产相关事宜,并且延长承包期为五年起,厂内人员福利由企业与有关方面共同承担,按照比例支付。

两方的意见顶在了一起,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和协商了,周秉昆并不着急,他有的是时间,着急的是业务即将停滞的两家工厂和里面的人们!

协商过程又持续了半个月,这期间,消息还是传了出来,工人们也得知了差不多的内幕。

肖国庆和孙赶超的办公室,被堵了个结实,到处都是打听消息的人们,人与人之间仿佛都成了命运的共同体,人们的互助精神达到了顶峰。

周秉昆的好家庭给了他底气和优势,得知是他来承包,原本已经有些波动的民意,很快平息了,周志刚从那天起成了最受老街坊们欢迎的人物。

儿子的做法,让周志刚觉得很自豪,虽然他已经搬离了光字片,但是很明显,光字片的邻居们,并没有忘记他周志刚一手塑造的家风。

他们只需要知道周志刚和周家这两个概念,就朴素的认为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这是何其盛大的信任啊!

周志刚的压力很大,同样,他也把这种压力传递给了儿子周秉昆。

紧张的半个月中,周秉昆甚至做好了事情失败的心理准备,也做好了应对一群人一起来的事件,但是好在都没有发生。

最后,厂方还是决定接受了周秉昆的提议,按照他的方式,即刻签字生效。

那一刻,周秉昆无比郑重其事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新闻报刊用巨大的篇幅报道了这一事件。

远在京城的周蓉也通过报纸看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消息,要知道,如果说马胜利是承包第一人的话,那周秉昆几乎就可以算是第二人了。

而这个第二人,竟然是自己的弟弟!

作家、诗人,周秉昆!

周蓉那一刻感到的是无比的滑稽,但是弟弟坚定的声音告诉她,那就是事实,世道变了!

签字后当天,周秉昆用最后的人情和一通电话拨通了钟汉强。

电话挂断的那一刻,新的生产线设备和技术人员乘坐着火车,跨越大江南北,将家具工厂的希望送到了吉春市。

有一封电报拍到了靠山屯,两天后,身在马家堡子的葛树林接到了电报,看完了译文之后,狠狠一拍大腿,掏出了从靠山屯公社申请下来的木材采集许可。

马家堡子浩浩荡荡的上山伐木开始了,郑大虎听说是妹夫的决定,激动地嗷嗷叫,照着一棵数十年的大树狠狠撞过去,但是直到把自己撞痛了,也没成功撞倒。

……

半个月后,从鹏城和港岛招募的新式家具生产线工人到达了,但是因为生产设备还在路上,他们除了感受吉春人们的热情外,能做的也不多。

周秉昆将肖国庆和孙赶超分别安排在了木材厂和家具厂,俩人甫一获得重用,立马展现出了对周秉昆的绝对信任,主打的就是你说啥我听啥。

至少目前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心是不能考验的。

周秉昆通过近十年的功夫,成功的将肖国庆和孙赶超两个牢牢系在自己身边,成为了自己的忠实伙伴。

家具生产装备是在签字后一个月多的时候到的,家具厂的领导们一起来看热闹,眼看着新鲜出炉的机器在工人们的装配下,成功运行起来,那隆隆的机器声音,仿佛是一剂强心针,给濒临倒闭的木材厂注入了全新的生机。

按照周秉昆的设计,家具厂整体生产流程全面翻新,在南方招募来的工人教导下,一批本土的优秀代表,成为了第一批学员,专门和南方的同伙们学习新的生产方式。

机械化的魅力,流水线的简约,不再采用纯手工榫卯结构的制作方式,纯粹依靠板材和螺丝钉拼装的过程,更是让认真负责的工人们,感受到了强迫症的福音。

当然了,一些传统的老手艺人对此是极为不满的,他们认为只靠着加工出的板材,用螺丝钉加固的家具没有灵魂,不配称之为家具。

但是周秉昆告诉他们,这就是在这个时代发展的表现,想要在这个时代存活下来,简单高效的工业流水线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家具厂赖以存活的充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