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科幻小说 >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 > 第120章 臣请诛户部国贼

第120章 臣请诛户部国贼

会试结束以后,乔致庸的心事彻底放下,距离四月十五放榜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给他利用。

四月十七,只休息了一天的乔致庸就被胡沅浦叫到了府上,老头二话没说,直接告知他咸丰皇帝已经失去了耐性,得知会试结束,这便要召见乔致庸了。

对于这位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乔致庸还是有些好奇的,史书上对这位皇帝的评价不一,但谁也躲不过的就是苦命二字。

自咸丰登基以来,内忧外患之烈火便一直催逼着这位才干不足的皇帝,年轻人急于求成确实也办了些错事,但是就眼下的这个情况,即使是换了鬼子六上来,基本上也是差不多的下场。

次日一大早,乔致庸梳洗停当,穿着得体又不失气度,坐着长栓赶着的马车来到了胡府。

胡沅浦见到年轻人准时赴约,喜笑颜开,他本来还以为文化人有点小脾气呢,没想到一召即来,丝毫没玩什么三推三却的把戏。

俩人坐着车往宫禁行去,在宫门外下了车,接受了严格的盘查后才进了勤政殿。

没等一会儿,一個尖细的太监声音拖着长长的腔调喊道:“皇上驾到!”

胡沅浦拉着乔致庸赶紧跪下磕头行礼,乔致庸忍着恶心照办,心里想着就当拜个死人罢了!

“老臣胡沅浦拜见皇上!”

“生员乔致庸拜见皇上!”

一阵脚步带起来的微风拂过,乔致庸看到一双黄色的靴子快步经过,在前方的坐下。紧接着一个中气不足的声音传来:“平身吧,安德海,给胡爱卿看座吧!”

胡沅浦在这是常客了,向来有御前赐座的恩遇,很是自然的谢了恩坐下。乔致庸看的清楚,这老头半拉屁股都悬在空中呢,这坐的只怕比站着还辛苦。

他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咸丰又道:“生员乔致庸,抬起头来,与朕细看!”

乔致庸闻言微微抬起脸,但是却没有傻到四处乱看,眼神低垂,状似恭谨。

咸丰端详了一下,硬挺的身姿,厚实的身板,十多岁的少年人脸上英气勃发,却又有着一种自信不输他人的气度在。

“果然生的一表人才,不愧这誉满京华的盛名啊!”

乔致庸微微俯身,还不到他接话的时候。

咸丰对胡沅浦道:“胡师傅,癸丑科的会试可是已经开始阅卷了,若有结果可第一时间报到朕这里!”

胡沅浦应了是,顺便给乔致庸吹了一句:“乔致庸此次会试发挥良好,应当中试无碍的,臣恭贺皇上又得一社稷良臣!”

咸丰吃了马匹,枯瘦的脸上现出笑容:“不错,乔致庸,你的书朕都看了,有人说你崇洋媚外,你对此有何看法!”

乔致庸躬身道:“启禀皇上,臣之所著,不过是转自他人,所言并无吹嘘洋人之意,生员受儒家孔圣教诲,自小只知道忠君爱国,一心只想以己之微能助力圣君平乱中兴,却不知何来他人所说的崇洋媚外,臣不敢认承,也不能认承!”

“嗯,朕知道你是忠心的!”咸丰压抑着虚弱病体散发出的咳嗽信号,“书写的不错,朕也托你的福才知道西洋人的虚实,你是有功的!”

“生员不敢!”

“不要太过谦逊,朕并无他意!可朕倒有些疑问,你既然口称孔圣门徒,为何一意鼓吹大兴国家商事呢!”

乔致庸侃侃而答道:“且不提至圣先师也有弟子经商,千古以降之抑商,不过秦汉一统而不得不行者也!若是孔圣人生于今世,恐怕也不得不鼓励学生们经商呢!”

这人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当着自己这个皇帝的面诋毁孔子,真是个狂生,不过是个有本事的狂生。

要是这小子也和倭仁一样只知道说些大道理,给自己念之乎者也,朕少不得也要给这小子发配到大西北找蛮子玩去!

“这些论调朕不在乎,如今南方洪杨作乱,外有洋人催逼开埠,我大清国用日蹙,你到底有何良策没在书中言明,现下在朕面前可以一一说出了,不要再行隐瞒!”

乔致庸听着咸丰的话,知道这货是缺钱缺怕了,竟然以一国之至尊来向自己一个一文不名的读书人求教,也不怕病急乱投医。

“皇上,生员的经济之策,先前已说了一个,那便是如今正在推行的厘金政策,想必皇上已经看到了这一策的成果!

生员的第二个法子,那便是书中所述的兴办国有实业,以商事国有化为手段,丰富我大清国库之收入!

第三个法子,生员却不敢说!”

咸丰和胡沅浦都是奇怪,“朕恕你无罪,只管说来就是!”

乔致庸谢了一声,这才伏地行礼道:“生员上奏皇上,请诛朝堂颟顸无能、害国害民之诸贼!”

咸丰大吃一惊,这小子怎么回事,官还没当上,竟然就学人家御使,动不动就要请诛某某某,不愧是孔子门徒,这诛杀少正卯的本事学的倒是一流!

“你要诛杀何人!”

“请诛刑部尚书周祖培、大理寺卿恒春、御史蔡绍洛!”

咸丰明白了,这小子是有备而来啊,难为他了,自己刚准备要实行的政策竟然就被他知道了,莫非是胡沅浦告诉他的?

胡沅浦被咸丰的目光弄的糊涂,这事可跟他没关系啊,他什么都没说!

乔致庸找到状态了,也不用人问,直接就演技上头,猛然抬头双眼含泪道:“皇上,我国朝今日国用之匮乏,除军费支出过大外,归根结底并非我国穷困,实乃道光年间西人鸦片走私所致的白银外流与银贵钱贱啊!”

乔致庸的意思很简单,没银子花不是因为花的多,而是压根就缺“钱”!这话看似是废话,实则就是在剖析道光以来白银外流与铜钱铸造不足的原因。

咸丰登基后,财政危机已然十分严重,这两年户部那帮人想了很多的法子,包括但不限于卖官鬻爵、裁撤停发饷银、增加学额、考试名额赚招生费等等。

但这都是小打小闹,到今年靠着卖官也才换来二百多万两银子,投到南方去根本是杯水车薪。

真正的大举措,说到底不过也就是加税加赋而已。

眼下的税赋,除了田税加征外,还有盐税和关税,都玩起了借征的把戏,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税也都提前收,搞得民不聊生!

乔致庸提出的厘金法子,其实也是一个害民的恶政,但是好在经由他的设计,厘金没有变成原本历史上那种处处设卡、反复抽厘的收法,而是由各省的厘金分局妥善征收,才算减轻了民间商贩的负担。

厘金分局缴纳的银两,都是运到中枢统一分配,杜绝了原本的地方不对随抽随用的弊端,着实给咸丰帝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若非如此他可不会巴巴的召见一个还没通过会试的年轻人。

对于上述的这些措施,乔致庸多少都可以理解,但是他实在无法接受的就是咸丰即将要采纳的一项政策——铸造当百大钱、发行官票与宝钞。

这种鬼把戏历朝历代都有人玩过,但最后的下场都不美妙,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下场只能是民怨沸腾。

老百姓不是傻子,不是说你规定大钱值多少钱就能买多少东西的,你给钱涨价,商户自然也给商品涨价,谁都不肯亏了自己。

本来因为太平军遮断长江,南方铜料难以北运,造点铜钱都不够,政府再改铸大钱,那样铜料势必更加不敷使用,民间毁坏普通制钱、私铸大钱的现象必然也限制不住。

至于滥发纸钞,元世祖和洪武大帝都没玩明白的东西,你咸丰想搞,未免是太过不自量力了吧!

这些鸟人想发的还不是普通的纸钞,而是没有任何准备金、且不能兑现的空头钞票。就这几天,乔致庸已经听李德龄说京城里疯传朝廷要废掉可以兑现的银票,搞得好多人跑去票号兑现银,搞得200多家票号倒闭。

广晋源的大掌柜成青崖为此掉光了无数根头发,幸亏他家大业大才撑了过来,但是传店之宝一百多个银冬瓜也换出去好几十,老头眼睛都快哭瞎了。

真让这皇帝和这群蠢货把事办成了,吃亏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朝廷肯饮鸩止渴自己绝了自己的根,可乔致庸并不想天下的百姓跟着吃亏受苦。

他的任务是一方面,更有着家国情怀在这里,他如今也算是有点影响力,若是放任朝廷残害百姓,他的良心实在是过不去。

咸丰听了乔致庸的想法,心里也是赞赏这年轻人的远见卓识,他虽然能力不足,但是听话听音还是能做到的。

有人支持倡议,那就势必会有人反对,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就对这套法子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历史上这位侍郎上书建议将不兑现纸钞改为可兑现,被当时恼羞成怒的咸丰帝当成了背黑锅的首要人选,大加申斥,甚至传到了西方马老爷子那里去,写进了本本轮里面。

不过眼下的咸丰头脑还是清楚的,听了两边的主张,他也觉得王茂荫说的没毛病。

关键问题的关键不在这啊,害民与否他顾不上了,他咸丰这个皇帝老儿,是真特娘的没钱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