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那年文娱 > 第150章 网络2.0时代

第150章 网络2.0时代

《那些年》的首日电影票房出来的时候,沈涛已经带着杨小幂和王凯他们开始去跑路演了。

十天二十座城市,是一个非常赶的活,可好在这二十个城市都是目前国内的大城市,交通相对也发达,飞机高速,都能快速到达。

只是从各地传回的数据来看,首日票房并不是太理想,25日点映票房也不过才58万。

这要放在前几年,算很不错的了。

毕竟当年《英雄》点映也才80万。

去年老谋子的《十面埋伏》也不过69万。

只是这些都是之前的数据了,前不久龙叔的《神话》点映票房是98万。

只相隔三天上映,两者却相差了三分之一。

反应在首日票房上也差不多,《神话》是周六正式上映的首日票房是820万,

而《那些年》的首日票房只有540万。

如果按照这個票房数据走下去,这个国庆档,总票房估计不会超过4000万。

《那些年》这个数据,就目前来说只能算还凑合,可却远远低于外界的预期。

毕竟沈涛是创出过《疯狂的石头》票房神话的人。

对他的要求,也会比别人更高。

后续票房会不会增长,只能说看观众的接受程度了。

“不管观众接不接受,我们该做的宣发要继续做下去。哪怕只3000万票房,对我们来说也已经赚了。”

魔都的影厅里,看着刚刚得知消息有些沮丧的小伙伴们,沈涛对这个结果却非常满意。

首日540万,加上点映的58万,《那些年》已经回本了。

只要不亏,对他就是成功。

毕竟这年代,一部电影能从票房上赚到钱的还是少数。

“那倒是,你当导演的首部票房就能产生应力,已经很了不起了。”一旁的黄勃也附和了一句。

趁着宁号在给《疯狂的赛车》做后期的这会儿,黄勃也加入了路演团队。

算是给路演充当临时主持人。

虽然他也觉得,这部片的票房应该更高点。

可这年代,票房低于预期是常态。

只要能赚钱,那就还不错。

“确实,我们首部片就能拿到这么多票房,已经算成功了。”

王凯也笑着应了一句。

如果导演不是沈涛,这不是时代文化的片子。

估计就就这预计的四千万票房,已经够大家开香槟庆祝了。

对他们这些新演员来说,首部参演的电影能成功,就已经值得庆贺了。

也是因为这是沈涛导演的电影,才会让他们期待如此高。

可《疯狂的石头》之所以是奇迹,就在于它的不可复制。

如果《那些年》最终也获得那么高的票房,那就不叫奇迹了,得叫神迹。

原本有些沮丧的众人,被这样一提醒,也纷纷反应了过来。

等到本地路演结束,又开始奔赴下一个城市苏州。

票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可宣传却还得继续做。

随行的宣传人员,把刚才路演的照片,选了几张,快速上传到了电脑里。

并迅速编辑了一篇博文,点击了发送。

这次为了方便宣传,沈涛他们不但带了拍摄团队,也随身携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并且在新浪开了一个《那些年》的宣传博客。

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把现场的活动照片第一时间上传博客。

吸引网友互动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话题。

而关于青春的话题,虽然获得结束了,可话题却没有结束。

随着网络和新闻的发酵,现在参与的人却越来越多。

沈涛已经打定了,只要电影还没下映,话题的营销就不能停。

这算是借助了后世电影宣传的套路,目的是提高观众的参与感。

一站一站跑路演是非常辛苦的。

基本上在路上的时间,比在活动现场的时间还多。

可好在他们这一行都是年轻人,不管是王凯、张汉还是乔山。

他们都是第一次参与路演,虽然很辛苦,却很兴奋。

尤其被影院的观众大声呼喊自己名字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是以往在学校感受不到的。

而沈涛和黄勃已经有过一次经验,为了保持激情,会在赶路的间隙,抓紧时间休息。

只有杨小幂,只要给她一台电脑,不管在哪里她都能精神十足。

虽然笔记本电脑的无线网卡不方便打游戏,可只要能刷网页也是非常开心的。

从苏州到金鳞的这一路上,她就在不停刷着网页。

并且专门找《那些年》的影评看。

这年头豆瓣虽然才出现,可还没有打分功能,可不少论坛已经有自发的为影片评分的帖子。

和《神话》上映的各种质疑不同,《那些年》首映后的第二天,互联网上就出现了不少影评,基本清一色的都是对沈涛的肯定。

光新浪上就一天之内多出了许多赞誉的博文。

其中大多集中在沈涛的导演能力上,当然也有不少是称赞杨小幂演技的,可都被她给无视了。

比起对自己的夸赞,她更喜欢看对沈涛的赞誉。

“沈涛是一个演员、也是一个歌手,更是一个编剧,可现在他是一个导演。他把故事用小说讲了一遍,讲完了却还是放不下,于是又用电影和歌曲再讲了一遍。这回,他终于满意了。因为只要看了电影的观众,都能和他一样放不下......”

——《南方都市报》

“《那些年》在蓉城影城放映的过程中,一向看片比较拘谨的观众,居然默默流下了眼泪。上一次看见如此多人因为一部电影哭泣,还是一部叫《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

——《蓉城快报》

“沈涛不是科班导演出生,他拍的电影没有那些刻意煽情的镜头,也没有炫技的手法。可就是这些朴实无华的拍摄方式,为大家塑造了一个真实的梦境。如果那些年,我们能勇敢一点,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

——《羊城晚报》

“我收回曾经说沈涛拍不好电影的话,他能拍电影,更能拍好电影。只是电影拍的太好了,直到现在我都还没法走出来。”

——天涯论坛,北方影武士

和以往传统媒体时代的单一发生渠道不同。

博客的到来,不光是把互联网推进到了2.0时代。

也让各方的发生渠道更多了。

就拿上面那些媒体,他们除了在自家的报纸版面进行刊载,也会把一些内容搬到网上。

尤其现在年轻人,看报纸的越来越少,反倒很多人会在博客上关注各个新闻报刊的博客。

用来获取最新消息。

当然相应的,名人效应也被进一步放大。

比如史航这种比较知名的影评人,他们在网络的话语权就变得更大了。

只是这时候博客才出现,不少人都还没发现这东西的好处。

现如今也就徐进蕾的为了凸显文人属性,率先开通了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