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山野小闲农 > 第四十五章 返家议事

第四十五章 返家议事

一路不停,陈观终于赶在太阳完全落山前走出了深山老林的范围,只要再翻过前面的这座小山头就能看到自个家了。

陈观有些喘气,离家已经不远了,他准备放慢脚步缓一缓。

这种长达数个小时在山林地带持续、高速的移动奔跑,真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即使长期接受训练的士兵这么搞下来也得精疲力尽。

也就陈观这不断接受空间改善的体质特殊,再加上时不时灌一口空间灵液缓解疲劳,陈观这才能有些非人的赶在天黑前回到村子范围,但也是累得不轻。

站在村子后方的山头上,可以看到各家稀稀散散亮起的灯火,黄昏中山间的村落显得宁静又安详。

陈观也看到了自家的灯光,毕竟这座山头正对着的就是陈观家那一片。

稍缓过气来的陈观不经意的就加快了步伐,快速下山向着自家的屋子行去,明明离家不过三天,却意外地想念。

家里的后门从里边锁着,陈观也进不去,只能再绕到屋前的正门。

陈观刚刚推开门,还没来得及喊妈,就听到几声还比较稚嫩的狗叫声,随即就看到两只狗子欢快的摇晃着尾巴朝着自己冲了过来。

陈观蹲下身,乌云和踏雪前足扒在陈观小腿上望着自家主人,那小尾巴摇的快成风扇了。

“你两现在竟然已经能听出我的脚步声了?成长的挺快嘛!以后老陈家看家护院的大事可就交给你们了。”陈观抚摸着自家狗子,半个多月前带回来时还是那么小一点,现在已经有那时三倍近四倍大小了,正常情况下小狗长到这么大需要近两个月时间。

狗子这么大正好是最可爱的阶段,毛茸茸还有点奶呼呼的。

虽然正常成年细犬肩高60厘米左右,但综合体重等方面其实算不上大型犬,只能算作中型犬,不过陈观家的这两只如果用灵液继续培养下去很有可能会超过这个水平。

“最近得少给你们喂点灵液了,长得太快了也不行啊……”陈观看着手下温顺的蹭着自己的狗子想到。

“回来啦!之前不是说要一周嘛?”却是陈文清和陶翠萍听到狗的叫声来到了门前查看情况。

“这突然回来没出什么事吧!?”陶翠萍担心儿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赶忙走上前仔细看起来。

陈观见老妈担心的在自個身上到处摸,赶忙解释到“妈,我好着呢,没出事。就是感觉没什么意思了就提前回来了”。

“真没什么事?”

“没事,妈你看嘛,我这好得很。”陈观平举双手在老妈面前转了一圈示意。

陶翠萍见儿子没什么事,立马态度就变了,一巴掌打在陈观背上。

“之前准备那么多东西,又信誓旦旦的说什么要在山里呆一个星期,我还以为你小子能成个什么精呢!这怎么三天就回来了?之前走的时候说什么卫星通话,能随时联系,出去三天怎么没见你打个电话回来!”陶翠萍一开始还在挪谕,后面越说越气。

“妈,我这不是忙着赶路给忘了,那个,我给你们带了好东西回来!”陈观心里暗暗叫苦,他在山里过的太悠哉了,完全把打电话报平安的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于是赶紧转移话题。

“走走走,爸妈,咱们先进屋,到屋里给你们看,我可是找到了大宝贝!”陈观双手揽着父母朝屋里走去,两只狗子也欢快的跟在身后。

屋内,老爷子坐在那看到孙子进来也是笑呵呵的问道“回来啦,还顺利吧?”,他刚才虽然没有迎出去,但见到狗的反应也知道是孙子回来了。孙子进山,他其实也是有点担心的。

“爷,回来了,我这次可是顺利的不得了,我在山上找到了一个大宝贝呢!”陈观当然不会说自己是没了解清情况,预估错误下虎头蛇尾的跑了回来,报喜不报忧嘛。

让爸妈都先坐下,陈观从包里掏出了用布包和青苔包裹的老山参。他在出山时就把饱和装备都从空间里拿了出来,老山参那也是提前放好的。

算是给自己提前回来找了个借口,挖到了好东西可不得提前回来,带着在山里晃悠搞坏了怎么办。

将包裹在青苔包裹放在茶几上慢慢摊开,一株根须完整的老山参展现在几人眼前,那参叶已经被陈观提前去除了。

看到这东西,陈文清和陶翠萍都瞪大了双眼,老爷子也拿出了自己的老花镜戴上。

“我滴个乖乖!这人参你从哪里搞来的?看着可不像养殖的,这年份可不低?”陶翠萍惊讶的向儿子问道,自家就是种植党参的,相关的知识她好歹是懂一些的。

陈文清虽然没说话,但看眼神就知道和陶翠萍是一个意思。

老爷子则戴着眼镜,附身仔细观察了起来。

“老妈你这不是问废话嘛,我从山里回来,你说这从哪来的?这次运气不错,进山不久就发现了,所以才提前下山了。”陈观磕着瓜子,漫不经心的解释到。

陶翠萍看他这样子气的两眼直瞪。

“不错,看年份已经超60了,芦、艼、须都很完整,体态也不错,是棵成色上好的野山参。”仔细观察了一会的老爷子收起了自个的老花镜总结道。

“爷爷,您还懂这个啊?”陈观好奇了,老爷子这还能认出野山参?

“你爸上次不是说了嘛,老头子我年轻的时候进山打过猎,看时候也跟着人抬过几次参。”老爷子摸摸胡子有些自得,随即继续解释道“看这东西也是有口诀的,‘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艼,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上’,记好这几点再多见几次真货,有经验了分辨这东西不难”。

“不过这东西老头子也有几十年没见过了,更别说是这种品相的,这棵参鲜重差不多有三两多了。”对这种品相的老山参,老爷子也很是感叹。

陈观知道,老爷子所说的三两多重不是现在的三两,而是16两秤的三两。

不同于现在国内所用的一斤合十两,1两等于50克的计算方式。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1两等于31.25克,至今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还在沿用这种计算方式。

这棵参接近有100克重,所以老爷子估的三两多也是很准的了。

以前参行里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而且这个重量指的还是干重,像陈观手里这株参,净制阴干后干重能有40克就不错了。

要知道野山参的重量不是随着年份的增长就一定增长的,之前提到过野山参受到损伤后会自我保护进入休眠,当野山参进入休眠期后没有枝叶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维持自身就会消耗之前积攒的养分,这时野山参就会产生负增长发生减重。

有些拍卖会上出现的上百年的野山参干重才20多克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能够长到七两(现在的218.75克)的野山参至少都需要百年以上甚至数百年。

像是1981年在长白山发现的一株鲜重505克,净制阴干后285克,折合旧称9两1钱2分的野山参号称‘人参王’,经鉴定有这棵参王有160年生长周期,堪称稀世珍宝,至今被珍藏在大会堂吉省厅中。

到了现在不说八两的‘宝’,能找到七两的参都算得上是是奇迹了……

“爷爷还真是好眼力,我之前用带的电子秤称了,鲜重有98克。”陈观向着老爷子竖了竖大拇指道。

老爷子颇为自得的摸摸胡子,笑而不语。

“那这人参怎么伱打算怎么处理?”一旁听了一阵的陈文清问道。

“刷干净阴干后留着吧,这种好东西可不好找,关键时候有大用。”陈观想了想说道。

“处理人参我会,完了我帮你把这东西处理了。不过留着就不必了,咱家里用不上,你不如拿出去卖了换钱。你现在要弄果园、修路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过段时间买果苗又是一大笔,这东西还是卖了吧。”陈文清听了陈观的想法后建议到。

“对啊,还是卖了换钱吧,放着也用不到,况且放在家要是被人知道了那麻烦事就来了!你都不知道今天中午……”陶翠萍也赞同的说道,之后还想说什么却被陈文清打断了“那些事之后再说,现在先说眼前的事。”

“卖了吧,咱家人身体都不错用不到这玩意,留在手里确实容易招惹麻烦”老爷子也说道。

既然家里人都觉得卖了换钱比较好,陈观也是同意道“行吧,那爸你就帮忙处理一下,我完了联系人找个买家”。

如果手里只有这一株野山参,陈观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同意卖了换钱的,这种东西现在想卖钱容易,想买就难了,有些病这东西是真可以救命的。

但陈观空间在手,完全不缺这种野山参,需要的时候找个借口进山一趟直接从空间里拿就好,所以他才会同意家里人的建议。

陈文清将人参重新用青苔卷起后收了起来,准备洗刷干净后阴干处理。

见人参的事说完,陶翠萍按奈不住了,就想把自己之前没说完的话全吐出来。

“儿子你都不知道,今天中午开全村大会,说是村里的补助款下来了,要把村里修路的事定下。你一下子捐了三十万给村里修路的事村委可没少替你宣传,估计到了明天十里八乡的都会知道陈家坝出了个发财的,捐三十万眼睛都不眨!”

陶翠萍有些抱怨的说着,“你都不知道今天村里那些人有多热情,我和你爸被一群人团团包围,等过几天消息传开了,家里估计都不得安宁……你都不知道……”。

连着几个‘你都不知道’充分表达了陶翠萍想要诉苦的心情。

“这么久了才定下来啊,我都快把这事给忘了……上面给村里批了多少钱?”陈观一听头都大了,但还是好奇问到。

“批了5万块,再加上你捐的30万,目前修路还有5万左右的缺口,希望每家都能出点钱,筹款把路给修起来。”

“说是希望每家1000块,如果愿意多出点也不介意,到时候有剩下的就过年买粮油发给村里老人,明天开始村委里有人会在那边登记,全部款项都会公示。”说起这些事陶翠萍很是起劲。

“这样啊,既然风头都出了,那咱家再出2000块,这事以后就不管了。至于后边要是家里来人,咱好吃好喝的招待就行,如果有开口借钱的直接拒绝,问就是我钱都投在果园里了!”陈观思考一番后说道,对于出名后的这种事他也比较头疼。

“救急不救穷,要是哪个关系好的亲戚朋友真有事急需用钱,能帮还是要帮一帮的”陈文清闻言插了句。

“你们放心,要真有那种死皮赖脸跑到家里借钱的,你们处理不了还有我这个老头子在呢,老头子我直接拿拐棍抽他丫的!”老爷子在一旁也是举举手中的拐杖笑着说。

陈观闻言也乐了,以老爷子的年纪辈分,真要拿拐棍抽几个人,那被抽的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哪能让您出面,这种事我和翠萍就解决了,让您出面那还得了。再说,咱们认识的人里感觉也没有那样的……”陈文清说着将人参拿着向后院走去。

“那是因为之前都知道你没钱……”陶翠萍嘀咕道,却也没有继续说下去。

“好了,正事算是说完了”陈观靠着沙发伸伸懒腰,“妈,还有吃的么,我下山一直赶路,晚饭还没吃呢!”。

“晚饭没吃?你这臭小子不早说!还有菜,我去给你扯点拉条子去”陶翠萍转身前往伙房中忙活去了。

一说起拉条子,许多人往往会想起疆省。

其实拉条子不仅流行于疆省,整个西北地区都可以都是拉条子的辐射圈,堪称拉条子经济带。

拉条子算得上是甘省大多数人家的日常主食之一,陈观也是从小吃到大。可以说西北孩子吃口拉条子,就有回到家的感觉。

不到十分钟,一碗炒白菜土豆片拌拉条子就好了,陈观呼呼的大口吃起面来。感受着充足的碳水进入腹中,仿佛一天的疲劳都消失不见,妈妈做的面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