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官居七品,开局获送万民伞 > 382.第382章 御前会议

382.第382章 御前会议

事实上尤乃亮的死就像瓜子皮扔进水池里没有惊起半点浪,因为从他二人只手遮天一刻起就注定会有此下场。

众臣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更重要的一件大事上。

“太后,您说大军在罗素汗山战败了?”

狄仁杰身为当朝宰相,听到这个消息依旧不免有些震惊。

数月之前前线刚刚传回消息,大军正在稳步推进,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就全线溃败。

李令月一脸凝重的叹息道。

“是啊,昨天范信跟本宫说起时,本宫也是大吃一惊。”

“听说吐蕃大军大有紧逼凉州一带的趋势。”

这个消息一出,大殿内顿时陷入震惊之中。

自从吐谷浑被收回,凉州一带就成了战略要地,两者相互依存,要是连那里都丢了,整个河西走廊就会彻底沦为吐蕃人的地盘。

“太后,臣认为当务之急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征调兵马开赴凉州巩固当地驻防。”

“二,在征兵备战期间,尽量拖住吐蕃与他们周旋。”

狄仁杰拱手道。

“这个问题本宫已经想过了,大唐至少需要征兵二十万,耗费钱粮七百万贯。”

“才能稳住河西一带的形势,这是一个繁重的任务,不知狄卿有何见解?”

狄仁杰躬身一礼,胸有成竹道。

“太后,老臣认为既然想要与吐蕃决战征兵二十万是不够的。”

“至少需要征兵三十万!至于所耗钱粮只能再苦一苦百姓。”

“江南一带在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三成赋税。”

“其它相对差一些的州县少一点两成。”

听完这番话,众臣捋须点头,确实,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办法。

见众人同意给百姓增加赋税,李令月正要命人拟旨,一道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且慢!”

“晋王?”

众人皱起眉头,不知他为什么阻止。

众目睽睽中,范信朝狄仁杰拱拱手。

“狄阁老,江南一带自内战开启以来元气大伤,百姓的肚子尚且没填饱,您居然说还要再苦一苦百姓。”

“您就不怕百姓走途无路揭竿而起么?”

此话一出满殿哗然,自古以来朝廷缺钱向百姓增收赋税是惯例。

这个晋王殿下是不是胡涂了?不苦一苦百姓,难道要苦一苦在站的诸位王公大臣吗。

出乎意外的是狄仁杰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一脸笑眯眯道。

“哦?不向百姓增加赋税,莫非晋王殿下有别的良策不成?”

范信……

“是啊晋王,您是摄政王又兼着户部尚书,征兵备战筹集钱粮是你的份内之事啊。”

众臣一脸笑意的看着范信,以前一直是他们吃瘪,这回总算出口气了。

李令月也是露出一丝笑意。

“晋王,既然你心怀天下苍生,那就把这个重任担起来吧。”

范信发现自己好像上当了,感情这场气氛严肃的御前会议是说给自己听得。

就等着他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呢。

察觉到事情真相,范信也没脸再待下去了,拱拱手在众臣的哄笑中慌忙离去。

身后笑声更大了,其中好像属李令月笑得最大声。

回到晋王府,范信躺在太师椅上,脑袋上敷个手巾。

到底还是年轻,一不留神就被几个老家伙给算计了。

征兵还好说,给点时间多少能凑上。

几百万贯铜钱短时间内上哪筹集去?

“怎么了夫君,是不是被什么东西难住了?”

银珠公主端着一碗鱼汤走进房间,将碗放到桌上询问道。

范信揉了揉太阳穴,把朝堂上被算计的事说了一遍。

银珠公主听完笑吟吟道。

“原来是这事儿,妾身倒是有个主意,既能替你报仇又能解决钱粮问题。”

“哦?什么主意?”

范信眼睛一亮从太师椅坐起,好奇的看着银珠公主。

“夫君你想想咱们大唐谁最有钱?”

“谁最有钱?”范信挠挠头不确定道。

“应该是太后和皇帝吧,洛阳商会她们占的份额比我还多。

“难道你想让我去找她们要钱的?”

银珠公主笑着摇摇头。

“他们确实有钱,但与你比起来差太远了。”

说着银珠公主打开小柜子,从匣子里拿出一本账册。

“咱们家药坊,布行,美食外卖,酒坊,加上洛阳商会的分红。”

“总收入达到了这个数。”

银珠公主伸出两根白嫩的手指。

“两千…!”

话说到一半,范信赶紧下地把窗户关上,唯恐被人听见。

“银珠,你不会是让本官自掏腰包去筹集钱粮吧?”

“你想什么呢。”

银珠公主翻翻白眼:“妾身的意思是让您给官商征税。”

“税率依照商贾的规模依次递减,像您这样的多增一些。”

“规模小点的少增一些,养家糊口的摊贩保持不变。”

范信摸着下巴琢磨一番,依照规模给商贾征税确实是个好主意。

虽说自己会受到一点点损失,但与国库充盈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好,就按你说的办,本官这就拟订一份详细的计划递上去。”

瞧着范信风风火火的样子,银珠公主没好气的拉住他。

“等等,给官商征税终归是动了人家利益。”

“你在折子里一定要写明,这是特殊时期的暂行办法。”

“战事结束后会逐渐恢复原有税制。”

“而且缴税大户也不白出钱,户部会以朝廷名义为其颁发荣誉牌匾。”

“每年官府采购会优先考虑缴税大户。”

“这样,您面对官商的反弹就会小很多……”

看着侃侃而谈的银珠公主,范信一时间呆住了。

肤如凝脂,手如柔荑,一双清冷的俏脸充满了别样风情。

不知为何,范信想起了那句话。

北方有佳人,小小可清纯,一步留清香,一顾乱红尘。

“夫君,您怎么这样看着人家?”

银珠公主小脸通红的低着头,白嫩的玉手搅拌在一起。

心如小鹿乱撞一般砰砰砰直跳。

见状,范信情不自禁的伸出手向银珠公主的腰肢揽去…

就在这时,窗户被顶开,一个扎着羊尾辫的小女孩和一颗硕大的马头伸进来。

“咦,母亲,你和爹爹这是干什么呢?”

“啊,没干什么啊,我和你父王研究账册呢。”

银珠公主小脸通红的掸了掸袖子,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幸好没发生什么,不然被女儿和一匹马撞见,真是羞死个人了。

“真的?”

在两人身上打量一番,小女童有些疑惑的挠挠头。

“好了,你不是和黑风马去洛河溜达吗?”

“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范信没好气的瞪了小丫头片子一眼。

想起正事,小女童大眼睛顿时亮起来兴奋道。

“我和黑风马走到半道上听说庙会来了一伙西域高人,特意来找你们看看。”

“西域高人?

范信一怔,西域高人自大唐贞观年间,每年都会来长安和洛阳表演,这没什么奇怪的。

他好奇的是现在也不是什么重要节日,西域高人怎么突然跑来了。

“夫君,既然孩子愿意看,你就带她们几个去吧。”

“妾身留在家里帮你草拟一份税务奏折。”

“那就麻烦你了。”

朝银珠公主道了声谢,范信命人套上马车,在侍卫的跟随中前往庙会。

几十年官场生涯,他还没见过西域高人表演过。

趁着没什么大事正好去看看。

来到大街上路变的拥挤起来,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向庙会涌去。

大家都想看看西域高人会些什么稀奇的法术。

看见晋王的车队来了,新任雍州牧赵华迎上来

“下官参见晋王殿下。”

“赵大人不必多礼,本王听说有西域高人表演法术,特来看看。”

说话的时候,范信往庙会广场看了一眼,并没有西域高人的踪影。

“晋王有所不知,西域高人正在四夷馆歇息,稍后就会赶来。”

“请随下官这边来。”

范信跳下马车,带着女儿和府里的丫鬟来到遮阳棚里坐下。

没多久,几个蒙着黑色面纱的女人在百姓的欢呼中走向广场。

“国公爷,这几个女子就是西域高人,听说会不少法术。”

赵州牧坐在一旁笑着介绍道。

范信点点头,目光向几个黑沙女子望去。

不知是否错觉,他觉着其中一个女人好像瞅了他一眼。

很快。

在众人的期待中,一名女子双手持萧吹了一段曲子。

令人惊奇的是随着曲调的变化,盘踞在肩膀上的蟒蛇忽然昂立起身子抖动起来。

惊的围观百姓纷纷捂住了嘴。

另一边,一个女人掀开面纱一角,对着火把轻轻一吹。

一道火龙猛地窜出,吓得附近百姓大叫着向后退去。

就在众人看得津津有味时,一名官差按着佩刀,神色匆匆的来到赵州牧面前低语了几句。

听得后者脸色极为难看。

“你说的是真的?”

“千真万确,人刚刚被捞上来,死亡时间应该是三天前。”

“好,你先去现场看看,本官稍后就来。”

打发走属下,赵州牧尴尬的朝范信拱拱手。

“晋王殿下,刚才有人从河里捞出一具无脸沉尸,下官恐怕得失陪一会。”

“去忙吧不必管我。”

目送赵华离开,范信眉头微微皱起,凶手连人都杀了,为什么要取走死者的脸呢?

“好!”

沉思之间震耳欲聋的叫好声打断了范信的思路。

抬头望去,只见一名戴着面纱的女子不时回过头去。

每一次转回来时脸上都会出现一副新面孔。

“变脸!”

范信没想到西域高人竟然也会巴蜀一带的变脸,

一时间起了好奇之心。

日落十分,西域高人向围观众人施了一礼,向着四夷馆离去。

“好了,咱们也回去吧。”

范信招呼一声,带着十几个小丫头坐上马车往回走。

来到家门口时,两名等在此处的千牛卫单膝跪地道。

“启禀晋王,太后有旨急召您入宫面圣。”

“知道了。”

将缰绳交给护卫,范信带上六子跟随千牛卫向泰安殿奔去

来到大殿时,这里已经站了不少大臣。

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都在猜测发生了什么事。

“晋王,你是摄政大臣,知道太后这么晚召我们前来所为何事吗?”

狄仁杰小声问道。

“狄阁老说笑了,您这个宰相都不知道,下官怎么会知道。”

范信摇摇头回道。

虽然心里有些猜测,但应该没这么快才对。

所以他也不清楚妻子找大伙来干什么。

随着内侍换上宫灯,李令月在英娘的陪同下坐上龙椅。

目光扫过众人笑着说道。

“诸位爱卿不必担心,本宫找你们前来是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宣布。”

这话一出口,大殿内紧绷的气氛顿时一松。

狄仁杰笑呵呵道。

“不知太后有什么好消息要宣布,以至于连一晚上的时间都等不了?”

“是啊,太后,不会是兵发凉州的吐蕃大军撤了吧?”

面对众臣的好奇,李令月哈哈一笑,朝帷幕招招手。

“你跟诸位爱卿说说吧。”

“臣,遵旨。”

一名披着斗篷的男子从帷幕中走出,朝众人抱抱拳。

“诸位大人,数日之前太后命末将前往吐蕃暗中离间土蕃王和第一家族。”

“土蕃王收到消息后当场表示愿意与我国共商盟约。”

“一起铲除祸国殃民的权臣!”

话说完,想象中的弹冠相庆并没有出现。

狄仁杰迟疑了一下道。

“太后,论钦陵家族是吐蕃第一家族,我大唐数次在其手中吃亏。”

“土蕃王答应的这么痛快怕不是其中有诈吧?”

李令月淡然一笑。

“当然没这么简单,土蕃王虽然答应了我们共商盟约。”

“但却提了两个条件。”

“第一,除掉论钦陵家族后吐蕃撤兵,大唐正式承认吐蕃领土地位。”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土蕃王亲自邀请本宫前往凉州共商盟约!”

第二条无异于惊天巨石砸进水面,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两百多名大臣齐声阻止道。

“太后,此事万万不可!吐蕃狼子野心小心有诈!”

李令月微微一笑,不以为意的摆摆手。

“诸位爱卿不必担心,凉州刺史派人送来八百里加急密函。”

“他告诉本宫,目前凉州一带驻守着四万大军。”

“绝对可以护卫本宫的周全。”

李令月顿了顿,朝心腹颔首示意,后者拿出两份密折向众臣展示。

“这是凉州情报司和地方刺史送上来的密折,安全上绝对没有半点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