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朱由榔:我不做亡国之君 > 第91章:帝国的黄昏

第91章:帝国的黄昏

关了这么久的小牛犊耿精忠终于被洪兴皇帝放了出来。

再一次呼吸到新鲜空气的耿精忠兴奋得小脸通红。

别看他这时候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不久之后,清廷将会把这个这个看起来有点腼腆,有点害羞的小将军写进他们的史书。

以前的耿精忠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只知道四处挥砍,虽然能带来不小的杀伤力。

但这样的刀锋芒太露,盛气凌人。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这样的刀他只是一把好刀,距离名刀还差得很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改造之后,耿精忠学会了收敛锋芒,学会了屏息凝神。

这就像给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加了一个刀鞘。

让人只看到外面平平无奇的刀鞘。

殊不知,此刀一出,见血封喉。

此时的耿精忠收起了他曾经那桀骜不驯的纨绔子弟样子。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行事果断,目光深邃的白袍小将。

他带着他的十万精兵日行上百里。

两天后,就追上了刚刚打扫完战场,准备朝北京进发的李来亨。

李来亨这次虽说是打了胜仗,可他这个胜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鳌拜送给他的。

是一个胜利的败仗。

如果不是鳌拜突然撤军回防京师,说不定李来亨的脑袋都可以拿来装酒了。

他整理了一下队伍,发现自己手里二十万人,几乎折了一半多。

尚之信从邯郸带来的五万人,也因为李来亨的失误,导致死伤过半。

这么大得伤亡,根本不配算一场胜仗。

而且很多人,还是死在李来亨无差别攻击上。

这件事他以为不向洪兴汇报洪兴就不知道。

只是打仗的时候就按照打仗的管理办法来办,这叫战时应急。

很多账,其实都是打完了仗了再来算的!

追上李来亨之后,耿精忠和李来亨简单开了一个碰头会。

商量一下两人如何进攻北京的事情。

现在整个北直隶,天津,山西等地的守军几乎都撤了。

所有人都跑到了北京,保卫京师。

两人一商议,既然大家都跑到了北京,那他们不去凑凑热闹估计说不过去。

耿精忠带着他的精锐部队轻装上马,先去北京。

李来亨和尚之信率领剩下的十多万人,带着辎重粮草还有火器在后面慢慢来。

明军这一路几乎没有遇到阻拦,甚至耿精忠心心念念的天津,此刻也几乎只剩一座空城。

很多清廷的人都早早地接到了离开的通知。

他们在耿精忠还没渡过黄河就已经带着一家老小开始跑路了。

而此时的北京城,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早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就像一锅冒着青烟的热油,只要滴一滴水进去,马上就能炸锅。

康熙小皇帝在下达撤出关外的指令之后,就颓唐地坐在龙椅上等着启程。

十一岁的康熙已经渐渐明白,大清的基业,这回是要葬送在他手上了。

还有其他办法吗?

还有力挽狂澜的机会吗?

这北京,还能再住下去吗?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多尔衮指挥八旗兵,以吴三桂为向导,兼程入关,占领北京。

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正式入主中原。

此后,八旗铁骑挥着大刀攻城略地,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明朝基本上宣布灭亡。

但好日子基本上没过几年。

平地一声雷,稀里糊涂地出了一个永历帝朱由榔。

这个大明朱家后裔不简单,竟然能降服刽子手吴三桂。

此后攻守易形,一路从缅甸平推过来。

两年时间,就收回整个黄河以南的地区。

把清廷的生存空间一压再压,直到压缩到北京城内。

“皇上,走吧!李定国正在疯狂攻打宣府城,不日就会破城。李来亨和耿精忠也正在朝北京赶来,北京,守不住的!”

孝庄的声音打断了康熙的遐想。

看到在龙椅上陷入沉思的康熙,孝庄满眼心疼,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大清这几十年的兴盛荣辱,她是见证者。

几十年波澜壮阔,她的心里已是一口安静的古井。

对于这些东西,她看得很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是女子的缘故。

在她看来,这片土地本来就不是他们的。

现在主人回来了,自然也应该让出人家土地。

这么多年了,自己也该回去了。

“祖母,我有一种感觉,这次一走,我们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对于自小就在北京长大的康熙来说,北京,就是他的家。

现在明军要把他赶出去,他心里很不好受。

孝庄抱着康熙,他的小脑袋使劲往孝庄怀里钻。

他是大清的皇帝,但抛开皇帝这个特殊的身份,他也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走吧,孩子,再不走,就不用走了!”

康熙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他红着眼睛,听着门外吵闹的声音。

有人在搬东西,有人在骂人,车马在响,门开了又关上。

最终一片静谧。

洪兴四年四月十日(1665年),同时也是康熙四年。

康熙最终在一众王公大臣的簇拥之下,出了北京城。

临行前,他回过头最后看一眼这座几百年巍然不动的京城。

二十年沧海桑田,时过境迁。

卢沟晓月依旧,居庸叠翠仍然。

康熙闭上眼,无奈地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随即钻入马车,在一声“起驾”声中,结束了他在北京生活的这十一年时光。

尘归尘,土归土,皇图霸业,过眼云烟耳。

曾经气吞天下的八旗铁骑威名早已不再。

他们在苍烟落照中,赶着老马,载着他们这么多年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朝关外走去。

康熙走后,耿精忠就红着眼睛杀到了北京城。

耿精忠看着这座两年前就应该拿下来的故都北京,心情很复杂。

他下令,城内所有满人,投降不杀!

如若不然,他必让满清鞑子的鲜血灌满北京的护城河。

别人说这话可能还会觉得有些吹牛逼的成分在里面。

但如果说话的人是耿精忠,那大家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他当初可是把天津城内的所有清军全部屠杀殆尽,还一把火烧了架阁库。

蒙古和清朝这次能联合抗明,也是因为他的大力帮助。

耿精忠的名头在清军那里可是如雷贯耳。

眼下皇帝已经逃了,北京是一座空城,守着也没什么用,不如降了吧!

遏必隆负责守护北京,他不愿意降,他也不愿意打!

他只想逃跑!

因为他知道耿精忠这王八蛋攻下北京城后,绝对绝对不会放过他!

难道他俩之间还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