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末残阳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渐入彀中的卢象升

第一百二十二章 渐入彀中的卢象升

面对眼前身穿绣有锦鸡图案绯袍的卢象升,赵信心里说不出的味道。

知道他是忠臣,但正因为是个大忠臣,恐怕极难收服!

“赵总兵,建斗听说兵部侍郎洪大人奉旨来学习赵家军的演练,赵总兵手下的将军们都不同意?”

从这几句话里,就看得出卢象升的水平了,洪承畴来学习新军技能,并非公开的秘密,所以他只能听说,但具体是听谁说,难道还能质问一名朝廷从二品大员?

再则,他并没有直接说赵信不同意,而是把这个锅甩给了他的手下,可谓是给足了脸面。

赵信果然只能故作惊讶,“竟有此事?”

卢象升见状,还以为计谋得逞,赶紧趁热打铁,“赵总兵果然不知情,那想必学习观摩之事,赵总兵并不会拒绝吧?”

赵信心中顿感好笑,你还来给我下套?

赵信故作难色,“卢大人,你可能不知道,赵某与你一样,也是希望朝廷富国强兵,最好朝廷有赵家军这样的军队成千上万,那样赵某就可以回家赋闲去了。”

“哦?”其实如果卢象升稍微一细品,就会发现里面破绽百出,既然希望,为什么不把军权交给朝廷呢?

但卢象升太希望大明崛起了,而赵家军的强大,他是既向往又无奈。

向往的是,倘若大明有这样的威武之师,鞑子又有何惧?流贼又有何惧?

无奈的是,他虽然贵为山东名义上最高行政长官(除了巡抚余大成),但早已没有了实权,在山东地面上,大家只听赵信的。所以他深知,如此强大的武力,怎么可能说交就交出去?

此次他通过朝中好友得知,崇祯有意让洪承畴来山东考察学习新军,回去多半也要编练新军,顿感这是大明中兴的绝好机会。

听说赵信并不同意,因此急的夜不能寐,也不顾文官要比武官高贵的那点陈规陋习了,直接上门求见。

“卢大人可能只看到赵家军的强大,却没看到赵家军为何强大!同样是大明的儿郎,为何我山东健儿就敢战敢死,其他地方的军士就会如此不堪一击呢?”

“为何?”

“卢大人真想知道?”

“请赵总兵赐教!”如果此时有外人,包管惊掉下班,堂堂从二品文官大员竟然向一名总兵求教。

但此刻的卢象升确实被调起了富国强兵的好奇心,他甚至还想,如果能学到精髓,他愿意散尽家财也去打造一支卢家军,当然,这是完全忠于朝廷的卢家军。

“世人皆道我赵家军勇猛异常,却不知,赵家军的勇猛并非为国为民,而是为自己!”

“荒谬,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怎可为一己私利?”卢象升勃然变色。

“卢大人稍安勿躁,听赵某把话讲完。”

“嗯,”卢象升喝了一口已经快要冷掉的茶,掩饰一下心中的愤怒。

“赵家军的军士,主要构成,都是得到了土地的良家子。过去他们没有土地,受尽了地主士绅的剥削和压迫,最无语是朝廷还要对他们加征各种税饷,根本就吃不饱穿不暖。

后来我给他们分了土地,他们拿到了土地后,自然感恩戴德,如果不当兵,最后这些土地保得住吗?所以,赵某说赵家军为自己而战,并无夸大!

为国为民,只是我们士大夫一级的想法,他们对这些兴趣并不大,他们只关心家里人吃否吃饱穿暖,是否没人欺负?卢大人,你说我分析的可有道理?”

“这……”卢象升竟然无言以对。

“若洪钦差学到了此法,回去也试着推行,卢大人学富五车,你说,会是什么个情况?朝廷有能力去镇压吗?”

“沉疴痼疾需下猛药,但治国如烹小鲜,必须徐徐图之,过快过猛反而欲速则不达!”

“那为何山东就可以进行土改呢?”

“好,卢大人问到了点子上,在山东,我使用的是雷霆手段,杀了不知道多少顽抗的士绅官员,朝中其实对我非议极多,背后骂我者比比皆是。”

“赵总兵言过了。”卢象升如何不知赵信说的是真的?甚至他自己也在背后骂过,骂他是独裁!军阀!

“呵呵,不过赵某不惧这些,大丈夫虽知其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望着眼前比自己还小好多岁的山东总兵,卢象升竟然第一次感受到了他强大的人格魅力,自己莫非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敢问赵总兵,朝廷就不能打造此等强军了?”

赵信就是等着卢象升问这个问题。

“朝廷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三,无粮!无兵!无器!

无粮是没有粮饷,朝廷只对基层农户收税,对商贾士绅过于宽容,加上朱家子孙的数量每年都在递增,此消彼长之下,自然一年比比年吃紧,如何有多余钱粮来练兵?

无兵是没有良家子,现在军中吃空饷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其实也不能怪各地武官,不吃空饷他们吃什么?很多地方几十年没有发饷了,也难为他们了。

各级军队的主要战斗力仅仅由几百人的家丁组成,这样的军队拉出去打仗,如何排兵布阵?不打败仗才有鬼了!

至于无器,呵呵,我大明并非没有神兵利器,可惜贪墨克扣严重,军器局里造出来的家伙,哑火炸膛者极多,不少刀枪甚至还不如农家的菜刀,如此兵器,新军如何练成?”

“难道大明真的没救了?”卢象升一脸绝望的望向赵信。

赵信只是笑笑,没有说话,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回答。

“不会的,如今大明少年天子,天纵英才,诛阉党肃朝纲!怎么可能没救,我一定要上书给天子,在京城也搞土改,也建新军,不管多么大的阻力,也要推行下去!”

“卢大人为何如此自欺欺人?”赵信实在受不了他的愚忠了,很不客气的打断。

“圣上若是能下定决心,赵某反认为是极大的祸事,一旦拿京城士绅开刀,估计没几天就会出大事,卢大人不记得‘红丸案’吗?”

卢象升并非不知道这些,只是他一直一厢情愿的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如今被赵信一盆盆冷水浇下,顿时瘫倒在椅子上,竟像浑身被抽空了力气一般。

“要想推行新政,编练新军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根本!而不推行新政,新军根本无从谈起,这就是死循环!”

“赵大人何不助陛下一臂之力?你调精兵入京,谁若阻挡新政,就武力铲除!”卢象升刚一说出口,就发现自己天真了。

果不其然,赵信笑了,“卢大人,赵某就是有这个心,陛下有这个胆吗?他不怕赵某学那曹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