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末残阳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洪承畴平台召见

第一百一十九章 洪承畴平台召见

崇祯看着眼前洪承畴的简历,无疑是十分兴奋的。

此人不仅未过不惑之年,而且履历十分丰富,各个条线几乎都干过,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能文能武,简直就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帅才!

但不知忠心如何?

看着地上古朴规整的汉白玉地面,趴在地上的洪承畴一动不敢动。

他此刻的心情是万分激动的,这里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平台召见了,袁崇焕等大将均是在此处受到召见,然后一飞冲天的。

不过他绝不会做第二个袁崇焕!

寒窗苦读数十载才考上二甲进士,这里面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本以为终于出人头地,也要鲜衣怒马少年郎一把了,结果现实却给他狠狠浇了一盆冷水。

因为没有任何背景,分配的单位很一般,刑部。

可以说是六部里最没前途的一个部门了,但洪承畴就在那里一直从事着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这种感觉简直生不如死。

可怕的是这种感觉,一直要坚持六年。

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他明白:如果他选择撂挑子,必然万劫不复,再难有崛起的一天。如果忍着,说不定就有机会!

机会确实往往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在天启年间,他就等来了这样的机会,被一步步升迁到了陕西任职。

在那里,他遇到了酸腐透顶的杨鹤,居然要对流寇进行招抚?抓到了还要放掉,指望他们感恩戴德改邪归正?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多年的打磨,早就让洪承畴不再是一个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的快意青年,而是学会了察言观色阳奉阴违。

所以他对杨鹤的决策,不管心里多么鄙视多么厌恶,表面上都是坚定的支持者,不管是谁反对杨鹤的意见,洪承畴都会站出来毫不犹豫的维护他的权威。

所以他一步一步的进入了杨鹤的视线,并引为心腹。

杨鹤甚至考虑等自己卸任了,就向朝廷推荐让他坐上三边总督的位置,继续沿用自己的剿寇政策。

对于他的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洪承畴其实就八个字,“位置我要,政策滚开!”

于是当农民军进攻,杨鹤手上无人能用的时候,他看到了洪承畴,这个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下属。

“你敢去吗?”这是杨鹤对洪承畴发出的灵魂拷问。

“敢去,不胜敢当军令!”这是洪承畴对自己的命运发出的不屈挑战。

大胜!

然后在招抚还是怎么地的选择上,洪承畴第一次没有按参考答案作答。

俘获的农民军,挑头的全部砍头,留下一些小鱼小虾,押回去给杨鹤玩玩。

杨鹤怒了,这小子终于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原来你这样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

洪承畴的做法引起了朝中大佬的关注,在杨鹤的极力反对下,升任延绥巡抚,这是对农民军作战的第一线!

朝中大佬的意思很明确,你不是喜欢杀么,那就先给你升个官,然后去杀个够吧,把这些乱民贼寇都杀了!

洪承畴不负众望,在他的强硬镇压下,治下竟然难得没有了流寇作乱。

因此,在这次崇祯遍选天下良臣猛将的机会中,他再一次抓住了命运的尾巴,成功从诸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洪爱卿对剿贼一事颇有心得?”

崇祯的问话,急速把洪承畴拉回到现实中来。

“回陛下,略有小得。”洪承畴不敢放肆,他知道,谦卑是很重要的一种谋生手段,很多官员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姿态不行,那就行也不行了。

“哦?抬起头来,给朕说说。”

“臣遵旨,”洪承畴这时才敢竖起身子,端详起面前的这位大明的主宰。

精致的皇冠,和善的脸庞,两鬓竟已有少许白发,明黄色龙袍之内似乎竟是破旧的衣衫,大明的江山每况日下,真是难为这位少年天子了。

“目前流贼主要集中在山陕两省,数量大约十数万人,官军要击退不难,但难在剿灭干净!”

“一则,官军骑兵不足,而流贼往往胜则一拥而上,败则散逃四野,根本追不上,也分不清哪些是民哪些是贼?待官军离去,贼又复聚,周而复始,剿之不尽。”

崇祯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底下的大臣个个都是满口仁义廉耻,痛骂流贼的比比皆是,但分析原因和拿出剿贼方略的,一个靠谱的都没有。

他点点头示意让继续说。

洪承畴受到鼓励,继续大胆启奏,

“二则,百姓经过数次折腾后,田园荒芜,即便回去也无粮可食,朝廷又没有足够的粮米下拨,因此只能从贼,这是唯一的生路。久而久之,流贼壮大极易,往往只要十数日便能拉起一支数万人的队伍。”

“因此,臣以为,剿贼要从三方面入手,方能奏效。”

“一是要选良将建强军,此为剿贼根本,二是要汰劣吏树新风,此为重要补充,三是要行严法明大义。”

“这第三点是什么意思?”崇祯有些不解。

“就是要对流贼的头目进行铁腕镇压,坚决斩草除根,震慑宵小。对百姓从贼者严惩不贷,让百姓明白跟流贼造反,同样是死路一条。”

崇祯听了很满意,终于来了一个不问自己要钱要粮的干吏了!

本来么,如果朕有钱有粮,还需要找你们干什么?随便哪个下去不都摆得平吗?

最后,崇祯问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问题。

“杨鹤的‘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方略,你怎么看?”

崇祯这话其实大有深意,如果洪承畴说杨鹤的方略不好,那么此人必然是个白眼狼,对他的使用要再次斟酌,今后决不能大用。如果他说好,那么等于否定了自己前面所说的,说明言过其实,也不过是夸夸其谈之辈。

洪承畴早就成竹在胸。

“陛下,杨督对微臣有知遇之恩,微臣这点粗浅本事也是从杨督那里学来。但臣听闻,治国如烹饪,主材固然必不可少,但辅材也尤为重要,缺一不可。杨督的宽与微臣的严,恰恰相辅相成,方能显出朝廷威严和天子仁慈。”

这就是高手过招,直接避开了最难回答的点,反而拍了一通彩虹屁,崇祯极为满意。

翌日,洪承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提督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