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汉羽林 > 第九十一章人满为患

第九十一章人满为患

前世有学者评价,唯有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种族。

任平先前对此,并无感触,但等今日出城等候即将到来的流民时,路过一片耕田,不经意的一撇,便瞧见了里面隐隐有发芽的幼苗时,方才深有感触。

不过任平更倾向于,国人不是勤劳,而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习惯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民族,骨子里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乐观和不屈。

“将军,董都尉已至二十里外!”

任平也没有想到流民来得这么快,如此准时。

眼下不过刚刚到辰时,初春时节,天光放亮,暖阳才出,董进便带着队伍临近沃野城,那便说明他们很有可能昨夜一直在赶路。

想到此处,任平不由得眉头一皱。

翻身上马,带着几十个亲卫,前往接应董进。

快马加鞭,二十里路,都用不上一柱香。

当任平能够模糊看见董进的旗帜时,先是面露微笑,随即脸色阴沉的吓人,周遭亲卫,有内心感性的,皆不忍直视。

整个流民队伍,董进走在队伍前列,但却不是最前列。

比他还要靠前的,是因为知道沃野城就在前方的流民。

这些流民多数都是青壮年,衣衫褴褛,身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外伤。

他们距离任平越近,任平的神情越阴沉。

之所以如此,实在是因为这些跑在最前列的流民,应该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

这些流民,神情疯狂,瘦骨嶙峋,两腮深陷,一双眼睛布满了血丝,浑身上下都透着疲惫之色,但眼神里,却有一股子想要吃掉一切的疯狂劲。

“列阵!”

任平一声令下,其身旁数十亲卫,立刻行动起来。

前排三十人持擎张弩,目标对准那些流民,后排三十人齐声抽出佩剑。

“我乃大汉镇朔将军任平,前方流民听着,立刻站在原地等待,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再往沃野城前进一步!”

任平的喊话,对这些跑在最前列的流民,没有任何作用。

直到此时,他方才看清楚,在那些流民之后的董进队伍,士卒们虽比那些最前方的流民,精神正常许多,但包括董进在内,没有一人骑马,且看神色,同样给人一种深深的饥饿感,疲惫感。

任平先前对于流民的情况,已然有所猜想了,但心里还抱有一丝幻想,等看清一些董进率领的士卒面容后,他心中的幻想直接破灭了。

而此时跑在最前列的流民,已经距离任平不过五十步了。

“放!”

任平一声令下,三十张擎张弩齐射,瞬间便有一排流民中箭倒地不起。

其他刚刚还在往前冲的流民,在看到和他们一同奔跑的同伴,突然倒下后,立马停止了继续向任平所在位置冲击,而是调转方向,哄抢,倒地流民的尸首。

“继续射!”

二世为人的任平,除却今天以外,从来没见过这场面,几個流民为了一条大腿,还不等任平下令射击呢,便撕咬在了一起,死伤了三四个。

任平的亲卫,有不少都被眼前的一幕给吓傻了,即便听到了他的命令,一时间也不知所措,更有甚者,一个简单填装弩箭的动作,重复了四五次,依旧没有装填好,甚至还越弄,手脚越乱了。

“他妈的!手别抖,稳住!不射死他们,难道你们想被他们吃?”

任平一边吼,一边抽出携带的擎张弩,射死了一个还在抢胳膊的流民。

亲卫带的箭不多,四五轮过后,那些如疯如魔的数百流民,加之他们自相残杀,此时已然所剩无几了。

“杀!”

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任平一声吼,抽剑驾马直冲。

任平都冲了,他身边这些亲卫,哪有一个肯落后?

尤其许野,要不是他的战马,着实成色不如任平的,他本身的骑术也一般,拼了老命,都不能超过任平,直接在一旁,挥舞佩剑干着急。

弩箭射击时,那些流民没有跑,和同伴争抢尸首时,他们也没有跑。

但当任平率领数十亲卫骑兵,向他们发起冲锋的那一刻,还活着的上百流民,连一丝的犹豫都没有,转头便往后续的大部队里面鉆。

两条腿如何能跑过四条腿?

任平率先冲到一名流民身后,长剑横削,将对方的后脖颈,刮出一道大口,他很怕从里面喷出来别的什么东西,好在那位流民的伤口处,流出来的依旧还是暗红色的血液。

“一个不留!”

任平在完成首杀后,便勒马驻足不前了。

他需要给出一个态度,做个表率便好了,真正的体力活,自然是要交给手下去干。

任平的“狠辣”,吓到了董进后方的正常流民,这个时候他们方才想起之前任平的喊话,一众人等皆不敢妄动,静静的在原地等待,包括董进率领的百十名士卒,亦是如此。

精锐亲卫,解决这些没了胆气,头脑恢复冷静的流民,速度非常快。

不过片刻时间,任平周围除了自己人,便只剩下一堆尸体了。

董进见此,方才带着士卒,靠了过来。

“任老弟,你身上带吃的了么?”

没有任何客套,董进一边询问,一边开始自己动手,搜寻任平的马鞍。

一旁的许野见此,大为恼怒,便想要对他动手,却是被任平以眼神制止了。

“先喝点水吧,城外备了温粥。”

任平说罢,挥了挥手,身边便有一亲卫翻身而下,连同自家的水囊和马匹一同交给了董进。

听见没吃的,董进眼神中,透漏出失望之色,不过很快便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他接过水囊,猛喝了几口后,便想要翻身上马。

奈何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董进根本没有力气,独立完成上马,最后还是由任平几个亲卫,七手八脚将他拉上去的。

任平怕他摔死,专门派了一个亲卫给董进牵马。

“往前走二十里,就是沃野城了,城外备了温粥,大家再加把劲儿!”

随着任平的号令发出,刚刚停滞的流民人流,缓缓再次“启动”。

“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任平和董进并肩而行,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由他压制速度,后面的流民再有想跑,想冲的,也没机会了。

“妈的!老子这次活下来,这辈子就和他们卫家拼到底!”

任平知道董进话没有说完,故而并没有搭茬。

“卫广那老杂种,让我带着三万流民投奔你,但却一粒粮食也不给,老子想要去求见太子殿下,反被这老杂种,一通乱箭给射了回来。

任老弟,你能想到么?三万流民,饥肠辘辘,老子的战马,第三天就被大家给分食了。

我是真拦不住啊!这些人都疯了,一路走来,地上的草都被他们啃食了大半。”

董进越说越气,两眼冒火,任平相信,若是卫广在此,董进立马就会冲上去,和他拼了。

对于董进的话,任平没有接茬儿,或许是因为见到“亲人”了,一路走来,董进的话,格外的多,但是没有啥实质内容,全篇都是在骂卫广。

任平倾听着董进的怨骂,时不时转头看一看,走路晃晃悠悠的流民,神情愈发凝重。

短短二十里路,队伍之中已然有人坚持不到目的地了。

像走着走着便栽倒昏厥的流民,仅是片刻功夫,任平便瞧见了七八个。

行百步者半九十。

黎明前,往往都是最黑暗的。

任平见到有流民昏厥,依旧无动于衷,并没有因此加快或者降低前进速度。

依照他现在的速度行进,二三里外的流民想要跟上队伍,就得疾跑了。

好在任平先前的杀戮,起到一些作用,将原本脑袋还算正常的流民,隐隐躁动的心,彻底冷静了下来。

人有了希望,善意自然就恢复了。

每每队伍中有人昏厥栽倒,旁边都会有同行人,对其伸出援手。

刚开始,只是一两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伸出援手的人,越来越多,当任平能望见沃野城墙时,队伍中,再有人倒下,一瞬间便会涌现出七八个人对其进行搀扶,救治。

流民们的救治方法很粗糙,有扇嘴巴子,强制开机的,也有帮着锤前胸,后背,顺顺气的,还有就硬扶起来,也不管人醒没醒,直接拽着走的。

对于流民们现在的做法。任平很是满意,但他依旧没有让手下亲卫帮忙的意思。

他深知自己看似强大,实则就是纸老虎,仅仅几十个亲卫,和流民保持距离,如果出现暴动,骚乱还可以通过马匹的机动性,左右穿插镇压,维持秩序。

但若是让亲卫们下了马,任平可不敢保证,那些流民们会做出什么事来?

任平很确定,如果自己出了什么事,那整个朔方,都要乱起来了。

到时候这些流民能活下来多少,便更说不准了。

眼看着流民问题,再向好的方面发展,但任平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倒不是担心后续的安置问题,他是担心范夫人城的汉军。

连三万人的十几天粮食,都分发不下来,显然范夫人城的汉军粮草,出了大问题。

具体什么问题,任平没有在这个时候问董进,对方知不知道内情,还在两可之间,重要的是,此地不是讨论这些的时候。

“一左一右,排队领粥,一人一碗。”

即便城门口,立得两口大锅,煮熬的米粥香味,让那些流民,已经眼睛都直了,但他们还是乖乖遵守任平的命令,老老实实的各自分左右排队领粥。

流民能有这般好秩序,任平在出城前,安排赵三箭,带着三千士卒守卫在此,功不可没。

有一两个不开眼的流民,刚要往前冲,都不用任平发话,许野一个眼神,便有两个亲卫士卒动身前去,两剑扎透前胸,一众流民见此,当即便懂不听话的后果了。

“愣娃!把喝完粥的,带到二姐那里去,有伤治伤,有病治病,能走的,便安排进帐篷村。”

“诺!”

流民见了三千皮甲士卒,都老老实实的,更别说罗愣娃率领的玄铠骑兵了。

“你他妈瞎了?老子是董进!大汉都尉,秩比二千石,多喝一碗粥都不行?”

董进是第一个领到粥的,因为任平的交待,派发的粥,并不烫,这也是任平怕这些饥不择食的人,喝下去把自己烫死。

任平不懂救灾,但是他以前挨过饿,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

他这边刚交待完罗愣娃,董进三下五除二喝完粥,便开始围着发粥的大锅闹事。

负责发粥的士卒,虽然不敢对他如何,但却死死护住锅里的粥,不让他有丝毫机会,可以再次盛取。

“董阿哥,粟米粥有啥可喝的?来来来!一会儿兄弟我请你饮宴。”

任平说罢,翻身下马,也不管董进同意与否,拉着他便往罗愣娃这里来。

“兄弟,哥哥我不用饮宴,喝点粥挺好,咱就爱喝粥!”

“哈哈哈……粥有的是,一会让哥哥你喝个够!”

任平连哄带骗,连拉带拽,总算把他弄到了玄铠骑兵的队伍里。

眼见自家被一众玄铠骑兵包围后,董进有些慌了神。

“兄弟,你这……”

任平闻言,松开了自家手臂,拍了拍董进的肩膀,宽慰道。

“董阿哥,莫要多想,你多日未进柴米,兄弟我怕你吃多了,撑死,烫死,还是请董阿哥先到咱沃野城的医师大夫那,检查一番,调养几日后,你我弟兄再饮宴吧!”

任平说罢,往后一退,立马便有几个玄铠骑兵,将董进贴身围住。

董进见此,想要分辩,但话到嘴边,只剩下一句“皆依贤弟”。

“送董都尉去医营,给我好生照料着。”

“诺!”

左右玄铠骑兵答应一声后,半推半就的便把董进往城门里,街道上的医营诊断点带。

那里有二姐嚓花儿,亲自坐诊,一共配备了十名大夫,三百多学徒。

经过嚓花儿初步诊断,治疗的流民,便会被罗愣娃带走,分派到各个帐篷村。

仅靠两口大锅,装不了多少粥,分派不了几个人。

这两口大锅,主要是为了做做样子,起到个保温作用,真正熬粥的,都在沃野城中的厨帐里。

粟米粥在厨帐中做好后,装到一个个木桶里,再由马车,拉至在北门派发。

如此一来,既节约了北门外的场地,还能保证不间断的派粥,可谓是一举两得。

沃野北门外一共有两个帐篷村,除了这两个帐篷村外,其余的帐篷村,各有五百警备营的士卒驻扎,由崔田统一进行管理。

“将军!嚓医师派人来报,准备的药不够了。”

接收流民这么大的事,任平不亲自坐镇哪里放心的下?

他在北门也就待了不过半个时辰,手下士卒,便来向他禀告,医药问题了。

任平听到这个问题,头疼得很。

“有什么药,用什么药,尽量处理,其他的我自有打算。”

“诺!”

任平不是不知道,医药对于流民的重要性。

这些投奔沃野的流民,缺吃少喝,衣装褴褛的走了十几天,很多人连双草鞋都没有,无论老少,几乎是个个带伤。

关键是他知道重要性,暂时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武帝一朝,就没消停过,几乎是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

东南西北的四方蛮夷,被汉武帝揍了一个遍。

频繁用兵,就导致军队需要大量医药。

此时的大汉,可没有种植药材那一说法,药铺里的药材,都是在大山里采摘的。

在崇山峻岭之间,靠人力采摘,一日才能弄到多少药材?

全国各地的药材,除了盛产药材的地方百姓自留外,再分给各个列候,权贵,豪绅大户,王公贵族,皇上,太子等等之后,剩下的仅是都供应给出征的军队还不够,更别说其他各地的普通百姓了。

吃不上药的普通百姓,只能是小病靠抗,大病靠等。

不过他们对此,却也是无所谓。

整个大汉天下,十处有九处的百姓饿肚子,剩下一处直接饿死了。

大家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吃药了。

怎么都是死,病死和饿死,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什么差别。

药的问题,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朔方全境,医师大夫数量少的问题,任平现在短时间内,更是解决不了。

现在大汉的医师,只要有些手艺,不管在哪里,混个一家三口温饱,却是没啥问题。

他们在关内,老婆孩子热炕头,还没有啥危险负担。

就算任平开高价,谁也不愿意,撇家舍业的到边塞之地,来挣这个钱。

大军之中的医师,大夫,都是发徭役召集过来的。

人家是有汉武帝旨意的,任平有个屁?

他现在手头上的十个医师,大夫,包括嚓花儿在内,先前不是奴隶,就是给人吃错了药,出了人命,吃了官司,分配到此,没有一个是此前有清白身份,自愿来朔方,治病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