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汉羽林 > 第八十七章大刀阔斧

第八十七章大刀阔斧

“任将军回来喽!”

“任将军回来喽!”

“任将军回来喽!”

………

任平的车队还未进城,沃野城的守军,在瞧见城外不远处的大纛后,便开始自发的扯着嗓门,向城中军民报告。

街道上每个听到讯息的军民,皆自发口口相传,奔走相告。

等任平的马车,抵达沃野城北门时,街道上早就站满了前来迎接的军民。

“送两位夫人回帐!”

“诺!”

任平对着驾车的士卒吩咐了一声后,便自顾自的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他刚下马车,马车的窗帘便被掀开,红英和邹兰两张担忧的脸庞,便映入其中。

任平对他们挥了挥手,已示安抚,她们两个也懂事,知道他有正事办,虽然心中担心他的身体,却也没有对他加以阻拦。

“属下沃野县丞崔田,恭迎将军回城。”

崔田还是老样子,做事一板一眼,什么时候都忘不了他那套虚礼。

“崔县丞辛苦,陪我走走,看看咱们沃野城。”

“诺!”

任平这個请求,崔田自是愿意,甚至说有些迫不及待。

“禀将军,此处乃是军备粮仓,现沃野城,刀剑,长矛等士卒兵刃足有上万,箭矢五千支,战马……”

崔田跟着任平一边走,一边向他汇报现在沃野城的物资储备,任平则一边听取他的汇报,一边同街道两旁迎接自己的百姓,点头挥手示意。

二人不知不觉间,便逛完了全城,太阳也从蒸蒸日上,变成了昏昏西坠。

对于沃野城现在大体的情况,任平还是比较满意的。

任平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崔田和整个沃野城居民的重心,就是放在春耕生产,城里的建设问题,因为任平没有下达整体的规划,一众商贾,虽然也都迫不及待了,但却能够按耐住自己的性子,只是带人平整了沃野全城的街道地面,没有妄自修建房屋。

随着任平巡游沃野城的时间越来越长,加入他巡游队伍的商贾人数也越来越多,待到任平最后和崔田回归大帐时,十七家商贾代表,家主,已然都聚齐了。

赵三箭,罗愣娃,二姐,许野等骨干力量,自然也到场了。

大家都明白,自家这位击虏将军,此番回来,可一点没有安心静养,陪老婆孩子的模样,不论从哪方面看,任平都要有大动作了。

商人最重要的便是能嗅到商机。

所以一众商贾代表,眼见任平归来,就像是闻到腥味的猫,不用任平多说,自己就乖乖送上门来了。

任平巡游全城,不是为了看热闹,也不只是为了听崔田在一旁报数字,一众商贾跟着为自己歌功颂德。

任平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这一趟走下来,被他发现的问题真不少。

“崔县丞,按你所说,现在整个沃野城,把之前的沃野城居民和后来的朔方几个县城灾民加在一起,足有三万多,这么多人你只开垦了沃野县周围的地,秋收打下来的粮食,够全城人吃么?”

任平刚刚端坐于大帐主位,帐内众人,均没想到,自家这位将军一上来抛出的问题,便这般尖锐,以至于做事最为严谨的崔田都有些招架不住。

“呃~回将军,现在我沃野县管辖田地共有二千亩旱田,若是今春都种粟,百日后,便可收成,一亩可得粮一石,共计两千石,再种一季粟,到当年冬日又可得粮二千石,按眼下将军所定,百姓一人一日三餐而计,一人每日最少需要一斤粮食,以半年为期,不算上交给朝廷的赋税,亦只够一千四五百人之用。

属下有罪!请将军责罚!”

崔田回完话之后,自家额头已经满是冷汗,近来他一直用商贾们的存粮,故沃野城即便突然涌进一两万人,也没有出现缺粮的困扰。

商贾们也不是大善人,只赔不赚的买卖,他们为啥这么愿意干?

还是因为,大量灾民的涌入,给他们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沃野城内,他们不好建设,建在城外的“匈奴血”作坊那是比比皆是。

相比名字刻在城碑上的沃野百姓,商贾们用起这些灾民来,却是一点不客气,甭说工钱了,要不是因为有崔田在上面压着,这群商贾连饱饭都不愿意给他们吃。

在他们看来,反正灾民有的是,死了就死了,如今朔方已然逐渐稳定,为了边防,朝廷还会再运人过来屯田,所以人命便更不值钱了。

有了钱,在哪里买不到粮食呢?

当然这些商贾的小心思,可不敢在大帐内同任平说,眼下崔田流汗,这些商贾也好不到哪去,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哪触怒了任平,反正崔田都跪倒认罪了,自己便也跟着跪,准保没问题。

面子,尊严什么的,在这些商贾眼里,都没有自家性命重要。

一旦丢了性命,他们家中的妻妾歌姬,万贯家财,都要拱手送人了。

“都起来!我何时说过要问罪尔等了?”

闻听任平不怪罪,除了崔田以外的商贾们,皆是松了一口气,包括陈胖子在内亦是如此。

“属下有罪……”

崔县丞是个认死理的人,他这个认死理,只对自己。

他话还没说完,便被任平起身快步来到其面前,单手把臂,瞬间将他从地上拽起来了。

“整个沃野城的事务,都压在你的肩上,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此事休要再提,我还要你继续为城中百姓干事呢!杀了你,城中百姓也吃不饱饭。”

“将军……”

崔田闻言,心中感激,情绪激动,说话都颤抖起来。

任平拍了拍他的肩膀,接言问道。

“晁错的《论贵粟疏》,我也拜读过,其上所言: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这里面的百石,乃是大石,合如今咱们所谈的小石二倍,且晁错之论,言的是米,而不是粟。

长安周边的田亩我也观察过,一亩收成,至少可得粟三石,为何到了咱沃野,就变成了一石?”

任平的问话,半真半假,晁错的论贵粟疏他读过,但是长安的田亩,他却没有亲眼看过,关于一亩三石的说话,也是他引以东汉荀悦之言而谈。

不过在场众人却是不知,大家皆为任平学识渊博,而感到惊叹。

崔田回答这个问题时,亦是满脸羞愧。

“属下无能,虽已然竭力再打造了,但农耕用具依旧不够,并且城中缺耕牛,少驮马,战马又不敢擅用,再则咱们沃野城周边的土地,连年来屡次遭到匈奴破坏,今年耕种,可得粟一石,已经算是可观收成了。”

“匈奴,又是匈奴……”

任平闻言点了点头,嘴里嘀咕着,缓缓走回了自己的座椅。

“将军,老朽倒是有个办法。”

献言的是赵老家主,任平抬头看了他一眼后,示意其继续说。

赵老家主见此,清了清嗓子,站起身,先是环顾四周,后方才接言道。

“禀将军,老朽拙见,如今之际,咱们沃野,正在建设时,不管是酿酒,铸器,修房屋,建集市,选拔士卒,都需要人力,城中虽然数万人,分配到各项上,却仍显不足,眼下商盟产业,颇有盈利,以此来收买关中之粮,豢养沃野之民,未尝不可。”

赵老家主之言一出,帐内的商贾代表,大多数都以为他疯了,主动让这些商贾掏钱,堪比要了他们的性命。

只有陈胖子,眼冒精光,滴溜溜乱转,在他说完后,立马出列拱手道。

“赵老家主所言甚是,放不才,愿进关筹粮,所需钱款,自家愿倾囊以资沃野。”

“赵家亦愿如此!”

赵诚这老头,反应极快,陈胖子才做了表率,他立刻就跟上,甚至心里,还隐隐怨陈胖子抢了自家风头之势。

“孙家亦如此!”

其余诸位商贾代表,虽然也知道,自己应该跟风表态,但却舍不得他们的家资,迟迟不语,只有一向和赵家共进退的孙家,由孙言为代表,越众而出,表示同样愿意以倾家之资,助沃野城百姓度过难关。

任平见此,微微点了点头。

“民以食为天,朔方一向自产自足,往后若依靠外部输送粮草,恐为不妥,不过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崔县丞!”

“在!”

崔田闻听任平唤自己,立马出言答话。

“汝以击虏将军的名义,下发三个市籍给孙家,赵家,陈家,三家所出之资,皆是助国之举,按我朝律令,商贾出资助国,功绩斐然者,可上报朝廷,以封官爵,赵家,孙家,陈家今日之所为,本将军铭感五内,待到太子班师时,我自当为尔等上表!”

“诺!”

崔田对于任平所命并无异议,帐内其余商贾代表,闻听此讯,眼睛都红了。

大汉法令,对市籍颇有偏见,商贾之家,皆不得入仕。

故而这些走私犯,皆没有入市籍,不仅是为了逃税,也是为了自家子孙的前途。

任平若只给陈家,赵家,孙家,入了市籍,那这些走私犯,不仅不会羡慕,反而会幸灾乐祸,但他又言为他们奏请太子,以表功绩。

这便是等于,变相给陈家,赵家,孙家讨官。

汉武帝当朝,卖官鬻爵之事,不甚新鲜,最著名的便是《迁茂陵令》了,上交朝廷二千石粟米,便可买到爵位,脱离市籍。

但那只是寻常的卖官鬻爵,任平之言,显然与他们不同,他要上表太子,其意未免没有把,赵诚,孙言,陈放捧成下一个“桑弘羊”的意味。

一众商贾,走私犯,自是现在把肠子都悔青了,但任平当面,他们却是不敢放肆。

“将军仁德!老朽代赵家子孙拜谢!”

三家之中,赵诚得到这个消息后,最为激动,连拐杖都不要了,直接当众给任平跪下磕头。

“老家主,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任平一边说,一边给孙言,陈放示意,二者心领神会,立马便过来搀扶赵诚。

对于他会这般激动,任平深表理解。

三家之中,孙言最为年轻,他虽然被任平先前收拾过一次,身上桀骜之气,收敛了不少,但身为富家子弟的天然优越感,却是无论如何也泯灭不了的,任平也没想将其泯灭。

任平给他官做,孙言还不能体会到,其中有多大好处,硬要算,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他此番越众而出,也是谨记家父叮嘱,事事跟着赵诚统一战线。

陈胖子则更不用提了。

他们陈家,就是他一个,妻妾倒是不少,子嗣都还小,没遇任平前,毫无根基,甚是光棍。

他是死死抱住任平大腿不放的人,任平给不给他好处,他都只能和任平统一战线,这次的封赏,属于是意外之喜,他颇有几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

赵诚和他们皆不同,这老家伙,都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他还出来这么拼,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想让赵家流传于世,给后代儿孙搏个好前程么?

任平一句话,直接解决了赵诚多年来的后顾之忧,他拼搏半生,积攒了万贯家财,就为了今日这句话。

眼下心愿达成,他如何能够不激动?

好处承诺出去了,接下来,该是让他们干活的时候了。

任平扫视众人,沉吟了片刻,接言道。

“非常之时的非常之法,必不能久持,所以我决定,不管是流亡至此的灾民还是沃野城碑上的军民,皆由崔田在原来的军籍民册上补记,按照一人十亩,都给我分发下去,种子,农具,由县城府衙暂借,城中黔首,分三年收成,还于府衙。

每年所得收成,三成归朝廷,百姓得七成。

三成赋税中,抽一成沃野自留,以充军粮。

眼下无收成之日,城中黔首,按照每日劳作,务工,到府衙领钱,得钱后,可自行选择买粮。

城中百姓,日渐增多,仅靠崔田等几人,想要管理,实乃千难万难。

祖宗之法,朝廷之度不可废。

即日起,由崔田主持,在登记造册时,让百姓自行推举,里,亭,乡三长,以御万民,三长皆由崔县丞管辖,但有纠纷官司,里,亭,乡三长平复不定之事,可直达我处,由我亲自定夺!”

任平此策一出,帐内众人,尽皆哗然。

崔田第一个提出异议。

“禀将军,我沃野城管辖范围,并无那么多耕田,属下实在是无从下发呀!”

崔田眼下,真是欲哭无泪,心道:自家将军怕不是疯了?自己上哪给他弄三十万亩耕田去?

“沃野没有,朔方还没有么?

自北河畔十里以南的耕地,都给我算上,先分距离咱们近的,临戎周边的不分,那是人家董进的管辖范围,三封郡城一带不分,剩下的什么广牧,修都,临水,通通不管,田不够就去占,整个朔方现在就两城活人,地不给咱们种,那给谁种?”

“将军,此事恐不合法度!”

“怕什么?陛下与殿下那里,自有本将军去上表,要杀头,亦是先杀我的头!

吾这大好头颅,比不得汝那老头?”

“诺!”

崔田被这么一怼,当即没了脾气,他都没意见,别人有意见也不敢提了。

“敢问将军,城中黔首都去种地了,那咱们的军备,士卒,酿造,铸器等等,又该何处去寻人?”

赵诚在商贾当中,岁数最大,别人不好说的话皆由他来说。

不得不说,这老头着实精得很。

本来方才他带头捐献家资,得了天大的好处,一众商贾,都对他明里暗里的怀恨在心,但现在他仅用几句话,便扭转了被其他商贾敌视的局面。

赵诚如今所言,可谓是代表了一众商贾的心声。

关键是他提出的问题巧妙,既安抚了商贾,也不伤任平的脸面。

毕竟那些产业,也有他任平一股,再者前期筹粮,亦需要这些产业,提供钱财支撑。

“赵老家主之惑,本将军自有办法。

一事不烦二主,此议便交给赵老家主了。

我在回沃野的途中听闻,与平西将军,御史大夫商丘成对峙在天山的匈奴军队已然退却,他上表说西域车师国,有倒向依附匈奴之趋势,随即将其攻伐,已然把其国君等一众王公押解,准备回京献给陛下。

想必此战,平西将军应该收获了不少敌国奴隶,我稍后手书一封,由赵老家主带去,同他买上一些奴隶,已解我城中缺人劳作之急需。”

“蒙将军信任,老朽定当勉力而为。”

任平见赵诚答应的这般痛快,心里很是满意。

他能不能从商丘成手里买回来奴隶,任平不怎么看重,没有这批奴隶,他也可以想别的办法。

任平让赵诚前往商丘成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试探商丘成的态度。

眼下大汉同匈奴的战事一片大好,凭借此战功绩,朝局权贵必然有大变,商丘成乃是御史大夫出身,和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都是穿一条裤子的。

任平要知道,在未来朝局中,他们对于霍家,自己,卫家三者间,是如何选择的。

民生暂且处理完了,紧接着便是军务,朔方乃是边陲重镇,虽说经此一役,匈奴数年都未必能缓过气来,但军事作为任平的立足之本,他岂有不重视之理?

“赵三箭!”

“在!”

“命人尽快在城中挑选精壮之士,以充麾下,原沃野军二营,三营之兵,皆归你统领,合并一处,改为警备营,人数暂定五千,兵士宁缺毋滥。

日常训练,不可懈怠,城中治安,亦有你营负责。”

“诺!”

“罗愣娃!”

“在!”

“命人选城中精壮,以补麾下,原沃野军一营,改为陷阵营,由你统帅,暂定人数为一千,皆为玄铠骑兵,日常训练,切莫懈怠。”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