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 第124章明年的安排

第124章明年的安排

85年2月19日,星期二,大年三十。

春节正式假期是从明天开始。

可全国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约定俗成,大年三十这天上班,但基本都是忙春节的事,分发单位年终福利,安排春节期间的值班表。

各单位该贴封条的贴封条,做着最后离开的准备。

时间一过中午,大多单位就没人了。

年三十的下午,都回家准备年夜饭。

很多人平时没时间上街的,就利用今天下午的时间,做着最后的冲刺,把家里还缺的年货补齐。

三分场的办公室。

大门口雨搭上的红纸换了两张。

把“元旦”改成了“春节”。

依然大红灯笼高高挂。

可办公室门上都贴着封条,只有值班室开着门。

值班员心不在焉的坐在里面,守着电话和大喇叭,抱着闲书看着。

熊家猪场也放假了。

王兴初和于洪刚都回家过年,

他们早上来了一趟,熊贵清给他们发了个红包,里面是50块钱,算是福利之一。

两人千恩万谢的走了。

今天的猪由熊贵清来喂。

老爸老妈没时间伺候猪,他们都在准备年夜饭。

老弟跟着爸妈忙乎。

只有熊贵清可以担起喂猪的重任。

眼见天色近午,熊贵清推着手推车,把猪食运进猪舍。

挨着挨着的往槽子里倒猪食。

昨天,猪舍就贴满了倒“福”字。

比如饲料间,比如库房。

还有猪舍的大门上。

一连推了三车猪食,他出了一身汗。

又给铁炉子里添上煤炭。

炉子里火苗上蹿,冒着蓝火,发出轰轰的轰鸣。

犹如机器一般。

这是前两天他们增加了室外烟囱高度的原因。

烟囱越高抽力越大,火燃烧的就猛烈。

当然燃料也就不耐烧了。

可这样室内的温度高啊!

一个铁炉子带动两百多平方的空间,还是有难度的。

他和豆包一起,在猪舍里巡视了一遍,一切正常了,这才又往饲料间去。

晚上那顿又该煮了。

夏天小猪可以吃些生鲜食物,可冬天没法,必须要烀猪食。

前几天从晒场的粮囤里拉回来两车豆子和小麦,堆放在库房里。

现在熊贵清已经开始从空间往粮囤里转移饲料了。

上一波三江白就已经吃了不少,这次把原先家里库房的都打扫了。

可见猪太能吃了。

他把粉碎好的土豆玉米和着大头菜一起放进锅里,加水撒盐,架火开煮。

熊贵清知道现在炉子和锅台分开烧火,不经济,浪费燃料。

可现在没法子,只能对付着,等开春之后就得重新规划了。

到时候新老猪舍有四個,肯定要考虑集中供热的问题。

那样就可以把锅炉和饲料间想办法合二为一。

烀猪食的时候就是在烧锅炉,猪食烀好了,猪舍也供暖了,这就是他的想法。

望着灶坑里的火苗,闻着猪食锅里的糊香味,他猛然从出神中醒过来,拿起铁锹翻着锅底。

100头三江白,每顿若只吃1斤,那么也需要100斤。

至少要煮上满满的两大锅。

可它们不可能只是1斤,至少连汤带水的三斤往上。

因为,饲料间是一溜的六个大锅。

有煮的,有拌料的,有泡料的,各有功用。

开春之后,不仅猪舍增加,养殖数量增加,雇工也得增加。

按照熊贵清的设想,每个猪舍安排两人为白班。

夜班四个猪舍只安排一人。

这样就是9人。

现在已经有2人,还差7人。

熊贵清不打算让爸妈再干具体的工作了。

他们白天指导巡视就行,有心晚上去看看,没时间就算了。

如今的养猪规模已经不是用自己人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团队的力量。

至于招人的事,熊贵清决定交给老爸。

他的老同事多,谁能干,谁不行,他是知道的。

由他来把握比较好。

干饲养员这活,不是光有力气勤快就行,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

比如打扫卫生吧,虽然猪舍有自洁功能,可他们在广场上拉屎撒尿和传送出来的都得打扫,这就是机械的重复性的工作。

每个猪舍门前的广场还不能是水泥地,必须是泥土。

这是为了给这些猪提供各种微量元素,否则它们就没法健康。

要是饲养员没有耐心,很难干好这个工作。

熊贵清正在思考着年后的发展。

老弟的声音响起。

“哥,哥,回家吃饭了!”

喊了两声见熊贵清没有回应,就跑过来看。

熊贵清把几口锅都翻好,这才在门口碰到老弟。

“吃饭了。”

“嗯,知道。”

他解下胸前的围裙,挂在墙壁上,拍打了下衣襟裤腿,这才跟着老弟往回走。

中午这顿饭算是对付吃。

大家把精神头都留在了晚上。

整个一下午,熊家都在忙着弄晚饭。

煎炒烹炸。

不仅是他家,所有人家都是这个节奏。

五点钟的时候,就开始往桌子上摆盘子了。

这个时间点上,熊贵清又得去喂猪。

给炉子再添上新煤。

四吨煤到现在已经用了一半了。

豆包跟在熊贵清的身边,见他忙完了,也跟着出来。

它也要跟着过年不是?

豆包经过这两年的成长,早已变得高大雄壮了。

可它依然粘着主人。

迈着矫健的步伐,跑在前面引路。

一进屋,满屋子的香味扑面而来。

豆包更是摇着尾巴,挨个的亲热。

老妈余秀华端着菜盘子,用腿把拦路的豆包往外推了推。

“过去,过去,好狗不挡道。”

豆包呜咽一声,委委屈屈的趴在了桌子底下。

今年的团圆饭真是跟去年一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今,桌子上大菜就有好几个。

今年的鸡是整只的。

鱼是整条的。

连海鲜都有了,油炸带鱼!

东坡肘子也是大菜之一。

其他的杂菜毛菜也有七八个。

熊家的靠边站圆桌还是原先的老桌子。

摆的满满的,不得不摞起来放。

待酒菜都上齐了。

熊长禄喊道:“放炮祭拜祖先。”

鼠年将去,牛年当来之际,举国欢庆。

往年,年夜饭前的鞭炮声在家属区的中心位置,像去年,熊家就放了一挂小鞭。

今年却大不一样。

千响的“十响一咕嘟”挂在大门上。

震天的炸响响彻云霄。

红屑漫天,烟雾弥漫。

呛人的火药味把几人弄的直咳嗽。

熊家的鞭炮一响,就好像是得到了信号一般,于家的鞭炮也开始炸了。

紧跟着就是毛家,汤家。

至于刘家?

已经听不出个数来了,也不知道啥时候放的炮。

这还是爸妈第一次跟着燃放鞭炮呢,熊贵清哥俩也特别兴奋。

硝烟还未散尽,几人又都涌进屋里,豆包也跟着跑进跑出。

老妈早把祖宗的饭食备好,摆在西边的柜子上。

一碗米饭,摆上几片猪肉。

今年比去年多了一碗菜。

各种菜肴混合成了一碗,摆在一旁。

祭祖磕头这个程序一过,一家人就围拢过来。

老爸罕见的张罗起来,四人面前的酒杯都倒满。

去年过年的时候,熊长禄还想儿子养猪这事要不要继续呢,今年过年,他根本就不往这边想。

这么好的形势,只有傻子才会放弃呢!

再说了,自家不养猪干啥去?

现在说是子承父业也是正理。

自家不就是靠养猪发家的吗?

以前,熊长禄对自己养猪的身份是抵触的。

他自己都觉得给孩子丢人,这职业确实是社会地位不高。

可现在呢?

他反而觉得光荣了。

养猪咋的?养猪能致富,能挣钱!现在不是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

我们家就是那部分人!

对于自家成为万元户这事,熊长禄以前好像没啥感觉。

只有在支付砖瓦木料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这有钱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年前他们家就花了两万多,大部分都是他出面支付的。

那感觉,啧啧,既心疼又爽!

自己的腰杆挺得真直。

今年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喝了杯中酒,开始享受美食。

几杯酒下肚,熊长禄话多了起来。

“贵清啊,明年咱家就有四座猪舍了,这人是不是……”

“嗯,爸妈,我想了一下,你们也帮着参谋参谋。”

熊贵清借着酒劲,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熊长禄板着手指头算了下,九个人是够了。

不够不是还有他呢嘛。

对于儿子的安排,熊长禄还是认同的。

“明年,你和我妈都发工资。也不能白干啊!”

熊贵清这话让老熊两口子不满意。

自家生意,还发工资?

啥意思?挣的钱没我们的份呗?

老妈不乐意了。

“贵清,你啥意思啊?要分家啊?”

“哎哟,你们可别瞎想,我不是这个意思。”

熊贵清知道他们没啥文化,不懂这些,所以也只能慢慢的解释。

“咱家养猪的规模越来越大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样养猪的成本就不好计算。”

“你们工资跟他们一样发,都算养猪成本里。至于挣得钱,咱们除了家里的开销,再有就是扩大再生产,当然也得存点。”

“一码归一码,再说了,你们也得有钱开支啊!”

听了这话,熊长禄和余秀华这才安下心来。

“好吧,就按你说的办。”

“嘿嘿,哥,我呢?我呢?”

“你?啥意思?”

“我是说我的工资?”

“你有啥工资?你好好上学得了,瞎想啥呢?还我工资?你给家里做啥贡献了?上学都没上明白。”

被大哥呲了几句,熊贵亮噘嘴不说话了。

“你最多增加点生活费,好好学习是正经!”

熊贵清决定增加老弟的生活费。

现在老弟每个礼拜是5块钱,只够吃饭的。熊贵清决定涨到8块。

“以后给你一个礼拜8块钱,就这些了,多了没有。”

“啊?太好了!”

熊贵亮要求不高。

有了这些钱,他就能多吃几顿肉食了。

要知道,以前周六周日他是可以回家的,现在他要住校,其实一个月32块还是很紧的。

平均一天1块钱。

吃的差点能省下2毛,吃的好点还不够。

说了老弟的事,话题又转到了猪场上。

熊贵清说了把饲料间和锅炉房合二为一的想法,以后猪舍里就不用炉子了,直接上暖气片!

干净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