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铁血明末之伪太子咸鱼翻身 > 第21章 汪逢年

第21章 汪逢年

汪逢年解释道:“回小爷,汪家虽是盐商世家,可盐的营生却轮不到汪某,我主事的乃汪家三房,盐的营生一直由大房掌管,其他几房只能做些杂项营生……。”

明朝万历年间开始,通过登记在册的形式,大明朝廷把卖盐的资格和权力,放给了一批特许的商人。册无名的人是领不到盐引的,只能找大盐商去买盐引,才能做盐的买卖!

“这样啊!”王卫东还以为盐商世家都富甲天下呢,原来还分大房、三房……,沉默一会又问:“你会不会晒盐?”

汪逢年说道:“晒盐?小人晓得的,……晒制而成的盐称为生盐,煎煮而成的盐称为熟盐,两淮盐区的主要是熟盐,粤府、闽府则以生盐为主,不过所有的盐,皆须有朝廷的盐引方可经营……。”

王卫东不懂制盐,只能用价格衡量,于是问道:“生盐和熟盐价格相差大吗?”

汪逢年实在搞不清这位小爷想要做什么,据实回道:“市场的生盐大概七文钱一斤,熟盐要十八文钱一斤……。”

汪逢年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眼光极其老辣,一眼看出这位小爷身份贵不可言!因为这里所有人都围着这位“殿下”转悠,对这位小爷恭敬有加!

亲眼见识了牙膏牙刷,这种东西在市面,还从未有过呢!这绝对是一大商机!应付着“殿下”的问题,汪逢年思忖着,如何才能将牙膏牙刷的销售权拿到手里……。

王卫东从没和商人打过交道,也不太会谈生意,于是干脆直来直去:“你汪家三房能拿出多少钱?”

“啥?……”汪逢年脑子有点乱,他实在跟不这小爷的节奏,哪有刚认识,就问别人家里有多少钱的?

不过他还是很会聊天的,很快就跟思路问道:“小爷这是急用钱么?……”

解学龙满头黑线,心想太子深宫里呆得太久,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哪有这样问人的?

金有鉴终于抱不动了,将手里的钢锭放到了地插言道:“小人家中有白银十万两,小爷尽管拿去用,不算利息!用多久都行……。”

如今的金有鉴,已经掌握了新式炼钢技术,就犹如手中捧了个聚宝盆,哪还会在乎些许银两?

王卫东冲金有鉴摆摆手:“金掌柜,不急,咱们一会儿再聊!”

汪若雨嫣然笑道:“嘻嘻,十万两算啥?我们家百万两以内,随时可拿出现银!要是找亲朋挪借点头寸,三、四百万两现银也是稀松平常……。”

众人一阵惊讶,原来汪家三房这么有实力!

得!自己的那点家底被抖了个底掉!汪逢年一阵苦笑,望向郭元奇。

郭掌柜很是纳闷,自家小姐平时聪明伶俐着呢!今个这是咋了?……难不成小姐这是动了凡心?哎哟,坏了,完全有这可能!

“现在肉价多少钱一斤?”王卫东忽然又问,在现代的肉价也就十七八元一斤,加碘食盐两、三元一斤,虽然明代一斤是十六两,但也式可以用作比较的。

肉价郭掌柜门清,随口答道:“肉价十七八文钱一斤……”

王卫东算了一下,说道:“……那盐价应两、三文钱才对!”

“殿下,若盐价只需两、三文钱一斤,真乃天下黎民之福,至仁至善!……”解学龙连声赞道,殿下小小年纪就知民间疾苦,心系百姓,他十分欣慰的。

汪逢年听见“殿下”二字心头一震,能让解学龙口称“殿下”,想来这少年,定是那位闹得朝野震动的“伪太子”,看来他并非“伪”太子啊!

当听见盐价才卖两、三文钱一斤时,汪逢年苦笑道:“小爷、解大人,这恐怕做不到,……盐引就得一大笔钱呢!还有人工、运费等等……。”

王卫东探讨问:“如果不要盐引呢?”

“如果不要盐引的话……,”汪逢年低头默默盘算一阵抬起头肯定说道,“能做的!若盐场是自己的,利润还要大些!盐到百姓手中,可以卖到四、五文钱一斤……。”

“那就开个盐场,我们两家合作!……以后盐由你专卖,不过有两点必须做到……。”王卫东说道,

解学龙连忙打断阻止:“殿下,万万不可!天下之赋,盐利居首,另外……”

开玩笑!这盐是生活必须品,每个人都必须有盐才能生存!

如果不是朝廷专卖,由个别商人控制起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很容易引起动乱的!

盐的价格、品质由国家控制,可以形成垄断经营,可以加大财政的收入!

而且盐也算矿产资源,基本不需要投入多少本钱,如果谁占着就算谁的,那对社会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所以从古至今的历朝历代,都不许私自开盐,这也是为了保护国家资源!

解学龙清楚这些问题,所以坚决反对盐业私营。

王卫东笑着解释:“咱们不卖别人也会卖,与其让别人赚这钱,还不如咱们自己赚!……将来光复大明,再收归国有,总之不亏了汪东家就是,……现在不是缺钱嘛?”

一番话说得明明白白,解学龙明白殿下了解盐政的重要,便不再多言。

汪逢年频频点头,心道这“殿下”还真是光明磊落,看来可以合作一把!就算让他卖盐的时间不会长久,也能转个盆满钵满!想到这里,忍不住踌躇满志,目光看向郭掌柜,

郭掌柜也是激动不已,虽强忍欢喜,但喜悦之情还是溢于言表,谨慎问道:“小爷刚才说有两点必须做到,不知是哪两点?……”

王卫东正色道:“一、盐到百姓手的价格不能过高!二、质量必须保证!”

这不难啊!

经商本就是靠一个信誉,汪逢年保证道:“绝无问题!小爷心地仁慈,乃我等楷模!在下佩服……小爷,这牙膏牙刷能否也让在下经营一二?……。”

汪若雨望着正与大人门商讨的小公子,说起话一套一套的,看他不过“束发”之年,竟比大人还有主意,汪若雨的双眸有些迷离。(束发:汉族男孩到了十五岁时束发为髻。)

【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票、求订阅、求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