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一百一十章 棉花

第一百一十章 棉花

加拉瓦口中的白叠子,就是后世所说的棉花。

棉花的原产地是在印度和阿拉伯,具体传入我国的时间已经无从考究,但直到宋末元初,黄道婆从黎族人那里学习了纺织技术,以及改良了生产工具后,才使得棉花的种植可以在江南地区快速推广。

在此之前棉花之所以无法得到有效推广,是因为棉花要想纺织,就必须得把里面的棉籽去除干净。

而在黄道婆之前,脱棉籽的工作都是靠人工一颗一颗摘出来的。

后来黄道婆推广了轧棉的搅车之后,工作效率比以前高出了数倍,棉花的种植和使用才能迅速普及。

很早之前方寻就想找天竺商人,让其帮忙带回棉花种子,不过一直没有机会,加之事务繁忙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虽然大唐目前已经有了麻布、丝绸、木棉和方寻发明的竹纤维布匹,但这四者都各有缺点。

麻布保暖性能太差,丝绸又太贵了。

木棉的缺点更加明显,它的纤维太短了,很难进行纺织。

而方寻发明的竹纤维布匹,虽然保暖性能良好,价格也不贵,但其纤维太过脆弱,根本无法用自动织布机进行纺织。

棉花就很完美的兼容了四者的优点。

保暖性能好、价格便宜、纤维长、韧性高,是用来制作布匹的上好材料,除此之外棉籽还能用来制作棉籽油。

虽然食用粗制棉籽油可造成生精细胞损害,导致无精不育,但却可以用来生产油墨、肥皂。

最重要的是,棉籽油还可以和蓖麻油搭配制作出润滑油,这可是机械不可或缺的材料。

现在方寻做出的所有机械,都是处于无润滑状态,噪音大不说,对机械的损耗也极其严重,就算方寻加了甘油代替润滑油,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如果以后制作汽车和火车,少了润滑油,不仅会影响行驶速度,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

当然,直接使用蓖麻油也不是不行,但这样就太浪费种植土地了,现在既然可以变废为宝,省下的土地用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不是更好么?

这也是为什么方寻会赏赐加拉瓦五千两黄金的原因,实在是加拉瓦带来的这条消息太重要了。

再说了,如果让加拉瓦直接派人从天竺特地带回棉花种子来长安,就不是五千两黄金这么简单了。

跟随加拉瓦商队前往西域的人选方寻已经想好了,那便是黄之栋夫妇。

宋继兰的弟弟宋继扬定居西域,两姐弟应该已经多年没见过面了,现在有去西域出差的机会,方寻当然会优先考虑选择他俩。

而且因为四国攻唐失败的原因,加之唐朝目前又在迅速发展,西域诸国明面上对大唐无比臣服,但暗地里对大唐的敌对情绪还是挺高的。

宋继兰有亲人在那边,办事相对来说也会顺利一点。

不过此时黄之栋他们三人并不在长安,早已经去云阳县管理玻璃厂了,所以加拉瓦前脚刚离开云阳侯府,方寻后脚就赶往了长安驿站。

来到驿站,方寻直接拿出县侯令牌叫来了驿长:“本侯要送一封急报到云阳县,帮忙安排一下六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不管是对马匹和驿使来说都是很吃体力的,严重点的,驿使送完信就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

云阳县距离长安也不算远,六百里加急已经完全够了,没必要动用到八百里加急。

实在赶不回来,大不了再给加拉瓦些银子,让他再多登上一天,又或者让黄之栋他们快马追上对方的商队,也是可以的。

驿长接过令牌一看,把令牌退回给了方寻:“抱歉,没有文书无法安排。”

“文书?”方寻诧异道:“怎么送加急文件也要文书吗,整套流程下来最快也要半天,不怕延误?”

驿长摇头道:“只要有官职在身,不管职位多低我们都会即时安排,可云阳侯你目前只有爵位没有官职,恕难从命。”

方寻:“事态紧急,可有折中的办法?”

驿长拿出了一个文件放到桌上,道:“云阳侯可以签下这凭证,我们会立即安排驿使,后面你再把文书补回来即可,事先声明,如果事后你无法补回文书,最严重的后果可是会被罢爵的。”

方寻二话没说,拿起毛笔就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等方寻签上大名,驿长询问了接件人的名字后,对旁边的人说到:“六百里加急,云阳县,黄之栋。”

旁边的人领命后跑去了马厩,不多时就传来了对方的声音。

“六百里加急,阻者死,逆者亡。”

听到驿使的声音,街道上的行人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无不自觉的退到了道路两旁。

阻碍急报传递,多少脑袋都是不够用的。

方寻:“多问一句,文书要找哪位官员签发?”

驿长笑道:“云阳侯现在属于先行后补,当然是官位越高越好了,你的担保等级高,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事,后面我们驿站走起程序来也会相对简单一点。”

方寻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驿站。

驿站地处通化坊,方寻认识的官员中,距离最近的就是住在务本坊的房玄龄,因此方寻出了驿站就朝着务本坊走去。

得知了方寻的来意,房玄龄道:“刚才听下人说驿站派出了六百里加急,本官还好奇是何事,没想到是你搞的鬼。”

方寻:“确有急事,否则也不会麻烦到驿站了。”

房玄龄一边写着文书一边问到:“可方便透露是何事?”

方寻如实答到:“下官打算派两人和回程的天竺商人一同前往西域,把一种叫做白叠子的植物带回长安,房相也知道,西域小国众多,不是哪个都和大唐交好的,下官派出的两人中有一人的亲弟弟在那边,这样行事会方便一点。”

“白叠子?”房玄龄疑惑道:“此物几年前本相也在天竺商人那里见过,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云阳侯怎会为此物劳师动众?”

方寻把棉花的实用性和房玄龄说了一遍。

听了方寻的讲述,房玄龄沉默了片刻,才道:“如果是别人对本相说可以不用人力就可自动织布,本相肯定会觉得那人在哗众取宠妖言惑众。”

“但你云阳侯说的,本相就不得不信了,毕竟你连自动造纸都能做到,区区织布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完又笑道:“此物若真有云阳侯说的那么神奇,就算是动用八百里加急,本相也会为你开具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