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言情小说 > 酒香小农女她富甲天下 > 第一百四十章 黑吃黑

第一百四十章 黑吃黑

转眼就是两年,必成完全迷失在自然科学之中,居然做出了风力发电机。

山口的风一年四季刮个不停,尤其是冬天和夏天。

于是,小麦从空间商城买来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这也算是小麦点燃的科技树一支,空间商城很豪爽地答应小麦,给她提供一定量的化工产品:三酸两碱。

机械的使用给辖区的群众带来巨大的方便,可惜,风力发电机功率不够大,不能拉制无缝钢管,不然,火枪火炮的制造,可要上个台阶了。

但有了高质量的纯碱,玻璃制作的档次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玻璃作坊越发红火,给必成带来滚滚财源,张国公家的铺子,都跟着沾光,扩张了三倍还依然门前排队。

尹二现在,手里有钱,手下有人,发展得非常好。

这几年,官员贪腐越发严重,鞑子年年都来抢掠,北方好几个省份,都有农民起义,朝廷已经失去了对下面管控的能力,不然,尹二这种超编招兵,就是死罪。

北边的鞑子经常来抢,每次朝廷都出兵很慢,行军也很慢,打完仗后,封赏也弄得乱七八糟,打仗的什么也没有,逃跑的,只要上面有人,都升官又发财,让境外心怀不轨的异族人看到大丰的本质。

北方的鞑子越发嚣张,京城周边的百姓,有点钱有点能力的,都往南方跑,就连京城都显得萧条起来。

这年秋天,东北的建虏入境来抢,他们以前,都跟着蒙古鞑子来,顺便捞点好处的,这回,独立成军却是头一遭。

建奴比蒙古鞑子更凶残,更贪婪,跟一群蝗虫似的,所过之处,残垣断壁,老幼被杀,年轻的则被掠走。

眼看建奴大军距离京城越来越近,皇帝坐不住了,下令让地方军队入京勤王,可圣旨下了好几道,犹如泥牛入海,毫无声息,朝廷还是不停地收到求援奏折。

也不知道谁给皇上提议,让张旭带兵去拒贼。

皇上其实不想派张旭出去,他怕建奴攻打京师,而京城里能打的将领,就只有张旭了,其它,有人有能力他不放心,有人则是对他很忠诚,可惜没能力。

一道一道求援的急报送到京师,那些文臣们都出离愤怒了,坚决要求皇上派兵。

皇帝想了想,京师还有高墙可依,城外的百姓,没有任何保护,那也是他的国土,也是他的百姓。

皇帝无可奈何,只好下了圣旨,让张旭出征。

想让出征,那就早点准备啊,张旭接到圣旨,调来兵丁,战士缺铠甲缺武器,连粮草都不足,原因是从南方调运的物资,都在通州的码头,没有运进京城。

若是那批物资被建奴得到,后果不肯设想。

皇上也着急了,不停地催促张旭,张旭没办法,就这么糊里糊涂走上战场。他本不是什么能征善战的名将,上次取得胜利,有很多幸运成分,还有更多的弄虚作假手段,这次,面对更凶残的敌人,再加上比上次更糟糕的战备,张旭带的军队,在一次遭遇战中,被打得稀里哗啦,他自己也中箭受了重伤。

张家的家丁把张旭抢出战场,送回京师,张国公这几年本就身体不好,闻讯一跤跌倒,昏了过去,三天后,张旭不治身亡,张国公也在短暂清醒后,听到这消息撒手人寰。

显赫一时的张国公家族,两个支柱接连倒下,张旭的大儿子二十岁,原来每天斗鸡走狗、游戏人间的纨绔,忽然就要担起国公府的重任,他那小肩膀,根本承受不住。

眼开国公府大厦将倾,那些权贵能踩一脚的,都伸出腿来。

就在这个危难时刻,建奴见大丰的军队如此不堪,竟然派兵包围京师。

皇上听闻奏报,差点尿了裤子,他赶紧下旨,再次下令全国的兵马来勤王。

尹二的官儿,虽然也到了三品,但他这种地方军队,比人家由朝廷拨款养着的野战军地位差多了,皇上下旨调动的军队,原本是不包括他这样的。

是有人故意在皇上面前提起,当年和张旭一起立功的,还有个尹俊仁。

然后,还有人说,尹俊仁虽然名声不显,实际非常骁勇,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皇帝本就懵着呢,这时候也想起来,于是,圣旨专门下给了这一支地方军。

接到圣旨,尹二非常恼火,他真的很担心,自己带着军队一走,就有人来接收他的地盘了。

小麦也叹气:“这片家业,是保不住了,但咱们在前面打仗,他们还不至于在后方下手,很怕咱们反了,对吧?他们要做手脚,也是等鞑子都退兵了。”

“可鞑子走了后,咱们何去何从?”

“战争,对有的人来说,就说一场大消耗,对有的人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收获季,鞑子就认为他们是来收获的,我们何不在鞑子身后,来个黑吃黑呢?”

“能吗?”

“别忘了我有神器,咱们走的时候,给每个百姓家留半年口粮,其余的武器铠甲牲口粮食,全都带走,等打完仗,若是没人乱伸手,则罢,若是家里进狼了,也让他们一无所获。”

尹二想了想,也只能这样了。

两人商量好了,尹二就布置部下,向辖区百姓征集粮食,不交粮的,就跟随队伍,做后勤兵。

多数百姓是自私的,不愿意当辅兵,只有少数人,带着粮食和家里的青壮,支持尹二。

尹二把这些人的名字和粮食,都仔细记录下来,有来有往,仗打完了,酬功的时候,不能忘了他们。

最后,征调五千八百人,再加上一万正兵,三千预备役,一共一万八千八百人。

人一过万,浩浩荡荡,尹二让陈钧明带前锋部队,他在中部的帅府,方振带后勤兵,刘云带预备役。

小麦跟着尹二,尹二很不放心,可小麦手里有非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对胜利有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尹二也只能冒险了。

一万八千多人,走在京师周围的平原上,就像一只小蚂蚁走在大操场,渺小而软弱。

若是有人遇见这样的队伍,肯定觉得特别奇怪,队伍的中间,有一根长长的牛皮绳,绳子一头拴在一辆大铁车上,大铁车由四匹大马拉着,车子四面都是玻璃窗户,车顶还有盖子,能打开,里面的人可以伸出头来。

车顶的绳子,被拉到高空,上面一个大大的球,飘在天空。

尹二虽然勇武,部队训练也不错,但小麦还是不愿意和鞑子的大队兵马遭遇,她只想打胜仗,打那种没有什么损耗,收获却极大的胜仗。

自家兵马耗损很大,即便是大胜,也等同是败仗。

热气球下的吊篮里有四个人,每人举着望远镜向四边查看,若是遇到大队鞑子骑兵,就绕道,若是遇到由很多马车组成的辎重部队,那就抢一把。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战场上转了七八天了,连一个鞑子毛都没看到。

也不知道张旭有多么命背,竟然出城五天就与鞑子的部队遭遇。

当然,鞑子包围了京师,那个地方肯定有鞑子,小麦和尹二绕着走了。

“不会鞑子都在京师周围啊,他们肯定就在这一片掳掠呢,怎么就找不到呢?”小麦很奇怪。

尹二安慰小麦:“别急,我们还需要离开地远一些才能动手啊,这么近的,万一鞑子援军到了怎么办?”

“听说通州有一批辎重,不如我们去看看?”

尹二眉头紧锁:“不行,那里离鞑子太近,说不定就是鞑子老窝。再说,明明鞑子入侵,那边还把东西装船运来,打的什么主意?想想都知道,说是五万石粮草,我估计都是草,没有粮。”

小麦哈哈一笑。

或许是老天见小麦着急,这天傍晚,部队都准备在一个小村庄扎营,气球上的瞭望哨忽然投下红绸裹着的棉球。

有士兵把球捡起来,交给尹二,尹二打开一看:“东北方向有建奴的大队。”

尹二打开地图,虽然这时候地图只能看个大概,但也能大致看出:“那不就是通州码头吗?我算着明天才能到呢。”

“这地图不准,我上去看看。“

气球慢慢降落,里面几个人都爬了出来,立刻有人递上热姜汤,高空实在太冷,哪怕几个人都穿着大毛衣服也不行,下来后,眉毛胡子上都是冰。

尹二又给吊篮里加了一瓶煤油,然后,他和一个谋士爬了进去,两人都又加了一个大毛的披风,头上已经戴了**帽,又加了一顶只露出眼睛的羽绒帽子。

大约半小时,尹二和谋士从热气球上下来,他一脸的喜色:“那里就是通州码头,我以为肯定有很多鞑子,刚才查看了一下,最多也就三四千。”

“就咱大丰军队这怂包样儿,鞑子不轻敌都不行,人家可能觉得,三四千人,对咱们都是多的了。”小麦忿忿地道。

“刚好让我们饱餐一顿。”尹二满脸笑容,“那是一个放满了辎重的大营。”

他派人把陈均明叫过来,和几个谋士一起,讨论如何歼灭这股建掳。

小麦就坐在他身边。穿着一身合身的铠甲,头上戴着棉帽,帽子外面,又戴了头盔,看不出是个女子。

尹二高兴地和属下商量着,他两手张开,往中间一掐,做个合围的姿势:“通州码头还有船,打完仗,我们坐船往南走,摆脱鞑子后,在合适的地方上岸。”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