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言情小说 > 酒香小农女她富甲天下 > 第一百三十八章 迷茫的鞑子

第一百三十八章 迷茫的鞑子

就在小麦以为鞑子不敢大规模侵略时,战争在这年的秋天爆发了。

这几年,尹二从奥尔罕手里换取打量的牛羊马匹和羊毛,奥尔罕眼红得要死,草原上的贵族,骨子里都是掠夺成性的,他不看自己拿到多少好处,心里只惦记尹二拿走的,从第二年开始,他们就在找尹二的驻地,经过各种寻访及跟踪、分析,最后确定山口这边应该就是尹二的家。

尹二虽然一直无保留地收留流民,但草原上的牧人,和内地农耕环境长大的人差别巨大,奥尔罕派来的草原人,都被尹二识破,杀了,他收买的内地人,派到尹二这边,在安定富足的生活条件下,都背叛了奥尔罕,有的向尹二坦白,换取信任,有的干脆躲起来,不和奥尔罕那边接触,甚至杀了奥尔罕派来接洽的人。

奥尔罕虽然渗透政策失败,但还是找到证据,知道尹二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经过几年的积累,奥尔罕的实力,已经不是当年的小王子,而是草原人嘴里的奥尔罕大王了,他手下拥有十数万牧民,能够征召到两万的铁骑。

奥尔罕就带了一万铁骑,跟随忽而曼可汗入侵大丰。

同时,他让自己的长子,带了八千人,进攻山口,他要把自己的“损失”夺回来。

尹二驻守的山口,就像是个大簸箕,簸箕口朝南,北方草原上的侵略者想过来,必须越过陡峭的簸箕边沿。唯一的软肋,就是山口,两座山峰,在这里衔接,虽然洪水冲下的淤泥堵在山口,让那里也有几丈高的土坡,土坡上还修建了城墙,鞑子想进来没有那么容易,但比翻越陡峭的大山容易多了。

——十年前,不就被侵略者攻破,将山口内烧杀掳掠一空吗?

奥尔罕那时候的实力非常弱小,但他也曾带了几百人,跟随大的部落进到过山口,狠狠过了一把抢劫的瘾。

十年时间,被抢过的别的地方,都还是一片残垣断壁,只有山口这一片,他料定一定很富有,但他想象的景象,应该是绿草如茵,牛羊满地,因为尹二从他这里,换取了大量的牛马羊,他认为,尹二不会舍得把那些牲口都杀了的,全卖掉也不现实,汉人不是最喜欢储蓄吗?

奥尔罕的儿子艾马尔旦已经三十多岁了,长得虎背熊腰,络腮胡子,看着跟一头熊似得,但他也不是像外表一般,是那种不爱动脑只喜欢使用蛮力的人,所以,他的生母早死了二十年了,但他还是牢牢守住了嫡长子的位置,得到奥尔罕的器重和栽培。

艾马尔旦的军中,有几十个汉人奴隶,都是有手艺的工匠,他们在鞭子的食物的威胁利诱下,制作了大量的云梯、绳索、攻城车,还有几十架抛石车。

这几年,尹二重新修建了土坡上的城墙,也派得力干将驻守在城墙上的碉楼里,日夜守卫,同时,在山口外也派了斥候,一旦发现敌人,斥候就会点燃手里的哨炮(一种烟花),给山口传递消息。

斥候们都配备了最好的马匹,一人双马,穿着最好的铠甲,发现敌人后,可以迅速回撤,山口的碉楼里会放下绳索,用绞车将他们拉上去,若是时间充裕,绞车甚至能将马匹也一起拉上去。

艾马尔旦距离山口还有二三十里远,山口这边早就警钟大作,所有人都进入了战时状态。

小麦的小儿子振兴才半岁,大儿子振华也不足三岁。好在汪氏和秦氏的身体都挺好,秦氏帮着照顾振兴,汪氏和必成帮着照看振华。

必成的灯泡没做出来,但在小麦的引导下,把玻璃弄出来了,他手下的匠人还吹出了好些玻璃制品,弄出了平板玻璃。

第一批制品送到京城,都批发给了国公府的店铺,一个玻璃花瓶,能卖十几两银子,一个玻璃水杯,能卖五两银子,必成弄出的第一批产品,也只装了五个不大的木箱,一辆牛车都拉得动,卖得的银子,五个箱子都装不下,他被这样的暴利惊住了,这钱,太好赚了吧。

若不是战争,林必成肯定能发大财,成为大丰朝首富都可能。

就为了山口内的各种工坊和矿产,哪怕是为了必成的玻璃作坊,尹二也要把这一仗打赢了。

小麦带着她的女军,辅助尹二的副手方振、刘云和钱魁,输送粮草、弹药,安抚百姓,根据战事进程,随时准备坚壁清野,转移老百姓。

这几年的准备工作,做得还是很充足的,虽然艾马尔旦带的器械充足,尤其是大功率的抛石车,刚开始也造成了一些伤亡,但这边很快就有了应对的方法——用铁丝网搭建防空棚,然后,敌人爬上来,就利用抛石机抛洒石块泥弹反击。

城墙上的抛石机,一架挨着一架,个头不大,抛射的距离近,但是发射速度快,每次都能发射一大包的石块泥弹。

抛石机的弹道都是算好的,刚好在城墙根儿附近,把攀着云梯上来的鞑子打得鬼哭狼嚎,纷纷狼狈地跑了回去。

这些石块泥弹的重量不大,鞑子受伤的多,死亡的少。

鞑子军中缺医少药,只要破了皮,就容易感染,何况是筋断骨折的重伤?

鞑子学乖了,举着牛皮包着的大盾冲上来,这边的抛石车,可不只会抛射石头、泥弹,还有能爆炸的火药弹。

鞑子哪里想得到这个?他们试探了两次,以为这边的防御就只有抛石车和滚木擂石,这次冲锋的人就非常多,一大群鞑子挤挤挨挨,被火药弹炸得狼奔豕突。

火药弹里面有大量的铁钉、碎石,一炸倒下一片,受伤概率大大增加,有的直接被炸死。

鞑子根本没什么医药,哪怕被铁钉扎一下的伤兵,有些都会因为伤口感染死去,所以,仗也才打了几天,艾马尔旦就有些受不了,八千人,外加五千“异族辅兵”,就伤亡过半。

“异族辅兵”是鞑子掳掠来的,各种民族都有,汉人占了多数,见占不到上风,艾马尔旦曾经逼着汉人辅兵走在前面,掩护鞑子攻城。

或许小麦在这里,还有些心慈手软不知所措,尹二却没有太多的顾忌,凡是站在对立面的,不管什么原因,都是敌人,他都会下令,让手下坚决地消灭他们。

艾马尔旦见事不可为,退后二十里扎营,同时派人和父亲联系,希望能绕过城墙,从另外方向进攻。

奥尔罕见儿子损失惨重,十分光火,但他也无可奈何,何况艾马尔旦的提议也有道理,他便同意了。

这十几天,鞑子大部包围着大同镇,日夜进攻,其余等进入了关内,大肆掳掠,大同周围的乡村和小镇,一片血雨腥风。

奥尔罕早就探明了去山口的道路,艾马尔旦带着他的虾兵蟹将,十分顺利地摸到山口区的附近。

山口区的北边,道路险峻,但从南边过来,那可是一片坦途,起码有三条大路,修整得平坦又宽阔。

这几条道路,原本有朝廷的卫所和县城镇守,无奈,县城的文官大门紧闭,任由鞑子从城墙下通过,而卫所兵马早就逃窜一空。

尹二见艾马尔旦撤兵,却带走了所有的攻城器械,就心中警铃大振,他安排得力手下继续坚守城墙,自己则带人,一面安排辖区百姓坚壁清野,进山躲避,一面带人在鞑子最可能进入的道路上,埋下大片的地雷。

同时,还在三条大路上设伏。

尹二手下,现在有专职的战兵五千,平时参加训练的预备战兵,还有八千人,这些人如今都被武装起来,由专职的战兵带领,张开大网,等着鞑子送人头上门。

战争虽然残酷,但胜利却来得让人猝不及防,恰好就在尹二所在的那个埋伏地,艾马尔旦一头撞了上来。

虽然尹二所带的兵马,恰好是最弱的一队,但人数比较多,带的火雷也多。

并且,还有几十尊虎蹲炮。

这些虎蹲炮能发射实心弹,还能发射霰弹。

虽然都是新兵蛋子,没有见过血,好在平时练兵要求严格,各种动作十分娴熟,在尹二冷静地指挥下,他们顺利地打退了艾马尔旦的第一次冲锋。

顿时,战士的胆子都大了起来,少数浑身发抖的士兵,也冷静下来,动作不再变形。

艾马尔旦并不是草包,他也曾跟着奥尔罕,和其他草原部落打过几仗,原本不该这么怂的,只因为恰好进入了尹二的地雷阵。

这是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顿时被炸得晕头转向,人仰马翻。

尹二看艾马尔旦竭尽全力将手下的残兵败将收拢起来,又指挥火器军迎头痛击。

顿时,火枪、火炮还有抛石机抛射的炸弹,又是一番暴风骤雨。

这年月,鞑子们哪里知道被枪射击要趴下?一个个还想催马冲上来,真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呢,前后不过一个时辰,来犯之敌就伤亡一片。

仗打到这份上,若是尹二的手下,一伙儿没见过血的新兵,或许就承受不住,四散而逃,但鞑子反而凶性大起,他们掉回头向来时的路发起了拼死冲击。

别的地方都修者战壕或者掩体,只有那一个方向,是用几十辆农民的平板车首尾相接,堵在路上。

指挥这方面战斗的,是个叫冯青的男子,他是尹二考武举的同年,没考上进士,不是水平不行,而是朝中无人。

冯青和尹二的套路如出一辙,先放炮,接着放枪

火药枪的装弹时间长,因而,还是被鞑子冲到阵前,冯青指挥盾兵顶上,长枪兵在盾阵缝隙突刺,火枪兵继续射击。

鞑子也不停地抛射箭矢,但他们没想到,尹二的兵,铠甲精良,除了正式战兵,这次临时拉上来的预备役,也人手一顶钢盔,一副半身板甲,鞑子的铁箭头,根本扎不进去。

鞑子从来没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一时蒙圈,不知该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