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武侠小说 > 诸天仙武证道 > 第二十二章 北进战略

第二十二章 北进战略

反清复明,大有可为。

八个字可谓切中要害,陈近南左手轻轻一拍桌子,立时就站了起来。

他在厅中踱来踱去,心中不住思考孟良刚才的一番话,陈近南与其他人不同,见解见识都非同一般,越想越觉得其中大有道理。

“孟兄弟,依你判断,这吴三桂何时会举兵。”

孟良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今年......”

九位香主,屏息凝神,眼光在陈近南和孟良之间转换,心中均是怦怦直跳。

“今年是不可能了。”

连着陈近南在内,都给他这一晃晃得目瞪口呆,孟良笑道:“我看大家都太过凝重了,开个玩笑缓和下气氛。”

接着又正色道:“三年之内,他必然起兵。”

孟良右手伸出三根手指,不急不缓道:“吴三桂已近六十了,他现在图谋世袭平西王,清廷固然可以拖,可小皇帝拖得起,吴三桂拖不起。”

“再者,我们可以推波助澜,给他加上几把火。”

陈近南眼中目光大亮,不住道:“三年,三年,莫说三年,就是五年十年,只要他吴三桂能举兵反清,就暂且留他一命。”

“几位兄弟,你们觉得如何。”

林永超一拍大腿,当先大叫道:“倘若真能如此,我便忍下这口恶气也可。”

其余人也有此意,但同时又拿不准孟良所说,只待陈近南拿这个主意。

此刻,他心中思索道:“杀吴三桂之事,我筹思已久,那厮在云南根深蒂固,势力庞大,想要扳倒他着实不易。”

“说留他一命,其实也是大话多于事实,既然如此,不如缓上一缓,以待时机。”

于是便与众人缓缓道:“我觉得孟兄弟所言甚有道理,咱们权且放过吴三桂,各堂从今日起,广聚人马,待天下大变之时,举起义旗,迎接朱三太子。”

各香主顿时纷纷赞同起来,有人说道要联络各大门派一同举事,也有人说道要先杀些鞑子官来打击清廷。

孟良听了直摇头,反正话已说开,便不再客套,直言道:“总舵主,诸位前辈,咱们眼下须得北进才行。”

“鞑子势力正在北方扎根,若清廷以全国敌三藩,吴三桂决难取胜,到那时,平定了战乱,鞑子根基稳固,咱们就再无时机。”

“因此,咱们须得力往一处使,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五个省份多多发展才是。”

“你说的正是,昔年尹香主将香堂移往江北,我所思也是如此,天地会若不能在北方立足,就无法打败清廷。”

孟良这番话,可谓说道陈近南心坎里面去了,他沉思片刻,便说道:“林贤弟,你带领玄水堂人马北上相助青木堂,古兄弟,你带领赤金堂人马相助黄土堂。”

“其余各堂分出一半人马,咱们循序渐进,一定要在三年内遍布五省。”

九位香主都道了声是,玄水堂在云南,赤金堂在贵州,这两者离吴三桂很近,将他们移往北方,可以大大避免与其正面冲突。

这与孟良所思不谋而合,令他佩服之外,更多了几分佩服。

自己一番话,听起来十分美好,实施起来却需极大的魄力和勇气。

陈近南短短时间内便给予肯定,还派出玄水堂协助,无疑是开了大大的绿灯。

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

孟良不由得感叹道:“盛名之下无虚士。”

“今日之事,只有咱们十一人知道,大家不可露半点风声。”

嘱咐完最后一句话后,陈近南解散了议事,但仍然出言留下了孟良。

两人从前厅回到后堂,仍然对在北方如何发展进行商讨。

原来陈近南已察觉到以往天地会做事太过纠缠江湖恩怨,依旧如此行事,只怕举义难成。

孟良在这种事情上,也没有半点经验,但他在高中历史课本读到过许多革命前辈的故事,因此提及了清军中的绿营。

绿营是汉军兵马,深受八旗兵排挤,发展其中有志向于反清复明的军官入会,自然比获取江湖豪杰更加有利。

孟良所言让陈近南想到一人,心中豁然开朗起来,若有更多手握兵符之人相助,驱赶鞑子就容易得多了。

“孟兄弟,我毕生奔波,为的就是图谋兴复明室,眼见日子一天天过去,兴复大业愈加渺茫。”

他说话时神情抑郁,显然以往无人之时,也曾感到无可奈何。

“今日听了你所言,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陈近南说到此处,精神已为之大振,“小兄弟,你为人聪明,有大才干,反清复明的重担就要落在你的肩上了,务需要保重自己。”

说着,便按住了他的肩头,孟良笑道:“总舵主,这一副担子可重得很,我一个人可挑不起来。”

陈近南微微一笑,说道:“大事自然是大家一起挑。”

孟良心道,诸葛亮那么优秀还需要关张赵,我小良子又哪里比得上诸葛亮。

两人又聊了些青木堂的事情,说道深夜,大抵都说得差不离了。

陈近南最后提及年末去台湾与郑王爷一会,孟良虽然答应,心中却没抱着什么好盼头。

郑经是个人物,可他御下不严,教子无方,让郑家早早陷入了内部危机,着实不是个好上司。

回到房中,运转了几遍嵩阳心法,天色已渐渐明亮。

未免给清廷发现,一大早众人就散去了,陈近南原本计划长久京城一段时间,却接到台湾命令,要他及时返回去一趟。

虽未明说,但他接到信后便大显愁色,孟良猜测,大约是郑家内部事。

送别陈总舵主,一转眼十五六天过去,青木堂诸事皆有李力世、关安基代领,平平稳稳,没有半点波澜。

鳌拜给天地会杀了,这个消息如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流传开来。

每日青木堂打探消息的兄弟都会出入京城,一连报了十几次消息,却不见清廷对此有半点反应。

孟良暗思,“唉,若是清廷四处出动,便能把这次赚取的声望更上一层。”

他自然不知,关于是否抓捕天地会反贼,在皇宫中着实有一番争论,但很快便给皇太后一番话压下去了。

“鳌拜这厮死便死了,咱们若大张旗鼓地去缉捕天地会,未免要使天下的汉人们寒心。”

满人都心有一丝不忿,汉官们则说道好,但很快,另两件事形成了真正的聚焦点,将鳌拜余波完全掩盖了下去。

平南王尚可喜第十次上书请求归隐,这一次他提出希望大儿子安达公尚之信可以返回广东,继承平南王之位。

平西王世子吴应熊不日就要入京,与建宁公主完婚。

待京城开始议论这两件事时,孟良也率领青木堂众人返回了京城之中,青木堂在京城开着不少生意。

一能赚取经费,二能作为聚会之处。

数来数去,大约有二十来家,多是些药铺杂货铺之类,其中自然以钱老本的钱兴隆生意最大。

说起这一茬,孟良想到了郑阿保,他找了个时机返回清池胡同大院,见他生意依旧,不受影响,便放下心来。

至于那些碎羊皮,没有人会想到藏在一个蔬菜仓库中。

冬日终于来临,初雪降下,天地间一片银白。

玄水堂堂主林永超以及一干人马,也踏着雪花赶到了京城。